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娟
教學反思是提升教師執教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保障;也是教育教學理論與課堂教學實際有機整合最為的理想方式,更是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客觀需求。課堂教學在反思中得到不斷發展完善與逐步升華,使教師內在的職業素養不斷得到提升。
課堂教學教學反思有效教學教學效果專業發展所謂的教學反思,就是指在完成相應的課堂教學內容后,由執教者針對本節課中相應的教學內容的教學實際進行全面的分析論證.總結優缺點以利于不斷改進今后課堂教學的外延教學活動之一.譬如選擇教學方法是否恰當?確立的教學目標完成效果如何?教學中啟發教學是否合理到位?問題的設計是否有代表性?課堂偶發問題的處理是得是失……
在現實教育教學工作中,好多的老師都認為,上好每一節課是自己作為教師的本職工作,至于其他的事都是與課堂無關的事,做與不做就無關緊要了,即便是被迫寫課后反思,大多數教師也僅僅是為應付檢查而已。而現在全國各地實行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進行的如火如涂。筆者認為,要使新課程能夠順利實施,提高教師的業務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的課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教育教學實踐過程已經充分證明,課后教學反思是“實踐—探索—總結”的有效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一次次升華。它要求教師在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后,對本節課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去再回顧,再思考,再創造,為下一節教學工作作必要的準備,通過再反思發現問題,再實踐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課后教學反思更有利于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課后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大膽地提出質疑,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點,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有自己擅長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能夠自覺地對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客觀/細心/冷靜地反思和必要的總結,并最終能夠有意識地、循序漸進地將反思中的收獲和相應的理論知識應用于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去,那么課堂教學效果就自然會不斷地得到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獨特風格亦會得到充分體現.
二、課后教學反思能有利于課堂教學過程不斷得到優化
教師把教學過程中預先設想到的新穎的課堂導入方法、留有懸念的課堂結束語、或者對偶發事情處理的巧妙方法等等,在課后認真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學理論,便于今后教學時借鑒使用。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完美的課堂教學總會有疏漏、失誤之處,加之新課程要求,學生思維更廣闊,更靈動,難以預料的問題也會更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還要用足夠的時間去進行反思總結,不斷地就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實踐—探索—再實踐,日積月累的沉淀,課堂教學的質量必然就會得到穩步提升。
另外,一節課結束之后,教師要廣開言路,查納雅言,真誠地去與學生交流,樂于傾聽其他教師和學生對這節課的評價、建議,要時時處處注意收集、處理這些反饋來的寶貴信息,及時動筆進行反思,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課堂教學。
三、堅持整理課后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教育改革發展勢頭正在日新月異,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可謂層出不窮.教育實踐已經不容置疑的表明,教師原來自身所固有的知識結構與教育教學水平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教育形勢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的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課堂是教師工作的核心舞臺,也是教師學習的重要舞臺。每一位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與此同時,也必然會彰顯出不同于他人的教學風采。“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為人師者,不論年齡的大小,從業時間或長或短,如其自身能長期秉承傾心于教書育人的純粹之心,不斷學習提升的虔誠之心,其專業化發展必然會進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喜人境地.
人們常說,好文不厭千回改。其實,好課更要千回練。基于對上述幾方面課后教學反思重要性的不斷認識,我們就能適時找到實現教育實踐的創造性與探究性的有效途徑,從而,不斷更新自身教學觀念、改變自身教學行為,使自己走向實踐——反思——研究之路,形成自己對教育教學現象、教育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見解,做一名懂理論、敢實踐的人民滿意的教師。
參考文獻:
[1]吳語賢.淺談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J].教育科學,2016,(11).
[2]徐敏艷.教師的職業化發展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報,2017,(02).
[3]王玉梅.關于數學課堂教學反思引發的思考[J].新課程,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