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熱古麗·麥麥提
摘要:本文從高中語文教學中“讀”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優秀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讀”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較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及實施方法:樹立“讀”語文的課堂教學意識,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根據課堂學情,以“精”促“略”,合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品讀,觸及學生的靈魂,提升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讓自主閱讀成為習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插上翅膀。希望這些教學策略方法對高中語文教師“讀”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語文;“讀”;教學方法
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是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閱讀和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兩大重點,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讀能促寫,如何切實提高學生“讀”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最終達到雙促雙贏的目的,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會思考的。對此,筆者在借鑒一些優秀語文教師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樹立“讀”語文的課堂教學意識,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改變那些認為“讀”不重要的觀點,讀書聲要多一點。首先,語文教師應當樹立“讀”語文的課堂教學意識。語文教材中選取的大部分課文都是以詩歌、小說、散文、演講稿等體裁,這些體裁的文本老師們都可以用“讀”的方法來教學生學習,在語文課上教學生如何欣賞文章、理解文章、領悟文章。其次,學生也應該改變“讀課文浪費時間”的觀念,學習知識是為了我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并不是只為考試服務。語文博大精深,對于語文的學習怎么能僅僅停留在應付考試上呢?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語文,從每一方面學起,從語文課堂最缺失的“讀”學起,而且“讀”語文也有很多的方法和好處,我們應該重視它。因此,學習語文時可以根據每一篇文章的形式、內容等采取不同的朗讀方式來教學,如:教師范讀、學生分組讀、扮演角色讀、接龍讀、學生單獨讀、集體讀等方法來朗讀課文。比如“讀”詩歌《再別康橋》,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先范讀一段“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讀時注意停頓、斷句、感情,因為學生閱讀動機的形成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他們心目中榜樣閱讀的影響,老師讀得好,就會給學生樹立榜樣,這就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會產生想要讀的欲望,接下來的段落老師可以請學生來朗讀,學生就會模仿老師的朗讀技巧和情感,老師點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
二、根據課堂學情,以“精”促“略”,合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獨立學習
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課文的教學主線,正所謂“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堅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教學原則。在學生一步步“摘桃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停滯不前、有困難的情況或者了解不透、領會不深的地方,這時候雖然教師已從臺前轉入幕后,但是還不能完全放手,要對學生“要言不煩,啟發幾句”,尤其是文中的重點和精彩之處,引導學生將之前學過的或者同單元中的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相比較,指引學生將精讀課上熟練掌握的閱讀、學習的技巧以及相關知識點,靈活的使用到學習略讀課文中來。這樣既能在學生解決學習難題方面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又能對之前學過的知識加以練習和鞏固,為學生從半獨立閱讀走向獨立閱讀做好準備。例如在學習高中語文課文《祝福》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借鑒前面學過的一篇課文《林黛玉進賈府》,同樣是描寫命運悲慘的女人的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當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來分析《祝福》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所運用的描寫方法,對于《祝福》中獨有的側面烘托手法的運用,則需要教師稍加指導和點撥學生。從找出描寫手法到分析人物形象再到表達的情感,一步步深入,使學生能更順利地進行獨立閱讀學習。
三、品讀,觸及學生的靈魂,提升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品讀就是品味課文里面的語言文字、或思想內容、或寫作技巧而讀。進行品讀,可以再現課文的意境,將動人的場面和畫卷展現在眼前,把感情的清泉注入心田,從而把握文脈,習得語言,領悟思想,獲得技巧。高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散文課文多為構思巧妙,用筆神奇的名篇佳作,其借外在之景抒內在之情,傳神的狀物,精巧的升華,造成情深意濃的美學勝景與極強的藝術魅力,能使學生沉醉在美的享受中。再加上其樸實而優美、嚴謹而灑脫、平實而驚人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弦,觸及學生的靈魂,更使學生留連忘返。俗話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不同的作者寫出來的文章會形成不同的風格特點。如魯迅的深沉洗練,茅盾的沉穩勁健,朱自清的細膩清新,徐志摩的濃麗華美等風格各異,異彩紛呈。品讀中要引導學生辨析課文語言表達的特點,揣摩不同的語言風格,品味其中的意蘊,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讓自主閱讀成為習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插上翅膀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語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習慣的養成十分重要。在實際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語文學習態度,形成正確的語文學習動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要有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課前要自主預習課文;課堂中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認真聽講細心讀書,做好課堂筆記;課后則要認真復習,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訓練,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打好堅實的基礎,逐步培養起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習慣,在習慣中慢慢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語文學習能力。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要返璞歸真,就應大力倡導讀,讓學生在讀中從不同的角度去觸摸語言文字,這對學生感悟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積累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形成語文素養是大有益處的。而且,在“讀”的過程中來學習語文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語文本身就具有其獨特的魅力,“讀”課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理解力水平,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任何場合都具備“臨危不亂”的能力。另外,“讀”能力培養訓練的好,還可以幫助學生在寫作中體現出布局的合理、邏輯的縝密等,對學生在將來的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都大有益處,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與人交流。
參考文獻:
[1]李娜.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
[2]雷麗;項正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讀”的藝術[J].語文知識,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