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澤忱
課程作為教學的基本形式,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改變與學生時代特征的凸顯,老一套課程教學方法已經跟不上時代步伐了。專業群背景下的共享課程,往往具備多個相關專業的相通知識點,更容易找到學生的興趣點與知識的跨界融合,為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積極視角。
專業群共享課程 跨界融合教學思考課程是承載教育教學過程的基本形式。然而,現有的課程教學體系已與當今中國快速發展、學生時代特征凸顯的現狀不適應了,必須進行綜合性改革。在全國積極開展專業群建設背景下,本文以共享課程為例,積極探討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
一、集體備課,落實重點
在每一堂課開始之前,教師都要做到有效的備課。有效的備課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在上課之前從整體上把握這堂課。在進行備課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教學大綱上面的規定,分析課堂需要講解的內容,做好課堂教案,深入探究學生可能出現哪些易錯的地方、可能感興趣的生活與興趣結合點,以及知識的融合點。一位老師只有把學生放在心中,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生的行為特征,才能更好地優化教案設計、完成教學工作。集體備課可以充分地分享資源、交流思想,極大地提高備課效率,從而構建更完善的將學生興趣特征與知識點相融合的教學設計。在集體備課的時候,各個老師要悉心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虛心的參與教師討論,勇敢地說出自己對課堂的想法,要在一定程度上將自身置于學生的認知視角。經過集體討論的環節,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形成一種適合自己的獨特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如果按目標落實重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節課的課堂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是判斷教學效率高低的標準,這要求教師們在課堂活動中要提高對課堂目標的重視程度。每一個班級的學生在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基礎水平等各個方面都參差不齊。想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盡可能的提高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做到,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舉動,利用課堂資源,幫助解答一切難點??梢允沟谜n堂充分地完成一個個的教學目標,讓課堂時間不荒廢,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二、跨界融合,培養習慣
專業群背景下設置的共享課程,往往具備多個相關專業的相通知識點,在其中更容易尋找學生的興趣點與知識的跨界融合點。課堂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參與的課堂,同樣也是讓學生在快樂中汲取知識,發揮自我主動性的課堂。教師的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心里接受能力,教學的方法要盡可能的符合學生的興趣,教學的引導要盡量讓學生能逐步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衡量一節課是不是充分讓學生容納其中,要看課堂上的師生關系是不是和諧、教學的目標是不是準確、學習的情景是不是愉快、思想的跳躍是不是活潑。只有讓學生真正發自內心的參與到課堂之中,才能喚醒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才能讓學生主動發現課堂中的樂趣,主動發現日常生活中所蘊藏的知識。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歡愉的情景下接受的知識,將會記得更加的牢固、也更容易給學生以探索與思考啟迪。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老師一味灌輸僅限于課程知識點的知識的局面。教師要在專業內容之中積極尋找與學生興趣點與生活日常相結合的知識融合點,通過日常生活與興趣愛好開展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激發興趣、拓展認知,尤其是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升級認知的意識。教師并不能夠代替學生的思維、探究,教師在學習之中起的僅僅是引導作用。改變原有的弊端,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做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學生的參與熱情才會升高,教學才能貼近學生,顯示學生的地位。
通過跨界融合的興趣教學可以逐步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習慣改變人生,一個好的習慣更是可以受用終身。課堂學習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時間。課堂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影響他們的未來。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個水滴石穿慢慢練就的習慣。在具有更多興趣愛好結合點的共享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日常生活樂趣導入教學內容,帶給學生全新的視角與體驗,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腦、心、眼、手、嘴、耳等,做到全心全意學習與另類視角思考。在習慣的養成階段,教師要耐心地逐步引導。教學中要有教無類,關注同學們的學習特點,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給予每一個學生相同的態度。習慣不僅僅體現在大的方面,還有許多細微之處也可以凸顯一個人習慣的好壞。教師們要熱情的心、溫暖的話語、自身的示范、放下身段的友人身份,不斷地給予學生鼓勵,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幫助他們慢慢養成,為學生以后的成功助力。
三、師生交融,協同發展
教學相長,是每一個師生都希望看到的局面。根據多年的經驗表示,教師的責任心越強、教學經驗越充足、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越多,課堂的效果就越好。尤其是在有效互動方面,更多的是需要教師能夠放下身段,將自己放置于與學生平等、亦師亦友的位置,提升自己對教學、對學生的認知,充分把握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特征,從而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教師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己任,要將自己更多地融入學生的時代背景與語言體系,既能更好地調動課程氣氛、達到教學目的,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升級自己的專業認知,完善自己的教學體系;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不再是無趣、枯燥,也不是生拉硬套的講、念、練,知識不再遠離生活,就更容易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兩者相互協調,相互進步,課堂上出現的是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關系中交流進步,最終實現雙贏。教師在課堂上往往要面對幾十個甚至是上百個學生,每一個學生的興趣點可能都會不一樣,但在同一個時代背景下,學生的興趣愛好容易有相通點,這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并挖掘提煉,并在這一過程中,找到每一個學生的興趣點與長處。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過程中,也能從學生身上學到一些知識,在某種意義或是某一方面讓自己成為一名學生,真正與學生亦師亦友、做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肖舉萍.保險高職教育對接保險產業鏈的專業體系建設研究——基于對國有大型保險企業人才需求的調研[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6,(01):92-96.
[2]曹英麗,許童羽,王立地,李征明.以信號類課程為核心構建農業信息化背景下電子信息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J].高等農業教育,2016,(03):81-83.
[3]李興娜.《專業標準》背景下高專學前專業《活動指導》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09):63-64.
[4]陳飛燕,禹建穎,余國忠,趙承美.基于交叉學科的《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的教學思考——以高師地理背景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4):114-116.
資助項目: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科研基金青年科研項目(J201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