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雄騰++程文博
摘要:本文針對基層政府在治理鄉鎮污染企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相關的原因,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并結合實地考察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鄉鎮污染企業;霧霾治理;存在問題;原因;對策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尤其是鄉鎮企業的的蓬勃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亮點。然而在鄉鎮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帶來了當地的環境污染。通過實地調查某村莊污染企業治理現狀,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各部門執法程序,分析了基層政府在治理鄉鎮污染企業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結合當地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可操作性強的對策。
一、村莊污染企業治理現狀
村莊現常住人口2050人,主要以制造業及運輸業為主,2016年村莊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20萬元。該村莊現有8家具有一定規模的傳統石灰窯,8家石料加工廠,共吸收就業人員240人,占全村勞動力約1/3。
2017年3月份,某環保局與其他部門聯合執法取締該村莊所有工廠,直接或間接造成近300人失業,截止目前待業人員依舊達到260人。
由于治理過程中所造成的失業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因而引起了很多村民的強烈不滿。村里無業人員的增多間接地增加了該地區的不穩定因素。
二、鄉鎮污染企業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行政執法行為不規范。
2017年打響了治理霧霾天氣的攻堅戰,全市對那些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進行大量的取締。然而有些行政執法部門在實際執法活動中存在大量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意識不強、執法隨意、濫用職權等現象。某區環保局作為此次取締村莊污染工廠的牽頭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未出示執法證件、取締證件以及提前向工廠下達相關書面文件,很多地方都未按照正常執法程序進行。
2.相關執法部門存在野蠻執法。
雖然該村16家工廠并不具備完整的相關證件,屬于傳統的本應淘汰的污染企業,但之前每家工廠都向稅務部門按月繳納一定稅款,且在某區工商局備案。很多村民認為該村的工廠是得到相府政府部門許可的,現在卻要取締這些工廠是不合法的行為。
通過對工廠主以及大量工人訪問得知,在此次取締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并未與工廠主就工廠轉型問題進行提前協商;同時對此次取締工廠所造成人員安置問題也沒有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而是采取強硬態度,用挖掘機破壞了工廠設施以達到禁止生產的目的,從而使得村民與政府部門之間發生了沖突與摩擦。
3.行政執法缺乏人文關懷。
行政執法以公共權力為基礎,以暴力機關為后盾,具有權威性及強制性,因此村民在與公共權力對抗中明顯處于劣勢。
相關政府部門為按時完成上級下達的治理任務,在治理這些小型工廠時出現了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一系列問題。該村的這16家工廠,是村民賴以生存的收入來源,這些工廠大部分是村民集資或聯合籌資修建的。然而一個紅頭文件的下達卻要求在短短幾天內取締拆除,很多村民一時接受不了,從而冒險對抗相關部門的執法行為。其實,村民并非排斥取締這些污染工廠,而是考慮到取締這些工廠后,所有失業人員的就業安置問題如何解決,靠什么來養家糊口。
4.相關政府部門行政作為不積極。
隨著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地村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接觸市場機會的增多以及自身素質的不斷增長,當地村民從2016年6月份開始就試圖通過工廠改建的方式,更換舊設備,修建現代化的新型環保石灰窯。然而某部門主管領導因處在將要退休的年齡,怕承當相應責任,找各種借口不予審批,還有一些部門為審批層層設阻。截止2017年6月13日,盡管村民提交的各種材料齊全,新型大型環保石灰窯的各項排污指標遠達到國家排污標準,但仍舊有個別部門未按照審批程序給予審批。
三、行政違法行為發生的原因
基層政府在治理鄉鎮污染企業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都是直接或間接的行政違法行為。通過相關文獻的研究以及實地走訪,對造成行政部門及行政人員行政違法行為的原因總結了一下幾點:
1.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法意識薄弱。
時至今日,中國幾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在地方政府部門依舊盛行。隨著反腐敗力度的不斷加大,相關的行政法規不斷完善以及群眾法律意識的不斷覺醒,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狀況有所改善。但地方政府依舊存在“上下不一”的現象,基層政府并為完全按照上級下達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規辦事,行政執法人員本身素質的局限性以及依法執法意識的薄弱性是基層政府執法不規范的行為時有發生的重要原因。
2.相關的行政法律規范并不完善。
近年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國相繼出臺和修訂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第二次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于2016年7月2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的文件等。然而對于行政人員對于環境治理的執法程序并未做出具體規定,國務院給予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法律框架內自己制定相應執法程序的權力。
不健全的法律法規勢必對行政行為不能起到嚴格的約束作用,缺乏嚴格約束的法律法規的地區,野蠻執法的現象也更為普遍。
3.行政法制監督體系不健全。
盡管相關法律規定享有監督權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特定行政機關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使職權的行為實施監督的權力,但是監督主體對行政的監督所依據的憲法和法律對權限、程序和方式等一系列制度規定并不具體以及不明確,截止目前并未建成一個完整的行政法制監督體系。endprint
4.尚未建立嚴格的行政違法懲處機制。
近些年來,在治理鄉鎮污染企業過程中行政不作為屢見不鮮。公務人員行政違法行為也是違反法律的行為,而《環境保護法》對行政違法人員的最高懲處只是撤職或開除,對行政人員的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還遠遠不夠,并不能對相關執法人員起到震懾作用,讓不敢違法內化于心。所以應當建立嚴格的行政違法懲處機制,對行政違法人員除了給予內部懲處外,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正真做到不敢違法行政,必須依法行政,主動作為。
四、行政違法行為的治理對策
1.認真學習與行政執法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崗位職責,增強依法行政意識。
由于少數基層干部思想出現偏差、行為失范嚴重、基層干部綜合素質普遍較低等,很多基層執法人員對執法程序并不清楚、對自身崗位職責比較模糊、對自身的定位不明確以及依法行政意識弱化。因此,應在基層政府內部開展學習與行政執法相關的法律法規,使行政執法人員了解執法程序、明確崗位職責、增強服務及依法行政意識,正真做到忠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執政為民,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政,保證權力依法、有效地運行。
2.完善相關的行政法律規范。
相關的行政法律規范不健全,在很多具體行政執法過程中并沒有明確的相應權限、程序以及方式等一系列制度規定。行政法律規范的漏洞成為某些行政執法人員濫用職權、行為不規范以及野蠻執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3年1月22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行政法律規范是對行政人員行使權力的規范,只有完善相關的行政法律規范,才能正真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3.建立健全行政法制監督體系。
人類社會的演進史表明,權力無論是作為政治上的強制力量,還是作為職權上的支配力量,都是一柄“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它可以為人類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利益;如果運用不當、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缺失,則會給社會民眾造成深重災難。
陽光具有除菌、消毒的功能,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讓萬物充滿勃勃生機,是最好的防腐劑。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意味著權力公開、透明、公正、合理地行使,防止權力行使者滋長貪欲、越軌行權、腐敗變質。
各部門應制作本部門的權力清單,公開各職能部門的權力與職責,將辦事流程簡約化、公開化、透明化,建立電話投訴熱線,對不作為,違法行政人員的懲處結果公開,正真做到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4.建立嚴格規范的行政違法懲處機制。
行政不作為等違法行為的出現與沒有嚴格規范的行政違法懲處機制不無關系。正是行政執法人員在治理鄉鎮污染企業的過程中沒有可讓其忌憚的懲處機制,即使所做出的行政行為違法了,無非就是通報批評、記過、處分,最為嚴重無非開除。行政人員所做出的違法行為的較低代價使其敢于違法,敢于不作為。
行政違法懲處機制是對行政違法行為的事后糾正,只有建立嚴格規范的懲處機制,讓行政人員在事前明確所做出的行政行為的后果,才能規避行政違法行為的發生。
鄉鎮污染企業的治理存在復雜的因素,因而治理難度很大;同時由于我國現階段的社會公眾及社會組織的治理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基層政府成為鄉鎮污染企業治理的決定力量。本文通過實地調查、訪談結合相關文獻的查閱,分析了政府在鄉鎮污染企業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集合當地實際情況給出了可操作的對策意見。希望基層政府在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的同時,可以統籌各方利益,與人民群眾攜手解決當前鄉鎮企業治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參考文獻:
[1]周珂.環境法學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張永,郝英群.農村環境保護[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3]金瑞林.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姜曉萍.行政法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5]張玉霞,胡敬.我國農村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立法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