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倩云
摘要:現在很多學生反映英語難學,感覺單詞記不住,其實,對于詞匯不只是記住就行了,結合西方文化來理解記憶或許就不會顯得如此為難了。那么,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也顯得頗為重要了,一門語言學科不僅只做到會用,還要明白從何而來。
關鍵詞:高中英語;詞匯;跨文化;意識
一個國家的一門語言傳承著一個國家的文化,而我們國家對英語學科的教學不僅僅是學知識走出國門,而更多的是領略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開闊視野,增進與其它國家的友誼。因此,對于我們英語的跨文化詞匯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通過課堂對學生的講解與熏陶,不僅僅有利于學生學懂這門學科,還能更好地從文化層面來進一步深入了解這門語言學科的魅力。詞匯本身就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就像蓋大樓的根基,英國學家威爾金斯曾說過:“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事物;但是沒有了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事物。”可見詞匯是何等的重要,沒有詞匯,連交流都不復存在,何來文化傳承之說。因此,在高中階段,對于詞匯的教學是打下基本功的第一步,了解文化底蘊緊隨其后。本文就此以下幾方面談談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一、詞匯教學與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如今的教學現狀依然不容樂觀,對于詞匯教學,大多數教師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直認為只要學生背住了就好了。然而,并不是這樣,大多數學生雖然通過死記硬背背下了,卻依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更確切地說,教師本身也不怎么懂詞匯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底蘊,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多去看美劇等等。但是,大多數的學生卻都只是沉迷于劇情發展而根本沒有起到實際的效果。
我們英語教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時常在心中問問自己,到底有沒有按標準來實施。而作為英語教學目標之一的便是能夠有效地從事跨文化交流,并且順利地與國際溝通,還能尊敬其它國家的文化。而且還能從文化中感受詞語的語義,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靈活應用詞語。一篇文章中所要傳達的含義乃至每個單詞都是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與發展有關,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對詞匯教學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就非常重要了。
二、詞匯與文化的結合
語言與文化是互相影響的,而詞匯又是語言的基礎。因此,詞匯與文化也是密切相關的,語言的魅力往往也就表現在民族文化特色中。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學注意力集中在發音、字形及字義上,而忽視對于詞匯文化的教學。這也就經常導致學生會背單詞可是就是用錯詞義,不會靈活應用,這一點也非常值得我們教師引起注意。那么在詞匯教學中,英語詞匯與文化的結合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詞匯最屬文化之地
與大篇幅的文章或者語法來說,詞匯所體現的文化尤為豐富。單詞,詞組,短語等通通都體現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環境、價值觀念以及社會體系。不管是長篇大論還是小篇敘說,都是用詞匯組建起來的,人們的思想都賦予在這些簡單的詞匯中,最終用語言的形式表示出來。
(二)語義場的出現
中國人的語言有中國人的習俗,那外國人的語言當然也有他們的習俗,在不同的語境下用不同的語義來表示,這都是我們學語言時應該注意的。如若不注意,只是掌握了一些皮毛,而不知其真正含義,更何況說與本土人交流,再加之還有方言,或許就根本不知其在說些什么。比如,英語中是不區分姐姐和妹妹、弟弟與哥哥的,還有奶奶與外婆、爺爺與外公等等這都是值得注意的,不然到時候是會鬧笑話的。
(三)詞匯本身來源于文化
跟我們國家一樣,其它國家也會有形近詞,也有很多短語、單詞來源于歷史故事或者傳說中的人和事。就像我們國家也有很多畫龍點睛、精衛填海等等成語來源于傳說與歷史一樣。如此對于教學中,多和學生普及一些英國、美國的歷史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并且記憶。
(四)詞匯與文化的差異
雖然有的詞匯來源于文化,又或者文化體現在詞匯中,但有時候還會有些差異。這也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提出來,詞匯的教學本身也就分詞形與詞義,那么文化意識對應著也會分為三大類:形式相同,意義不同、同形同義,分布不同、意義相同,形式不同。這些詞匯的分類都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不僅從字面上記住了,而且還從詞匯的文化中去分清楚這些詞匯,進一步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詞匯與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方法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講究個方法有效。對于教師來說,如何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所追求的。首先,充分地利用教材,教師自己本身也應該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入地剖析,備課的時候盡可能地融入西方的文化。在課堂上的教學也就不會顯得生硬了,通過中外文化的對比,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價值觀、風俗以及個人修養等入手,從而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明白這不僅僅只是學幾個單詞就完事,而是在學一門語言以及它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其次,還可以盡量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利用事物與圖片,讓學生能夠形象生動地體會到西方文化在詞匯上的表現。比如,遇到中西方文化詞匯的教學時,也可以通過一些情景設計,加入實物圖片教學,或者學生自己扮演不同角色,從中體會差異。最后,語言本身的學習就是一個環境的設定,要長時間地練習并且通過環境地熏陶,才能加深記憶。平時教師見到學生可以盡可能地和學生用英語打招呼,營造一種英語環境,提升學生的興趣;有時也可以給學生放一些經典的英語電影,從中去體味詞匯的文化場景的應用。
四、我的感悟
英語教學的目的便是讓不同文化的人也可以沒有阻礙的進行交流。由于文化的不同,很多時候在交流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就得罪了別人卻無從知曉。因此,在教學中英語詞匯與文化結合的教學也是頗為重要的。目前的教學仍然還有許多的不足,將語言知識的聽、說、讀、寫都作為教學的重點,殊不知,當學生沒有充分地了解語言文化背景、交際場合、語言對象時,只是一味地機械記憶與模仿,往往會產生交流障礙。這也就是為什么現在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卻還是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與老外交流,文化差異在無形當中形成了一道屏障。這還是需要我們去攻破的,將教學環境轉換到跨文化的交際中,從詞匯與跨文化意識教學的基礎開始,多多與學生交流西方文化,這樣不僅僅有利于學生記住單詞本身,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