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敏蘭
分析了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實踐方法,同時闡述了小學德育教育的現實意義。旨在從小做起強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提高學生德育教育的效率,進而為小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生活經歷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德育教育實踐方法現實意義一、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實踐方法
(一)做好教師的典范作用
古語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這個角色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體系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就相當于是其學習生涯中的指路明燈,能夠直接影響早期學生的性格品質塑造,因此,教師在小學生的受教育過程中承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和作用。教師應當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學過程中,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用自己的切實行動作為小學生的行為準則,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的個人素質,另外再加以課堂基礎品德教育,能夠事半功倍的完成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
(二)讓德育教育不斷地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
德育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具有的一個最特殊的差異就是,德育教育具有普遍性。不僅要在專門的思想品德課上進行德育教育,同時還要在其他學科的教育過程中逐漸滲透德育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樹立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小學生基礎的拼音知識,同時還要讓小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美好。又以小學數學學科來舉例,在教導小學生數學常識和各種公式的同時,養成小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等等。
(三)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
小學階段是剛開始由家庭教育轉化為學校教育的過度階段,在這個階段進行德育教育應當在有機結合家庭和學校的基礎上進行。在家庭教育當中,由家長充當教師的角色,通過家長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價值觀和自我認知的建立。一般來說,小學生在家庭德育教育中會顯得尤為自由和散漫,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教師這個角色本身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而且不同的家庭環境會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如說爺爺奶奶共同生活的家庭環境下,小學生多存在過度嬌慣的問題。與家庭教育注重對學生生活的負責多有不同,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在涉及到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時,家長和老師應當齊心,了解學校對于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相關措施,在小學生的課外和下課時間同樣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小學德育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創建文明的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包括校園文化環境和校園自然環境兩個部分。從校園文化環境來說,小學生經過德育教育具備一定基礎性的文化欣賞知識,學校內能夠通過舉辦和設計教學活動,如座談會、講故事、唱歌跳舞等表演以及基礎辯論賽等形式,豐富小學生的課余生活,創建更加生動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于校園自然環境來說,進行德育教育的小學生能夠具備基本的是非辨別能力,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因此小學生會自覺的維護校園自然環境,像亂丟垃圾、摘花毀草等惡劣行為出現的頻次會大大降低,維護了校園的自然環境。
(二)創建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為一體的和諧社會環境
對于小學生來說,社會環境是由家庭、社會和學校等多種環境共同形成的。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養成吃苦耐勞、勤勞刻苦等優秀的道德品質。進行德育教育需要聯系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進行,那么德育教育的教學成果也會影響到家庭、社會以及學校三個層面上的社會關系。在家庭中,德育教育幫助小學生學會尊敬父母、尊敬長輩……創建和諧的家庭環境;在學校,學生尊敬老師、認真學習……創建和諧的學校環境;在社會,學生懂禮貌、知進退……創建和諧的社會環境。
(三)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階段是一個極其容易受到身邊大人影響,或者主動學習和模仿他人行為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進行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塑造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建設正面積極的思想品德。學校進行德育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各學科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德育教育能夠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后續較長階段的學習過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小學生還會通過德育教育養成交互性學習思維,通過與同學的討論提高學科知識學校效率,并且不斷的完善和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些都是能對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品德與習慣。
三、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探索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方法,明確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學德育教育能夠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通過德育教育判斷小學生能否成才。所以,應當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完善和拓展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