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分析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策略,首先闡述了中職語文教學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對中職學生能力的提升,而后介紹了中職語文教學的在以就業為導向下的加強語文教學體系、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開展人性化教學、創新中職語文教學模式、靈活化教學過程等教學改革措施,從而有效地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真正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能力。
就業為導向中職語文教學體系人性化教學教學模式一、概述
語文作為我國母語教學的基礎課程的,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等活動中的交流、溝通、表達等起到非常關鍵性的作用。中職教學以職業教學為目標,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與培養非常看重,而中職語文作為職業素養基礎教學科目,保障其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我國教育全面改革的形勢下,中職語文教學也應該本著職業素養教學為原則,以就業目的為導向,從而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和能力,從而使其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學習過程中能夠游刃有余地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的快速發展。
二、以就業為導向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
以就業為導向,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改革,能夠有效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質量。首先,能夠加強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更有針對性地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的、綜合性的技術人才,從而不僅讓學生熟練掌握表達、溝通的語言工具,而且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在工作中的實際能力。其次,以就業為向導能夠讓中職學生更加滿足企業的需求,從而滿足社會對人才越來越苛刻的實際技術和能力的要求,在不斷培養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能力下,增強其思維、表達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最后,以就業為導向為中職學生就業奠定基礎,中職語文以就業導向開展的口語訓練、書面表達,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口語、書面的表達能夠,為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基礎,同時也有效地提高中職學生的情商,使其能夠游刃有余地在社會中摸爬滾打來提高自我。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策略
1.加強教學體系改革
教材是中職語文教學體系的具體表現,是連接學生、教師之間的有效橋梁。由于當前社會對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為了讓中職學生的教學和培養更加符合社會需求,在教學體系改革方面,要時刻以就業為導向,更加突出學生職業素養的教學。在對中職語文教學體系的改革,以學會招聘中實際的需求為向導,突出學生實際的動手實踐操作,來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體制的指定、教材內容的編排,從而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來有效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
2.提高教師素質
在以就業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教師在其中的作用非常大,不僅是整個教學改革的推動者,更是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引導者,所以教師自身素質水平的高低對學生能力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中職語文教師在自身的語文知識體系以及素質和涵養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地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而且能夠為學生樹立品德教學、涵養修為的榜樣,促進學生隱形德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此外,提高教師素質更要擴展到實際的就業需求上,通過與第三方企業組織的校企合作,讓教師能夠親身感受企業對中職學生的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對于學生就業能力的訓練也更具針對性和符合性。
3.開展人性化教學
當代的中職學生,自尊心非常強,個性表現非常突出,為了能夠有效地促進中職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為學生自身發展和能力提高奠定基礎,通過開展人性化教學,來促進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進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積極地參與到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中,最終提高學生的中職語文學習效果和綜合實踐能力。
此外,當前中職學生生活環境比較舒適,個人自我認可程度比較高,所以在開展學生人性化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從而加強學生自我價值的體現與認可,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發展。在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中,要本著重視與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過程設計中,要去除傳統的教師為課堂整體的教學模式,通過充分地為學生留下自我發展、自我展示的空間,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從而為以后的就業奠定基礎。當然,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并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在不跨大學生自身價值、不以個人為中心的教育前提下來開展學生的個性化教學。例如,通過多設計和組織集體活動,來讓學生理解集體的力量,認識到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有效地融入到集體中,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價值,有效促進個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職場人才。
4.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作為中職語文教學過程的具體體現,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體,通過持續性的說教式授課,學生聽講后自己消化吸收來完成整個中職語文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模式首先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夠學到的知識也非常有限,而且中職學生在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很難學到與社會實際需求接軌的技能和能力,難以適應社會對中職學生的能力需求,所以中職語文教學必須充分考慮就業的基本需求開展相關的教學創新。
首先,為了照顧不同能力和基礎層次的學生,通過分層教學法,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來看展分層教學,從而加快不同層次學生的提升,真正能夠學習到社會需求中的需求。其次,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就業能力的需求,例如在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交流溝通能力的訓練,可以以行為導向法開展模擬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模式、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模式等,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整個中職語文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能力和綜合實踐水平。最后,語文學科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在改革教學模式時,可以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通過選擇學生容易理解的生活課題,讓學生能夠輕松自由地放開自己的思維方式,開展中職語文相關的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生活、就業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社會參與度。
5.靈活化教學過程組織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本著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原則,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強教學過程組織,突出學生之間的交流與配合,從而讓學生真正學習到與社會接軌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實施任務型教學方法,并且將實際的任務真正分配到學生每一個人,而后在有效的組織和管理下,讓學生真正實現交流與合作,并且在整個過程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此外,通過活化教學組織模式,更有利的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突出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社會屬性和生活屬性,使中職語文教學的教學模式與社會接軌,為學生構建一個的社會與學校之間平臺,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實現充分就業。
四、總結
在當前中職教學改革的形勢下,只有堅持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時刻以就業為導向來開展中職語文的教學改革,通過改革中職語文教學體系、提高中職語文教師自身素養、開展人性化教學、創新中職語文教學模式、靈活化中職語文教學過程,才能有效全面地促進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拉近學生技能與能力培養與就業需求的距離,真正有效地提升中職學生就業能力,從而讓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實現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榮圭.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09):92.
[2]姚華.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亞太教育,2016,(12):149.
[3]張立珍.試論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J].赤子,2015,(12):2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