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潔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中國夢的存在息息相關,而中國夢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一個時代縮影,它引領著大學生朝著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道路孜孜前行。大學生是國家人才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中國夢也是大學生的夢,大學生最宏偉的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定國興邦之才。因此,必須要把中國夢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一體,這樣才能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凝聚中華民族力量。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理想信念
引言:中國夢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國家實行偉大復興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大學生作為實現國家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美好藍圖的未來主人,更加要堅定對黨的信仰,走黨的路線,接受中國夢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國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根據最新的全國人口調查,中國大陸將近14億的人口有12%受過大學教育,這批大學生群體就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他們擁有高素質教育的經歷,精通專業知識,了解最新的學術成果,可以在科研實驗室獲得實踐經驗。只有讓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搭建社會與學校的橋梁,讓大學生先一步感受到中國夢改變時代的氣息,鼓勵大學生不斷追逐自己心中的中國夢。思想政治教育最能讓人銘記,如果能讓大學生接受中國夢的思想洗禮,那么中國夢的實現將事半功倍。
二、如何引導大學生追尋中國夢
(一)以中國夢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方向指引
中國夢鼓勵大學生追求遠大的理想、堅定崇高的信仰,是大學生修身修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方向指引。初入大學,有些大學生或許會感到迷茫,而中國夢能給大學生正確的指引,解決大學生“為何活”、“為何學”和“為何思”的人生問題。中國夢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崇高理想,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思想。有中國夢,才能讓大學生群體乃至中華民族團結一致。中國夢不僅是大學生團結一致的共同步調,而且是大學生實現自身理想的堅定信念。在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下認知的信念,能夠鑄就大學生身體力行,行知合一的心態。面對現實的社會,大學生更加需要堅定的信念和驚人的毅力,把遇到的艱難困苦轉化成動力和精神支撐。凡成大事者,其廣闊的胸懷、高尚的信念、卓越的才智多是從社會中磨煉出來的。深刻認知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情況,樹立中國夢的信念,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是大學生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
在現今社會,強行灌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行不通。大學生們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的思想政治教育時,應徐徐圖之,動之以情,讓他們能夠學會分辨哪種思想為精華,哪種為糟粕。要讓大學生接受中國夢,一是要讓大學生與人民群眾相結合。極端的個人主義會唆使自我沉迷于物質生活,過于強調個人的享樂,會把虛無的需求當做人生追求,從而傷害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大學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與人民的事業緊密連接,在人民群眾中打造優良的個人作風,把中國夢的內容與人民群眾的事業相結合。二是要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夢就是全民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社會實踐無疑能讓大學生更了解什么是中國夢,讓他們知道中國夢才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社會理想。大學生投身于社會實踐之中,還能在基層一線磨礪個人品質,在社會實踐中發現中國夢存在的意義,與時代潮流共進步,與祖國發展共命運,創造最大的人生價值。
(二)以中國夢作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科學體現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中華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巔峰是數代中國人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中華兒女共同為國家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愛國主義,個人的前途命運不可能和家國命運分離。因此,中國夢于大學生的詮釋就是要確立馬列主義,跟著黨走,全力振興中國,這就是大學生科學的理想信念。首先,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要真正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夢的建設,使之更有科學性和價值。過去,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人民實現思想的解放;如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締造更符合中國需求的中國夢。掌握強大的信仰力量比掌握大量的物質財富更令人敬畏,擁有思想才會讓大學生擁有實現中國夢的力量。其次,要讓大學生跟著黨走,加深對黨的信任。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功勛,讓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帶頭人,因為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大學生要順應歷史社會發展的必然,要堅定對黨的信仰,維護黨是中國夢的領導地位。
(三)搭建有關中國夢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中國夢并不是喊幾聲口號或者多念幾本書就可以實現的,應循著春風化細雨的路子,讓其慢慢地在大學生中生根發芽。創建擁有良好思想氛圍的校園文化,能讓大學生時刻受到熏陶。應搭建有關中國夢的教育工作機制,深入落實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將社會主義價值觀和中國夢緊密相連,構筑中國夢的不朽精神支柱。應以中國夢來指導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引導大學生強化大學校園的精神文化。中國夢的核心就是民族的復興,而關于中國夢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就是要把學生自身的目標與之融合。中國夢作為引導中華民族為之奮斗的正能量,指導著大學生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四)有關中國夢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有關中國夢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會讓大學生想起
中國夢。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通常是高校展示自身引以為豪的歷史和專業特色的地方,其中若有中國夢的文化展示,例如石雕、宣傳畫之類的,便會與其他文化裝飾相映成趣,別有趣味。利用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引導,能架起大學生通往中國夢的橋梁。只有不斷讓大學生接觸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建設,才能在大學生腦海中種下中國夢萌芽的種子。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夢的出現及追求促進了我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改進。因此,大學生需要擔負起實現中國夢的重擔,用奮發的激情、成熟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和國家的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徐偉.關于加強和改進公安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基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4):80-86.
[2]史欣卉.關于將中國夢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培訓,2016,(14):224-225.
[3]高環.基于“中國夢”對大學思政教育工作改進的思考[J].黨史博采(理論),2014,(04):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