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書文++王林松
摘要:分析了湖北省2016年主推的水稻優質高產高效技術、油菜優質高產高效技術、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和丘陵山區特色作物適宜技術等四項技術,并指出了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主推技術;高產高效;全程機械化;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S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6-3179-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6.045
Analysis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2016 Major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in Hubei
OUYANG Shu-wen, WANG Lin-song
(Offic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Hubei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Four productive techniques Hubei mainly popularized in 2016, including the technique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rice, technique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rapeseed, complete mechanization technique for crop production, and appropriate technique for characteristic crops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were analyzed,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motion process were pointed out, accordingl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ajor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technique;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complete mechanization;Hubei
2016年湖北省遴選出了54項適宜現代農業規模化、機械化、輕簡化和生態化發展要求的主推技術,引導廣大農技人員和農民科學規范選用先進技術,推進先進科技快速進村、到社、到場、到田、入戶,增強了科技對湖北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本研究從主推技術對湖北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效果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分析。
1 有關主推技術的分析與評價
54項農業主推技術涵蓋種植業、畜牧、水產、農機、植保、環保等多個行業,共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等“三新”技術275.33萬hm2,舉辦示范樣板2 330個,開展農民技術培訓8 552場次,培訓人數174.982萬人次,技術推廣到位率達85%,累計實現節本增效80.00億元。全省水稻機械播插達到101.60萬hm2,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8%,油菜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40%,在全國位居前列。盡管2016年遇到嚴重的洪澇和罕見的高溫災害天氣,全省糧食總產仍達255.41億kg,居歷史第4高位,仍居全國11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603元,同比增長8.9%,增幅位居中部第2位。農業科技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充分體現了農業科技的重要支撐作用。
1.1 水稻優質高產高效技術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213.33萬hm2,產量超過1 500萬t。篩選出了水稻新品種廣兩優1128、廣兩優148;重點推廣了水稻集中育秧、旱育拋栽、“一種兩收”再生稻栽培、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早秈晚粳”雙季機插高效栽培、超級稻高產高效栽培、稻茬麥機條播栽培、粳稻-小麥全程機械化周年高產栽培、水稻病蟲綠色防控等技術;不斷擴大應用規模,提升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民收入,為保障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湖北省財政廳今年安排5 590萬元支持水稻集中育秧。湖北省農業廳組派督導組,由廳領導帶隊深入田間地頭對荊州、黃岡和咸寧等14個市的村組農戶、新型主體開展督導,落實育秧主體,嚴把技術關口。啟動農機作業水平提升工程,成立了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專家組,指導開展水稻等8類作物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2016年,全省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應用面積91.33萬hm2,舉辦示范樣板4個,開展農民技術培訓96場次,培訓農民10 000人次,實現節本增效6.85億元。粳稻-小麥全程機械化周年高產栽培技術周年糧食增產和節本提質增效明顯。據估算,種植農戶每公頃平均種植效益比種植秈稻增收750元以上。通過建立示范樣板、提煉重點技術、組裝技術模式,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開展農企對接共同促進農藥用量零增長,全年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面積41.00萬hm2,累計實現節本增效13.53億元。蝦稻生態種養成套技術,實現了稻田小龍蝦周年繁養的良性循環,每公頃平均效益比蝦稻連作提高25 500~27 000元;稻田稻飛虱、紋枯病的發病率和雜草危害大大降低,稻田農藥使用量下降68%,同時化肥施用量下降24%,稻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累計新增水產品產量10萬t,新增產值35億元以上,新增利潤10多億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1.2 油菜優質高產高效技術
油菜是湖北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120.00萬hm2左右,產量250萬t以上,播種面積和總產量連續19年位居全國前列,享有“世界油菜看中國,中國油菜看湖北”的美譽。近年來,湖北省充分利用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和財政示范項目、雙低優質油菜保護區建設項目、全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的支持和引導,大力推進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篩選出了油菜華雜62、華雜9號、圣光127等品種;重點解決油菜直播、收獲和秸稈處理等關鍵環節機械作業問題,2016年全省油菜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了40%,有效緩解了勞力短缺、比較效益低對油菜生產的沖擊,促進了油菜生產持續穩定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