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如何讓課程更有新意,讓學生更有興趣投入努力,更高效地學習掌握地理知識,這需要廣大教師不斷總結經驗,用最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去更好地給學生傳輸知識。
高中地理生本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一、在新課程教育指導思想下開展教學
新課程教育的核心促使地理教師必須先從學生做起,深入研究教材本身,以及每年進行的細微的內容變化。即便是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也不能再以“老教師”自居,要真正調整和改變教學方式,一切為了學生出發。新課程的核心就是要讓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知識,所以教師最大的作用不再是念“天書”,而是與學生一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頭腦,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學生要獲取地理知識,培養他們的地理思維是首當其沖的。教師只有把握好學生逐步形成地理思維的特征,才能使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更好地體現出地理性和“地理味”,也才能更為全面、徹底地貫徹地理學科的素質教育。
新課程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這樣也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變得廣義化,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傳統課堂,還可以包括網絡、社區、野外的課堂,這就給了地理教師更廣闊的操作空間。例如,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引入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讓地理教學的手段更加形象、直觀。這樣一來,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感官,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多地理知識畫面、聲音等都可以通過投影、電視錄像、課件制作等生動有趣地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多維空間和感官刺激中收獲知識。學生感受到了學以致用帶來的樂趣,努力學習課程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二、讓學生獲得賞識
學生在地理的學習中,有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好,稱之為優等生,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稱之為后進生,這些后進生在學業上不認為有希望。針對于這樣的學困生,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策略,讓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特長,得到教師的賞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另外,針對學困生在轉變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應該有所準備,要從情感上諒解他們,在措施上加強醫治。只有這樣,學習困難學生才能在一次次成功體驗的激勵下,不斷地走向成功。教師應該對于學生應該一視同仁,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不斷的克服困難,獲得賞識,體驗成功喜悅。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懂得一些鼓勵性的教學措施,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采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在學生回答完一個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說,太好了,棒極了等話語進行鼓勵。能夠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受到賞識,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二是教師應該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的展現自己的才華,挖掘自身的潛能,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增強信心,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個更大的飛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需要讓學生充分的獲得賞識,有利于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
三、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鼓勵學生參與是主體性原則的核心,對一些基礎不牢固、主動性不夠的學生應多鼓勵,有了一點點進步都要給予表揚,以樹立他們的信心。而且,教師應注重引導,具體做法:(1)指引思維方向、訓練思維方法、拓寬學生思路、注重思維品質的培養;(2)根據文章特點,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解決學生疑點;(3)新舊知識聯系,恰當進行比較,練習知識歸類,形成知識結構。除了上課以學生為主體以外,其他如作文批改、試卷批改等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目的是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葉圣陶先生倡導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宗旨。
四、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學生,組織學生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凡事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學生為主,密切關注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以及學生自身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不要用假設的問題進行授課,要從學生身邊遇到的真實問題出發,用心的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培養自主思考的好習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從這一教學理念出發,由老師引導學生創設情節,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習更加有效率。
總之,訓練學生創新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若我們的教育為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打好了基礎,那我們豎起的就不僅是語文教學的一座高樓,還是瑰麗的素質教育的城堡,更是為學生的未來奠基。
參考文獻:
[1]姚卓卓.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過程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董世杰.“生本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施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3]黃金杰.“生本教學”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中的應用探究[D].魯東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