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艷華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動手(實驗)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在整個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機操作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實踐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認知,同時達到操作技能的形成。然而,盲目的上機不僅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還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探索教學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學習興趣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信息能力已成為人類在未來信息社會中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能力。上好占信息技術總課時的70%左右上機課,對培養學生信息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的上機課呢?
一、完善的電腦機房是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前提
“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計算機學科與其它課程的明顯區別是其實踐操作重于理論的特點,而不像其它學科基本上可以用一塊黑板加一枝粉筆來解決問題。除“信息技術理論”一塊的內容可以用普通的教學法實現外,其他板塊內容則必須在計算機機房中或配合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否則將會寸步難行。同時,網絡機房最好能連入INTERNET,使得INTERNET一塊的教學內容能夠與實際相結合,如無這方面的條件則教學就會受到限制而無法正常進行。要想做到以上要求就要達到以下幾點:
1.需要積極的態度
作為管理人員應該站在學校主人翁的立場,一方面,能夠節約的就盡量的節約;另一方面,時時刻刻為學生著想的,保證學生的利益,盡可能的確保每一臺設備正常運轉。
2.熟悉業務,掌握各設備配置情況及性能
計算機設備管理,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技能,技能能否正常發揮,熟悉操作對象尤為重要,管理人員應該對各設置做到心中有數。
3.規劃好網絡設置
一個機房里多數情況下都是同一工作組,同一網段。為了提高網速建議用固定IP地址。如果擔心學生或者其他人隨意更改IP,可以將IP與網卡綁定。對于各機器的IP設置管理員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并做好詳細記錄,這樣就避免了IP沖突的現象產生。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興趣是個水閘門
借助它,注意的水庫被打開,并規定了流向。”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生的運行機制,是所有教師的共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一旦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主動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集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學生主動去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
2.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在平時的信息技術上機課中,部分教師只是用幾分鐘的時間匆忙地使用屏幕廣播演示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操作步驟,至于為什么要這樣去操作,教師要么一帶而過,要么只字不提。上機作業的布置也是要求的呆板。
3.成功感是自主參與學習的激勵機制
教育心理學研究業已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績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等。
三、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四、即時地進行反饋與反思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這是極其關鍵而必要的一步,學生完成任務之后,非常希望老師能對自己的成果進行肯定,產生成就感。例如,在學習Word、Photoshop、Flash時我多采取“指定內容、當堂完成”的方法,由教師提出具體作業要求,并限定當堂完成。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成績與課堂表現進行反思,找到得與失,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以上是我信息技術上機課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希望對初中信息技術上機課的教學有一點幫助。我們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只是放在課本,而是要著眼于課本,放眼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