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今文 浙江理工大學 服裝學院
漳溪畬族鄉經濟現狀及其發展方向
郭今文 浙江理工大學 服裝學院
少數民族經濟屬于鄉鎮經濟中極具特色的一部分,近年來也以穩定的速度攀升著,但現今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以漳溪畬族鄉為例,通過梳理當地經濟現狀并將其與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進行對比,羅列出仍然存在的發展短板,提出未來發展方向,以期為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提供些許理論支持和政策思路。
少數民族經濟 漳溪畬族鄉 發展方向
中國現有約1.2億人口的少數民族群落,占中國總人口的8.49%,并集中分布于全國各民族鄉、鎮之下的村寨之中,其經濟發展動向也一直被政府和國家重視,漳溪畬族鄉也毫不例外。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2363元,增長8.2%,漳溪畬族鄉農村人均純入達 8728 元。從數據可見,漳溪畬族鄉的經濟發展具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如何因地制宜的發展當地經濟,將是國家和政府今后的工作方向。
漳溪畬族鄉地處東源縣東北部,東接上莞鎮,西接順天鎮,南接駱湖鎮,北接船塘鎮,于1999年7月建立畬族鄉,其中漳溪鎮畬族鄉民族認定是在1988年,現有畬族人口約為2萬8千余人。
漳溪畬族鄉因四周環山的地理環境,礦產資源和熱礦水資源豐富,其中礦產資源包括10類32個礦種,主要礦種為石灰石、鐵、瓷土等。現辦有多家紅磚廠、石場、水泥廠,這些工廠解決了鄉鎮大多數人的就業需要。同時熱礦水資源多分布于仙塘鎮和東南部康禾、黃村及黃田鎮等地,其中已探明的有8處,屬中高水溫,水質屬于重碳酸鈣低礦化水,其中含有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多種微量元素,現圍繞黃龍巖景區附近已建立起數家溫泉度假酒店。[1]
漳溪畬族鄉旅游業起步較晚且資金短缺,因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交通環境,使得當地的第一、二產業迅速發展。自2003年起,由黃龍巖畬族風情村為首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同時附近村鎮的農家樂、度假酒店、民宿等旅游開發不斷完善。至2006年,景區共接待游客26.1萬人次,實現國民生產總值 8.6 億元,稅收收入 2925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 8728 元,在東源縣鄉鎮經濟主要指標考核中排名第一。[1]
景寧畬族自治縣位于浙江省麗水市東南角,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當地動植物、礦產、濕地資源豐富為發展經濟打下了良好基礎。其中2014年,是自治縣成立30周年。這一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達4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5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2元。同時更應重視的是景寧縣為推進畬族旅游業發展把民宿、農家樂作為重要突破點,就2016年上半年,全縣農家樂、民宿接待旅客l146萬人次,營業額達8000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0%、25%,為當地村民的生活帶來了質的變化。[4]

黃龍巖景區入口

景寧畬族自治縣
1.惠企政策對比。為了大力宣傳漳溪畬族鄉文化,刺激第三產業發展,廣東省旅游局在《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的意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惠企政策。例如,“破除對旅行社跨省設分社、設門市的政策限制,鼓勵旅行社和旅游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建立傳統手工藝的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知名院校、大型公共設施、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整治規范旅游紀念品市場,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鼓勵發展特色餐飲、主題酒店等。……[2]”這一系列的指導政策將作為漳溪畬族鄉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對于建立健全當地畬族旅游機制起到了良性作用。
早在1995年,景寧畬族自治縣為進一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有關內容并結合景寧實際情況,對景寧畬族自治縣企業所得稅提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例如,“一、凡在景寧畬族自治縣范圍內新辦的企業,從開業之日起,可免征企業所得稅五年。二、對景寧畬族自治縣少數困難的老企業,按規定納稅確有困難的,經批準可酌情給予一至二年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的照顧……”等6條規定,極大程度的引進了一批極具實力的企業,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7]
2.資金扶持政策對比。漳溪畬族鄉距河源市有2.5小時路程,地區偏遠,基礎設施落后,資源輸出仍然存在困難,經濟社會發展緩慢,鄉級財政力量薄弱,年收入不足10萬元。而旅游業的發展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于建設基礎配套設施、沿途公路、對外宣傳等,在近期筆者對黃龍巖景區的調研中發現,仍然存在交通不便(景區出入班車僅有一輛)、景區內指示標識匱乏(下山途中未標識出口位置,極易迷失方向)、物資匱乏(僅在山頂設置小賣鋪且物品品種稀少)、少數民族元素稀少(除工作人員服裝、畬族祖圖外,景區內無其他宣傳民族元素的標識)等問題。對此河源市旅游局和河源市財政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河源市2017年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3],其中包括了旅游發展專項資金( “三個一”工程建設項目)明細分配計劃,共撥款18萬元用于不斷完善景區內部建設,其內容如下表:

表1 2017年河源市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三個一”工程建設項目)明細分配計劃(部分)
景寧畬族自治縣的經濟發展在畬族群落中一直處于領跑狀態,無論是對于當地旅游業、企業創新、人才工作室等方面,政府都提出了相關資金扶持。據《景寧畬族自治縣旅游委員會(本級)2016年度部門決算公開》文件顯示,旅游委員會單位2016年年初預計撥款為994.07萬元,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1,051.05萬元,超出預算5.73 %。其中旅游宣傳撥款529.5萬元,旅游行業業務管理撥款164.27萬元,其他旅游業管理與服務支出撥款134萬元。同時景寧政府對于人才培育也相當重視,在2016年 “助力畬鄉、人才工作室”活動中撥款139萬元,其經費共涉及19個縣直機關的人才工作室,這批經費將致力于提升人才管理和服務的科學水平,從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8]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兩地畬族群落在經濟發展中的差距,漳溪畬族鄉旅游業發展起步較晚,人才保護意識較為淺薄,但上升空間巨大,當地政府可以將景寧的成功發展作為典型范例,走出適合漳溪畬族鄉的治理道路。
漳溪畬族鄉地區森林儲量共29190立方米,其中包含的動植物和礦產資源豐富,為發展第一、二產業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物資被采摘、收集并加工成產品后,當地缺乏暢通的運輸方式和更為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很多村民仍然采取最為原始的就地售賣的方式,在公路邊搭設攤位,銷售效益較差。當地很多果農同時在經營農家樂項目,但在網絡或附近地區幾乎找尋不到其宣傳標語,農家樂項目生意慘淡,未能給當地村民的經濟帶來實質的改變,究其原因也包含了交通不便導致的客源稀少。
漳溪畬族鄉的畬族村落坐落在鳳凰山山腳下,村落被山巒環繞,可想而知外出交通不便,物資輸入困難,當地村民大多擁有自家農田,部分食材來源于自給自足的方式。在村落160米范圍內有上藍畬族小學和漳溪畬族小學,當地小學學校建設較為完善,但初高等教育缺乏。由于當地的經濟相對落后,創辦學校既得不到財政上的足夠支持,同時也因地理環境因素招不到高質量的授課老師,使得大部分學生隨父母去外地上學。不僅如此,當地醫療設施也亟待完善,鄉鎮附近僅有一家衛生院并無設施齊全的獨立醫院。
據調研得知上籃村村主任在黃龍巖畬族風情村工作數十年,于景區內擔任重要工作,同時從山下接送游客進去景區也同樣是藍主任的每日工作,一人身兼數職。在上下藍村及黃龍巖的調研過程中遇到的村干部力量中年齡兩級分層較嚴重,一部分是94、95后20歲出頭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另一部分是50歲左右即將退休的中年人,中間年齡力量薄弱。這就使得當地缺乏一批富有工作經驗且身體健壯的青壯年為當地服務。
漳溪畬族鄉老齡化問題嚴重,主要原因在于青壯年人口到其他發達地區就業或者上學,當地經濟發展未能留住本地的人才,不能給這些青壯年提供更高的工資、生活條件、福利等導致的人口外遷。同時人口的老齡化,必然增大政府的財政支出。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相應的醫療保險、社會福利、人壽保險的支出也會增多,這些會加大政府的財政負擔,不利于政府財政政策的發揮,其結果只會惡性循環。
“要致富,先修路”正是漳溪畬族鄉經濟發展的首要前提,只有擁有了暢通無阻的交通樞紐,村鎮中的天然原材料資源才能更好地為村鎮帶來效益,帶活本村經濟、豐富就業途徑可以解決當地年輕人一定的就業需求,這也從另一方面為減少外遷人口做出貢獻。也要加大電網和電子信息網的建設,保障居住在山間的村民每戶的供電需求,在此基礎上提供網絡服務。同時醫療設施也要不斷完善,以百姓能真正實現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為目標,從而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長期以來鄉鎮經濟未能快速提升又一至關重要的原因便在于整體人口素質不高,村民們因為缺乏文化教育,不懂得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改進生產,也不懂得利用互聯網技術向更廣闊的地區銷售資源,這使得當地經濟一直處于瓶頸狀態。所以政府應該加大學校基礎設施以及教學配套硬件設施的投入,還要對貧困大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和其他支持。這樣才能提高全縣擁有高中、大學文化水平人口的比重,縮小小學、初中文化水平人口的比重。
在走訪的畬族村落中發現,村落附近均有大面積未開發土地以及果園,在道路兩邊時有村民擺攤出售自己種植的水果,種類繁多,政府應該重視開發村落多元化的收益渠道,大力打造“觀光旅游—農家樂—民宿”一條龍自然旅游線,黃龍巖景區附近還有天然溫泉、溶洞等景觀,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再加之特殊的風土人情,畬族人民即可以豐富自身的財政來源也可以通過旅游的廣泛傳播性使得本民族文化得以被重視和延續。
漳溪畬族鄉旅游產業具有兩大優勢,其一是奇特的溶洞地貌,另一個是特殊的畬族文化。旅游開發應優先發展畬族風情旅游,讓游客在游玩過程中參與畬族舞蹈、手工藝制作、婚嫁習俗、飲食習慣等等,同時借助即將開放的畬族文化宮更系統全面的向外界傳播民族精髓。其次為順應當地老齡化的現象,景區可以開發生態養生旅游,借助豐富的森林、溫泉資源,開發森林氧吧、觀景品茶、溫泉足療等休閑養生式旅游線,從而更好地滿足各個年齡層的需求。
少數民族經濟在鄉鎮經濟中處于基層力量,但未來發展潛力卻不可小覷。以廣東省河源市漳溪畬族鄉為例,當地自然資源豐富,地貌奇特,加之當地畬族人口眾多,極為利于發展畬族風情旅游,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周邊產業,更好地銷售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更為精準的定位經濟發展優勢,因地制宜的制定相關政策將是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1]河源年鑒(2013)[EB/OL].http://www.gd-info.gov.cn/books/dtree/ showSJBookContent.jsp?bookId=18159&partId=234
[2]國務院、省、市政府出臺的惠企政策措施(2014年1月-2015年7月)[EB/OL]. http://www.hyta.gov.cn/show.asp?id=456
[3]關于2017年河源市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三個一”工程建設項目)明細分配計劃的公示[EB/OL]. http://www.hyta.gov.cn/show. asp?id=651
[4]中國景寧新聞網[EB/OL]. http://jnnews.zjol.com.cn/jnnews/ system/2017/08/21/030335811.shtml
[5]林清郡.景寧畬族自治縣縣域經濟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
[6]陳鳴.對廣東畬族鄉旅游扶貧的思考——廣東漳溪畬族鄉田野調查報告[A].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5:1-5
[7]《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在景寧畬族自治縣實施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EB/OL]. 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 fg22016/209319.shtml
[8]景寧縣政府信息公開[EB/OL]. http://xxgk.jingning.gov.cn/index.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