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軍
摘要: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究、積極思維、獨特體驗,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有助于培養其合作的民主精神。
關鍵詞: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提高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我國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被看作是知識接受的容器。被動地知識灌輸式教學的主要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范式機械呆板,難以得到真正的發展。課程改革下,我們落實建構主義教學觀,尊重學生主體對知識的建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探究、善于思考;關注對學生信息分析與綜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民主合作精神等的培養。可見,開展探究式教學勢在必行。高中語文的探究式教學,就是以問題為核心,教師創設條件,讓學生自主獨立地開展活動,使學生在探究中享受過程,獲得情感和思維的雙向發展,培養探究與創新思維習慣。以下,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
一、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提出疑問,明確探究方向
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既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全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內化探究需要。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其產生探究需求,自主發現問題。因為,只有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之后,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探究活動。
(一)問題設計要生動形象,符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
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語言性、藝術性學科教學,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的形象生動性,教師要善于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利用其語言和情境的生動性,塑造生動的教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余秋雨的《都江堰》課文的時候,這是一篇文化性散文,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理解難度。但是,教師可以針對課文中對于都江堰“水”的描述和都江堰與長城之比較等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為切入點,設計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情境。比如,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長城和都江堰的圖片對比,把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實際的形象,促進學生在自身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切實的感受提出關于都江堰特點的問題,激發其積極探究都江堰的人文特征和內在文化價值蘊含。
(二)情境的設計要有趣味性和新奇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使其主動產生問題
高中語文教學離不開對學生想象力的激發,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計中,要自覺創新,使情境有趣、有味,使學生產生新奇感,激發探究興趣。進而,促進學生順利產生問題意識,確立探究方向。例如,在學習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于小說情節結尾的“出人意料”之效果,進行情境設計。學生經過預習,對情節有基本的掌握,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基礎,抓住關鍵性、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節點,進行問題設計“到底是什么帶給我們震撼?”之后學生通過基本的閱讀感受,發現帶給我們心靈沖擊的是老貝爾曼無私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質。啟發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主人公貝爾曼是個什么樣的人?”,激發其對人物形象展開進一步深入的探究。
二、引導學生進行假設與推理,全面深入分析課文結構與主題,初步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答案
探究性教學的下一步就是,組織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閱讀感受和知識經驗,初步對問題做出假設,聯系全文進行推理。這是探究式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只有經過假設和推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才有可能得到發展,才能把內在的學習心智能力進行有效運用,在思考中,不斷深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思維與假設,初步形成問題解決方案。探究式學習尊重學生的主體發展權利。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和觀點,自然就要給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和安全的心理氛圍,令其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組織觀點與意見,訓練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創造性地把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例如,在學生提出“貝爾曼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之后,教師不要著急讓學生給出答案,引導學生分小組進行情節的概括,捋順小說脈絡發展層次,之后一情節為順序,逐一對描寫貝爾曼的語言進行分析鑒賞,提出小組自己的觀點。例如,有的小組會側重老人畫葉子之前的表現進行描述分析,強調老人事業的失意、性格的暴躁、酗酒等特征;但是有的小組就關注老人對青年藝術家的關懷與奉獻,強調老人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每個學生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把探究結果分享給大家,并且在全班的互動互動中,使學生強化探究學習意識。
三、組織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對自己的答案和解決方法進行驗證和總結提高
探究式教學要想促進學生的真正發展,激發其創造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就必須促進學生自主對知識進行總結升華,創造條件,使學生創造性地進行知識再應用,提高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
(一)驗證與總結提高
探究式教學的下一步,就是引導學生對各種問題解決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再次回歸問題本身,重新進行全方位比較分析。結合全文主旨,在重新閱讀體會中驗證不同的答案,訓練學生自主總結提高的能力水平。這是訓練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重要步驟,是完善其探究思維、促進反醒學習能力發展的必經途徑。例如,學生小組經過對貝爾曼人物形象的探討之后,會形成多樣化的觀點。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性呈現,使學生重新對課文細節和語言描述進行體驗與感受。結合課文實際讓學生自覺驗證歸納不同的觀點,最后自覺得出全面的表述內容。使學生領會小說采用的欲揚先抑之人物刻畫方法,總結小說“含淚的微笑”之藝術手法,以及含蓄幽默的語言風格等。
(二)創造性應用,提高創新實踐能力
最后,教師為學生呈現新的類似學習材料,使學生及時把探究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到新的學習實踐中,創造性地進行自主應用。例如,在對作家歐·亨利之文風有深入理解體會之后,教師可以呈現一個全新的閱讀文本,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進一步內化對作家文體特征之體會,自主運用課上使用的學習手段與方法,自覺掌握知識,升華學習技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通過以上分析,高中語文的探究式教學,主要圍繞學生獨立學習與探究能力之培養,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出發點,讓學生真正參與探究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其探究技能,最終實現知識的創造性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