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閱讀是語文教學重點,也是學生識字、汲取文本內容的有效途徑。通過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且能夠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從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必要性入手,結合語文教學內容探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為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學生文本閱讀興趣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不錯成績,新理念、新方法逐漸應用到教學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有效性。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在閱讀反思、批判等多個環節中,能夠從橫向與縱向兩個角度拓展學生思維。但當前小學生閱讀缺乏主動性,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挑戰。故教師要以情節為主,采用多元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自主閱讀、探究及感悟等綜合能力。
一、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重要性
新課改下,學生主體地位受到了廣泛關注。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如果教師一味堅持自我為中心,將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影響教學有效性。只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參與感,使其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到知識學習中,才能夠在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故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正是尊重學生地位的表現,也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1]。針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小學生正處于初級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抓住這一時機,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能夠使其逐漸形成自主文本閱讀能力,積累閱讀技巧,有利于引導小學生樹立終身閱讀觀念,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存在一個誤區,即增加閱讀量就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其實不然,只有小學生對閱讀感興趣,并深入思考,理解文章的內容,長此以往,才能夠提高閱讀能力。
在實踐中,我們將學生分為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實踐教學其中,其中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班利用多元教學方法開展教學,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后,我們發現兩個班級學生的語文成績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具體如表1。根據表中數據來看,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驗班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實驗班學生語文成績平均分為90分,而對照班學生的平均分數為81分,而對于興趣度與參與度而言,實驗班較對照班都有所提升。究其根本是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需求和特點為切入點,采用多元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中,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文本內涵,從而反映在真實成績上。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和組織,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中,積極思考和探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自信心逐步增強,直接促進其積極參與其中。
二、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策略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好奇心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設置懸念,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激發其求知欲。在《瀑布》教學中,作者對瀑布壯觀的自然景象進行了描寫。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不同名人的作品,并提出問題“你們在日常學習中看過誰的杰作?”使學生積極思考,并理解“杰作”含義,同時引出瀑布,增強學生對瀑布感性認知。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親臨其境感受瀑布的壯觀,故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直觀的展示出來,在問題與感官刺激下,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瀑布的雄姿,而后鼓勵學生談談看到瀑布的感受。通過步步懸念的設置與引導,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探索性閱讀過程中,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挖掘文本,調動學生積極性
文本是閱讀教學的載體,也是連接師生的橋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理順文章脈絡,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后續深入閱讀做好準備。如在《盤古開天地》教學中,文章中利用精確的詞匯、比喻修辭等,將盤古身體各部分展示出來。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加強對該段落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會段落中語言優美之處,從內心接受閱讀。再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同樣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唐山、汶川地震中,父子之間感情的片段,創設真實的情境,使學生能夠融入到情境中,此時導入教學,“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發生美國的地震,阿曼達被埋在廢墟當中,你們認為他的爸爸會怎么做?”。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正是強調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真實情境的帶動下,能夠喚醒學生內心中的情感,促使學生能夠認真閱讀文本,以此來強化學生閱讀效果。
(三)示范朗讀,激活學生閱讀熱情
新課改下,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優美,適合教師朗讀教學。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能夠將文章作者所要傳遞的感情滲透給學生,使得學生更好地投入閱讀中。教師示范時,小學生也會隨之跟讀,模仿教師朗讀節奏與技巧,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如在《小草之歌》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閱讀兒童詩中的內容,幫助學生了解詩歌內容后,配合優美的音樂鼓勵學生進行朗讀,與其他同學們共同分享。此時,也會對其他學生產生正面影響,全班同學都會徜徉在美妙的音樂中,共同感受詩歌內涵。
(四)開展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在教學中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如故事會,讓學生準備自己閱讀書籍中最感興趣的片段進行講述,或者與其他同學互相配合進行表演?;蛘呙牢恼b讀,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使得學生能夠感受語言的美妙之處,增強自身鑒賞能力。再者,可以組織學生手抄報等形式展示讀書成果,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年齡偏小,對于閱讀興趣不夠持久。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學生賞識性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心,并將這種自信心滲透至閱讀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閱讀海洋中朝著更深邃的方向遨游。因此,在未來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創新更多的方法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使其形成終身閱讀良好習慣,在日后學習生活中,能夠自主學習,并在閱讀過程中積累更多知識。
三、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現階段,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的主流趨勢,其中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全體教育者已經達成了共識。興趣是獲益先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小學生閱讀文本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至關重要。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特點,采用不同方式,創設相關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在問題懸念支持下,引導學生思考。根據文章類型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組織豐富的活動,鼓勵學生能夠主動閱讀,從而推動小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于雙雙.論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赤子,2016,(18):215.
[2]潘國芳.探討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25-26.
[3]王明澤,曹偉萍.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J].赤子,2016,(22):204.
[4]黃學榮.語文教學中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J].文學教育,2016,(12):120.
[5]梅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創新[J].求知導刊,2014,(12):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