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
在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形式還比較傳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充分的口語表達和交際體驗,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結合教學實踐,探究了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課堂的具體教學方法,旨在促進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語言情境中職生畢業后,大多直接走向社會,他們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相對較低,要應付職業的、社會的選擇,中職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這對中職生就業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所以,中職語文課堂必須立足于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結合學生專業特色,有針對性地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為今后進入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
然而,現實的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通過多次交流和反思,我發現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教師重視程度不夠,教師經常壓縮課時進行傳統課文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二是學生實踐體驗不足,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多數學生沒有開口的機會,不能獲得具體的實踐體驗。三是內容適用性不強,教師在教學時沒有結合專業特點深化教材內容,學生不能學有所用,這也造成了大多數學生對口語交際課的冷漠,無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對口語交際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做了具體闡述,首先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同時循序漸進地掌握介紹、交談、復述、演講等口語交際的具體方法和技能,態度要真誠自然,符合職業崗位的要求。可以看出該目標在規定聽說的基本要求之外更加突出了口語交際的整體性功能。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一些新的嘗試,下面就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探究。
一、創設恰當的語言情境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總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表現出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恰當的語言情境,讓學生感到口語交際能為我所用,才能激發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比如我在《自我介紹》這節課上,就根據幼師的專業特點,設計了學生到幼兒園對小朋友進行自我介紹的情境,充分發揮幼師的專業特色,學生能結合自身特長進行個性化的自我介紹,有人拿起快板邊說邊打先聲奪人,有人邊說邊做動作,吸引眼球。在這節課上,學生真正感受到口語交際和自己的專業息息相關,能夠在學語文用語文中促進自己專業的成長。
語言情境的設置,不僅僅局限于和專業相聯系,口語交際的最大特點是無處不在,教師應當抓住契機設置鮮活、生動的語言情境讓學生不斷有新鮮的感受和實踐的欲望。比如,在《電話交談》這一課上,我根據學生剛剛完成第一次職業見習設置了一個情境,要求模擬組長電話向班主任匯報見習返校情況,這是學生真實的生活經歷大家很有興趣,通過實踐體驗,學生掌握了電話交談的基本技巧和禮貌,讓學生感到口語交際不僅要學會說還要學會交際。
二、營造新鮮的課堂氛圍
在口語交際的課堂上,老師感到最困難的是學生不愿主動說,教師積極地示范,但多數學生仿佛是一個個旁觀者,課堂上一片死氣沉沉。為了消除同學們內心的隔閡,我努力創造新鮮的課堂氛圍。第一次課上,我讓同學們做了兩個小游戲,一個是模仿幸運52的猜詞游戲,一個是小組傳話游戲。由于這兩個游戲難度低,全班同學都很積極地參與進去,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熱情,我趁勢明確口語課堂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努力張開嘴,熱情去交際。
要想真正讓每個學生動起來,就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增加新鮮感。除了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以外,我在課堂教學形式上也經常出新花樣。比如,通過手機拍攝自己進行口語訓練的畫面在課堂播放,避免部分同學害羞的心理。觀看視頻既有利于直觀展現說的技巧,在相互比較中又激發了同學們的進取之心。有時我會學習現在一些海選選秀節目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如即興演講這一課,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能力組織了大眾評審團、專家評論員、選手和主持人,各盡其才,各司其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
口語交際的課堂絕不僅僅局限于語文課堂,我還嘗試帶著部分學生到街上開展問卷調查,讓同學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實踐中獲得檢驗,結果還真的很有收獲,一位同學是校廣播站站長,口語交際能力較強,結果她在采訪一位老大爺時第一句話就問:“大爺,您聽說過雷鋒嗎?”老大爺不高興地回道:“我這么大年齡能沒聽說過雷鋒嗎?”這個細節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口語交際的細致性和重要性,促進了同學學好口語交際的信念。
三、引領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模式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提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教師為引領,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進行口語實踐活動,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將課堂教學發揮到最大效能。口語交際的教學不僅要學生會說更要會用,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模式本身就是給同學們提供了語言實踐的小環境,小組成員的組成兼顧了班級同學的整體性與層次性,在口語實踐活動中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中感受集體的力量和個人的作用。以《自我介紹——亮出精彩自我》這次口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為例,課前活動階段每個小組都要搜集關于自我介紹的基本知識和經典案例自主學習,還要互相幫助錄制視頻上傳博客,課堂活動中,每組都要根據自己成員的特長設計富有個性的自我介紹進行現場展示,課后還要完成拓展作業并根據表現給組內成員進行量化打分。在這樣一個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增加了同學們互相交流的機會,突破了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限制,真正實現了口語交際和運用。
教師在這種模式的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作為一名成員,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同學,在小組活動遇到困難時積極獻計獻策,引領小組活動始終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而不偏離主題,同時對整組的學習進度有效調控,對組內成員還起到督促的作用,基本掌握了小組活動的情況,保證每位成員參與其中和整個小組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四、拓展豐富的教學資源
中職語文教材在口語交際的內容編排上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因為其內容適用的廣泛性,選擇的案例通常具有普遍意義上的示范性。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往往感覺到課本內容不夠豐富和深入。因此,我在具體的教學中采用兩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一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擴充深化教材內容,結合具體的專業特色發動學生搜尋網絡資源,對于好的案例放到網絡平臺全班共享,如介紹工藝流程,對于幼師專業的學生,《景泰藍的制作》可借鑒的意義不大,她們在網上找了一些制作幼兒手工的視頻模仿介紹,對于她們的學習和將來的職業發展就更具有實際意義。需要注意的是網絡資源的運用要適度和恰當而不能濫用。通常我會緊扣教材的知識點選擇合適的內容,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識辨能力有限,各種知識太多的灌注給學生反而不利于消化吸收。
二是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資源。口語交際的實踐無時無處不在,教材中一篇篇動人心弦的好文章來源于生活,感情上容易產生共鳴,在教學中有時突發的課堂生成能夠成為我們開展口語交際的鮮活話題。
口語交際的教學形式不可能只有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是多樣化的。策略眾多,方法紛呈,各人也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我們盡最大可能利用好各種資源,多找捷徑,有的放矢,一定會使口語交際教學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