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勤
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斷提高,唯有讀書高的教育思想不再是唯一的主流。越來越多的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人才有多方面的培養方向,掌握一門技能同樣也能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因此,近些年來中職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學校自身也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使中職教育更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具有綜合職業能力,以此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結合工作經驗并加以反思,對中職語文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途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職教育語文教學全面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斷提高,唯有讀書高的教育思想不再是唯一的主流,越來越多的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人才有多方面的培養方向,掌握一門技能同樣也能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因此,近些年來中職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學校自身也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使中職教育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具有綜合職業能力,以此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也應適應相關文化教學的基本特點,同時又要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使學生在接收中職教育的過程中既能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又能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而語文作為中職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在中職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鉆研如何將學科教學與中職教學特點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并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一、教學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中職學生個性比較張揚,人生觀價值觀都尚不成熟,他們大多數都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對學習的興趣也不是很濃厚。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運用教學藝術,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心理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育如春風沐浴般來感化學生。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對語文學習的濃厚特色,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有基礎的認知。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教師要嚴格按照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來進行,以某篇課文為載體,讓學生學會如何去閱讀一篇文章,在閱讀文章時要注意思考哪些問題,如何提高閱讀效率等。通過教學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如何概括主旨大意,如何通過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方法以及修辭手法等來賞析一篇文章,如何通過閱讀一篇文章來精煉文章的深層含義和想要表達的思想,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還要讓學生不斷積累優美詞句并試著模仿作者的寫作風格,讓學生通過閱讀既能收獲語文學習的專業知識,又能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日之功,必須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配合,自己日復一日的積累才能養成。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傾注一些心力,讓語文學習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里張貼一些名言名句及詩詞歌賦等,在班級里布置讀書角,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籍拿出來和大家共享,培養學生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每天上課之前背一首詩,或是堅持寫日記或者隨筆等,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教學要體現中職教育特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中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不能完全按照傳統語文教學的方法,而是要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中職教育的目的是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培養,使其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既能掌握專業的技能知識,又能兼具一定的科學文化修養。相對來說,中職教育面臨的學業壓力不是很大,教師在語文教學時不必過于拘泥于傳統教育。
語文學習的動手實踐性并不是很強,但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應細心鉆研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專業課程結合起來。比如,學生在進行一次專業實訓課后,內心一定有許多感受和想法,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實踐經驗組織一下寫成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既可以是紀實的,以記敘操作的過程和步驟業為主,也可以以抒情為主,來記敘學生在進行實訓時的情感變化,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等。教師要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讓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樂于用文字來記錄生活的現象和細節,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讓學生學會用文字來抒發感情,讓文字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對于語文課本中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文,讓學生通過實踐真切感受,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參加實踐鍛煉,如一起去春游、一起去養老院關愛老人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寫出的文字更有真情實感。
三、教學要做到相得益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隨著社會的進步,各行各業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迅猛發展,這也使得國家對各種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但單一類型的人才是很難真正在社會上真正立足。因此,我國在培養人才的要求上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全面發展。在中職教育中,語文教師要結合職業學校的特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方面,考慮到職業學校學生普遍文化課學習比較落后,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并通過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既要幫助學生提高文學常識知識的儲備,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指引學生形成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舉止言行文明有禮,遵守社會道德規則待人接物謙遜溫和等社會禮儀;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不僅要重視技能的培養,還要為學生樹立讀書有用,學語文有用的觀念,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既能提高自身修養又能學以致用,通過學習閱讀、寫作等將這些能力運用到專業實訓中。
當前社會,人們普遍對受過高等教育,對有著體面工作的人比較尊重,而對一些從事基層工作,技術類工作的技工人員存有一定的偏見,這是一種非常不良的社會畸形思想,作為老師在平日的教學中要從為學生灌輸職業平等的觀念,讓學生熱愛自己今后將要從事的工作,并深知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對社會的重要運用,樹立職業自豪感,同時,又要從自我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帶動身邊的人改變對技工人才的偏見。學生熱愛自己的職業,便會更愿意付出努力去學好這門技能,并且在今的工作中也會更加積極向上,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為社會貢獻更大的力量。
中職學校作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當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重視。現如今,國家教育部門出臺了大量的政策來發展職業教育,不斷為職業教育輸入新鮮的血液。作為中職學校的一名教師,我們也要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重視對中職學生的全面教育,使學生既能掌握高超的專業實踐操作技能,又能具備相應的科學文化素養和道德文化修養,成為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趙冬梅.試論生本理念下中職語文前置作業的設計原則[J].科教導刊,2011,(03).
[2]葉杰英.試論“生本”視域下的中職語文課堂差異教學[J].文教資料,2012,(14).
[3]朱學鋒.從中職學校語文實踐教學中看生本教育的優越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