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力米提·玉素甫
摘要:少數民族一般都地處我國偏遠地區,其所在地無論是物質還是文化水平較我國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都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距,所以本文嘗試分析少數民族地區的初中綜合實踐課程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找對應的解決措施,并且在此基礎上對現有的初中綜合實踐課程體系進行全面的開發設計。
關鍵詞:少數民族;中學;綜合實踐課程;問題;措施
我國初中教育系統中增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本身就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結構的一大重要突破,初中綜
合實踐活動的應用很好的順應了我國開展素質教育的需求,同時也符合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目標。本文在分析探討少數民族中學綜合實踐課程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應對的措施。
一、少數民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急需提高當前少數民族初中的教學觀念。少數民族初中因為地處偏遠、各種設備設施沒有跟上等原因,導致少數民族初中從上到下無論是教師還是校長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較為單一和膚淺,他們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定位是簡單的戶外活動課,所以對于綜合實踐課程自身的教學內容、理念以及內涵等了解都明顯不足,所以對于該課程不夠重視,使得在少數民族初中教學中,該課程如同擺設,完全沒有起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作用。
(二)課程的設置沒有完全結合課程實際。因為校方上下都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認識不足,而且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家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導致缺乏社會的督促,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范圍局限在課堂范圍內,這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自身存在的綜合性與開放性完全違背,還沒有與其他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就已經開始進行教學,導致綜合實踐活動基本與其他學科之間脫離,失去了存在的重要意義,學生也很難了解該課程的重點,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三)缺乏足夠完善的課程管理體系和保障制度。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少數民族初中學校沒有被充分的認識,沒有認識到該課程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政策和教學體制方面都存在支持不夠的情況,甚至部分初中完全沒有開設該課程,這些都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長遠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有些少數民族初中盡管在教學課程中增加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但是沒有針對該課程專門配置教師,都是由班主任等兼職管理。少數民族學校很多都存在師生比例較大的情況,班主任更是身兼數職,對于該課程的專業知識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握,也沒有足夠的精力認真開展該課程,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是對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應對少數民族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轉變提升現有的教學觀念。為了能夠切實提升少數民族初中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使得綜合教學實踐課程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應當從行政的渠道要求少數民族各初中學校都重新審視這門課程,了解其與其他課程之間存在的差異。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需要準確定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概念,綜合活動實踐內容包含了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以及社區服務等多個方面,所以學校應當把該課程定位為必修課程,并且不同的少數民族初中學校應當根據自身存在的特點打造屬于自己的綜合實踐教學內容。而且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切實做到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都是能夠直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并且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會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知識范圍擴大,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得學生所接觸的知識層面更加廣泛。此外,在此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的肯定,引導學生學會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盡管少數民族初中學校中很可能存在著師生比過大的情況,但是無論是有教育部門協調增加教師資源,還是采取培訓的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都需要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負責引導和觀察學生,及時的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使得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加全面和健康的發展。
(二)提升少數民族初中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因為少數民族地區原因,所以發達地區教師前往參加工作的并不多,其教師多是當地人,畢業的學校也基本都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這就使得這些教師在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料上都存在著強烈的相似,對于通過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提升自身也沒有什么幫助。所以對于此問題,應當由教育部分或者學校統一安排培訓,讓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使得其能夠在實際開展的實踐教學中,正確的指導學生的活動。因為綜合實踐課程自身的特點,所以要系統且長期的開展教師培訓,并且注重每次培訓之間的銜接,除了包含課程的開展細節之外,還涵蓋了課程的理念以及評價,然后借助完善的考核機制確保培訓的效果。
三、全面開發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首先需要從全局角度整合課程教學內容。班團隊活動、學生活動群體、心理健康活動等都屬于非指定領域,可以通過將非指定領域與指定領域之間進行整合,從而使得互相之間促進發展,讓綜合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更加豐富;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是讓學生在體驗與生活中自主的學習,所以學習的地點不局限于校園內,因此需要采取彈性的方式安排課時,讓少數民族初中生在日常的生活、甚至幫助父母的勞作中都能夠發現和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實現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教學整合。
其次是從有形和無形資源的角度充分進行開發,課本的資源屬于有形資源,現實生活中的則屬于無形資源,所以需要結合教師、學生以及外界的有形和無形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盡可能收集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的材料,圍繞設定的課程主題開展教學工作,如此也能夠顯著提升教師自身的水平。
四、總結
綜合實踐課程本身就是一門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課程,其課程內容不完全規定,對于少數民族初中學校而言,課程教學內容的設定應當結合學校以及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針對很多少數民族初中生還需要協助父母勞作的情況,在設置課程內容的時候也應當很大一部分側重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此外綜合實踐課程的課程評價也非常重要,要注重對學生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通過所建立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開展評價工作,使得學生的評價中能夠體現出學生自身的多元特點。從而針對性的提升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實現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寶敏.核心素養視域下綜合和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