王 洋 周秀玲
(長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百笑灸調治對社區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及其生命質量的影響
王 洋 周秀玲1
(長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目的探討百笑灸調治社區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的方案。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90例平均年齡(65.3±7.0)歲的老年人普及治療,并進行療效、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生命質量等統計分析。結果VAS評分自身治療前后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百笑灸法療效總有效率為93.33%。結論百笑灸調治社區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百笑灸;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生命質量
非特異性下腰痛〔1〕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反復發作的特點,根據其臨床表現,祖國醫學將它劃為痹病的范疇。60%~80%的老年人曾經或正在經受著下腰痛的折磨,是目前骨科醫學和康復醫學中的常見病之一〔2〕。老年患者大部分生活在社區內,社區衛生服務更能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經濟、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本文旨在探討百笑灸調治社區老年慢性非特異性腰痛患者。
1.1一般資料 2014年2~12月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在長春市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登記體檢的≥60歲老年人90例。平均年齡(65.3±7.0),病程(2.8±1.6)年。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診斷標準(下背部、腰骸部、臀部持續或反復疼痛以及不適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癥狀超過12 w以上);(2)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監制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4;(3)經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篩查認知能力正常者;(4)年齡≥60歲且意識清楚,有良好的言語表達能力,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特異性下腰痛和神經根性下腰痛(2)具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3)腦器質性疾病和癲癇;(4)嚴重視聽障礙,無法配合本研究者;(5)中途放棄未能堅持者。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經過對文獻收集及專家經驗總結,匯編制定適合社區老年居民實施的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百笑灸法調治方案,由專業的中醫醫生及中醫臨床護士進行灸法治療方案培訓,首先由醫護人員進行操作方法講解及演示,社區老年居民及家屬進行自身實踐,并予以指導糾正。由患者家屬進行居家治療,社區服務人員定期進行家訪,具體方法為(1)取穴:主穴位包括腰陽關:在脊柱區,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線上。腎俞: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1.5寸為患者本人食指與中指并攏寬度)。命門: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線上。大腸俞: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輔助穴位選取:阿是穴又稱天應穴,是指在保健治療時,選取身體上的某些壓痛點或疼痛局部作為施灸部位。 (2)方法:通過專業醫生對患者的穴位進行定位,用記號筆將穴位進行標記。將百笑灸的使用方法對患者家屬進行講解,置于施灸標記部位,隨時觀察受熱情況,防止燙傷。(3)時間:每部位灸30~40 min,每周治療5次,周六、日休息,治療4 w,共計20次。
1.2.2評價方法
1.2.2.1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和《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擬定。(1)疼痛評估采用VAS評分〔4〕:VAS疼痛評分標準 (0~10分) 分為無痛(0分);有輕微的疼痛,能忍受(1~3分);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4~6分);有漸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影響睡眠(7~10分)。(2)基本治愈:改善率>90%,無并發癥;顯著好轉:改善率為71%~90%;有效:改善率為30%~70%;無效:改善率不足30%。另外,觀察不良反應,注意有否消化道癥狀、皮疹、頭痛、頭暈等。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2.2.2生命質量量表 慢性病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共性模塊〔4〕QLICD-GM(V1.0)中QLICD-GM包括軀體功能(10個條目)、心理功能(11個條目)、社會功能(8個條目)共3個領域29個條目。每個條目均為五等級式條目,評分1~5分,該量表的Cronbach α為0.96。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χ2、t檢驗。
2.1百笑灸法VAS評分 治療前后百笑灸法VAS評分(74.39±9.83、42.58±11.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237,P=0.000)。總有效率93.33%,其中基本治愈10例,顯效66例,有效8例,無效6例。
2.2不同社會人口學特征的老年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差異 不同社會人口特征中性別、年齡、病程、醫療形式有顯著差異(P<0.05)。
2.3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后社會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不同社會人口特征的老年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生命質量的差異比較

表2 百笑灸治療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生命質量的比較
老年人容易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各種疼痛的患病率也隨之增高,肌源性或關節突源性下腰痛等常見腰椎退變性疾病發病率也呈現升高趨勢〔5〕,疼痛和功能障礙不僅嚴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質量,甚至給家人、醫療機構、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高齡老年人同時存在多種疾病,在疼痛管理、軀體功能、癥狀及用藥應對上的把握能力水平較低,故采用VAS評分進行自身治療前后對照。VAS作為一種簡單且實用的以疼痛癥狀為主的評價量表,能準確表達樣本之間測量值的差異〔6〕。本研究結果與楊麗艷等〔7〕研究運用灸法有效改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結論相一致。
本研究結果說明文化程度對社區老年性下腰痛患者沒有影響,由于老年慢性下腰痛患者多選擇居家,通過休息等對疼痛緩解,因此治療多不積極,與患者的付費方式等沒有影響,這與國內〔8〕的研究相一致。
老年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生命質量主要是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下腰部的功能障礙會影響老年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因為下腰痛作為一個臨床綜合征,會有腰部的疼痛或不適感,這些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行走、坐位、站立活動等從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使這部分人的社交活動、生理功能下降,進而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功能,導致患者產生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生命質量下降。本研究結果與Benyon等〔9〕的研究一致,物理因子療法可以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軀干靈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如下腰部疼痛等,同時可以出現感覺障礙及運動功能障礙,在疾病呈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時甚至動搖患者的治療信心。物理因子治療是下腰痛患者的康復的重要手段,艾灸保健,中醫稱之為“逆灸”,最早見于《范汪方》,具有和氣血、調經絡、養臟腑、益壽延年的作用〔10〕。
百笑灸具有簡便安全、灸時不影響患者活動;舒適少煙、綠色環保;多穴同灸的優點。在慢性老年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療中,百笑灸的作用機制在于局部刺激,使患者局部皮膚受熱,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及皮膚組織代謝能力,有利于降低神經系統興奮性,從而起到緩解疼痛、促進組織恢復的作用。
1李小金,韓秀蘭,成守珍.下肢生物力學矯正聯合脊柱區核心肌群訓練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J〕.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2014;6(4):233-7.
2黃若葭.Pilates運動療法對慢性下腰痛患者康復療效的干預〔D〕.太原:中北大學,2015.
3呂和平.疼痛管理小組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病人疼痛影響的觀察〔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5;43(6):716-8.
4萬崇華,張曉磬,李曉梅,等.慢性病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QLICD各量表的測量學特性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9;38(8):40-5.
5Bahrami-Taghanaki H,Liu Y,Azizi H,et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upunctur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J〕.Altern Ther Health Med,2014;20(3):13-9.
6羅 薇,楊 秩,賴文莉.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多個臨床因素對正畸初始疼痛的影響〔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7;23(6):867-70.
7楊麗艷,李志峰,何 佳,等.針刺配合趙氏雷火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2):59-61.
8許世波,王連成,李 平.針灸治療對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肌肉力量和疼痛的影響〔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5;21(2):176-9.
9Benyon K,Muller S,Hill S,etal.Coping strategies as predictors of pain and disability in older people in primary care:a longitudinal study〔J〕.BMC Fam Pract,2013;14:67.
10王春華.溫和灸對亞健康狀態的臨床干預研究〔D〕.合肥:安徽中醫藥大學,2015.
〔2017-03-27修回〕
(編輯 袁左鳴)
周秀玲(1966-),女,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研究。
王 洋(1983-),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研究。
R685
A
1005-9202(2017)17-4397-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112
1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