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意
8月21日,為期4天的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在內蒙古包頭市圓滿閉幕,來自中原的河南省代表團參展企業現場銷售額達35萬元,豫坡集團、生命果公司、王屋山石匣醋公司等企業現場簽約2026萬元,達成意向購銷和擬合作項目協議1.58億元,斬獲15個產品金獎,真可謂“收獲滿滿”。同時,由于組織得力,河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獲得“最佳組織獎”。
在本次博覽會上,由河南省農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保倉率領的河南省60余家綠色食品企業、600多名綠色食品人組成的河南代表團,集中展示和推介了河南綠色食品事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和精品。
“好想你”紅棗系列、“雛牧香”黑豬肉及火腿、“馬紅峰”山藥、“大紫丫”紅薯、“生命果”樹莓汁、老基酒等老品牌在展會上依然是眾人追捧的對象;會講故事、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駐馬店“羋月”野生山葡萄酒,包裝精致、秉承傳統文化的林州“禾泰谷品”,清新典雅的焦作“云臺冰菊”,獨具個性的禹州“奔健”訂制紅薯粉條系列,悅人眼目與味蕾的洛陽“金悅豐”葡萄和“眾森”蘋果等“新秀”吸引了眾多客商駐足品嘗,贊不絕口……總之,代表著河南水平的綠色產品在此次博覽會上大放異彩,通過這張綠色名片,讓綠色中原感染世界。
基于本次博覽會上的成績和經驗,如何打造河南更多的優質農產品?如何讓更多的河南優質農產品走出中原?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劉保倉。
近年來,“三品一標”作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戰略選擇,已成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引領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怎樣才能使“三品一標”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發動機、提質增效的助推器和市場競爭的護身符,為河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呢?
針對此問題,劉保倉認為,只有穩步發展“三品一標”,才能提升河南農產品品質。他認為發展“三品一標”有利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三品一標”是一組與生態環境相關的概念,在生產中追求生態環境保護,遵循資源循環無害化利用,倡導綠色、減量和清潔化生產,嚴格控制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使用,在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說,“三品一標”的發展踐行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發展“三品一標”有利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優化產業產品結構。“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我國農業出現了供給與需求嚴重錯位的現象。國外的大米、水果等農產品大量進入國內市場,而國內同類產品則銷路不暢。”劉保倉說,究其原因就是供給端出現了問題,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精端產品缺乏。發展“三品一標”就是在生產領域,從供給角度出發,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河南“三品一標”產品來看,較同類普通產品表現出明顯的市場優勢和價格優勢,單從售價上就比同類產品要高出10%~30%,有機食品甚至高出好幾倍。
發展“三品一標”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質量標準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核心和基礎,質量安全水平的高低取決于質量標準覆蓋面的深度和廣度。“三品一標”實行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推行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從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使用、生產操作、產品質量到包裝、貯運等環節都有系統標準,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和全程監管落實到經營的每個環節,實現了“產”“管”結合,從整個生產鏈條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從河南連續5年的‘三品一標產品檢測合格率來看,一直穩定在98%以上。”劉保倉表示,“三品一標”的發展不僅保證了自身的產品質量安全優質,還帶動了周邊區域的標準化生產,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提升了整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眾所周知,農業部把2017年定為農業品牌發展年,發展‘三品一標更有利于促進農業品牌的發展。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培育農業品牌是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世界農業強國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通行做法,可以說,沒有品牌的農業是弱勢農業,是沒有發展前途的農業,品牌強則農業強。”劉保倉說。
據了解,自1990年綠色食品在我國拉開序幕,2002年我國開始實施無公害行動計劃,2005年我國首部有機產品標準發布,2008年我國頒布《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至今,我國“三品一標”品牌逐漸全部亮相登場,“三品一標”在河南和全國一樣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過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積極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大力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登記),取得了顯著成效,總量和規模不斷壯大。截至6月底,全省有效期“三品一標”產品2776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350個(不含畜禽產品)、綠色食品656個、有機農產品2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65個。此外,全省有效用標的綠色生資產品11個,全省創建了4個(縣、市)全國綠色食品標準化原料基地、1個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46個省級“三品一標”示范基地。
劉保倉向記者介紹,“三品一標”實行的是動態管理、優勝劣汰,能夠持續擁有“三品一標”標志使用權的單位都是當地管理規范的骨干企業、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許多還是國家、省、市、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占“三品一標”總數的20%左右。“三品一標”生產基本實現了組織化管理、規模化生產,有效規避了一家一戶“小單元”“零碎化”生產所帶來的產品質量隱患。“三品一標”質量安全穩定可靠,檢測合格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8%以上。
“河南的‘三品一標農產品在省內外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已在國際市場上書寫出了華麗篇章。”劉保倉提到,雛鷹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的綠色食品豬肉、好想你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機紅棗等產品享譽海內外;河南省星河油脂有限公司、河南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等被授予“全國綠色食品示范企業”稱號;“靈寶香菇”納入“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創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新鄉小麥”“靈寶香菇”“上戈蘋果”獲得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證書。其中,“新鄉小麥”品牌價值97.21億元,“靈寶香菇”品牌價值21.38億元,“上戈蘋果”品牌價值18.06億元。一大批河南造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登記)后,價格和銷量大幅上升。據調查,消費者對“三品一標”的綜合認知度已超過80%。
對于“三品一標”農產品的宣傳與推介,劉保倉認為,如何使好產品賣上好價錢?這是每個生產企業都關注的話題,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三品一標”,使大家對“三品一標”產品有根本性的認識。作為“三品一標”企業更要會講故事重包裝,既讓好產品悅人眼目,又具有文化內涵。生產者未必是營銷者,在市場機制下,讓好產品既叫好又叫座,這是一門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比如在本次展會上,來自駐馬店的河南雙峰公司的羋月野山葡萄酒就因良好的品質和借力羋月文化而大受人們的青睞。同樣,焦作云臺山的云臺冰菊也在講述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而林州的禾泰谷品在包裝上注入文化元素,顯得與眾不同。”劉保倉說,“這些產品追求著一種文化內涵,就顯得不俗。洛陽的金悅豐葡萄通過使用二維碼,讓消費者一目了然產品的優質品質來源,具有強有力的說服力。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有好品質還要會講故事、會營銷。”
劉保倉對河南的農業品牌建設充滿信心,他認為農業職能部門要做好監管工作,不能讓偽劣農產品假冒“三品一標”的名頭走向市場,要保護好“三品一標”生產企業的合法權益,只有讓生產者受益,才能推進產品的良性發展。“要打造綠色生態農業,整個農業部門要聯動起來,從土壤環境治理到植保防護,都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根本,只有大家聯合起來,才能使我們的產品越來越好,我們的健康才更有保障!”劉保倉的話擲地有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