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梅,何劍榮,李念斌
(1.上海市嘉定區河道水閘管理所,上海市 201822;2.上海嘉定水務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899)
淺析圩區水文站網布設規劃
唐曉梅1,何劍榮2,李念斌2
(1.上海市嘉定區河道水閘管理所,上海市 201822;2.上海嘉定水務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899)
圩區是治理區域外洪內澇問題的重要手段,但現在對圩區水文監測存在缺失。通過分析常用的水文站網規劃方法對圩區的適用性,提出了基于水量平衡原則的調查法,對圩區水文站網規劃進行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圩區;水文站網;規劃
圩區是針對低洼易受澇地區,修筑堤防、水閘、泵站等設施形成封閉水系的一片區域,通過水閘、泵站等方式降低該范圍內水位,從而達到防洪、除澇的目的。圩區的建設從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圩區的外洪內澇問題,不但可以防止洪水外侵,還可以在圩內發生水澇的時候及時排除澇水,保障圩內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大大提高了圩區的抗洪除澇能力,達到了防汛安保的目的。
嘉定區主要圩區分布在江橋、外岡、工業區、南翔、真新、嘉定鎮等六個街鎮,現狀共建有13個圩區(見圖1),控制總面積達4 614 hm2(其中排澇耕地面積1 037.07 hm2,占圩內面積的22.4.0%),排澇水泵總流量 114.74 m3/s。根據嘉定區水務“十三五”規劃(防汛除澇及水資源調度)主要項目計劃,擬新建封浜老鎮區圩區、上海國際汽車城圩區、蕰藻浜以南圩區等3個圩區,其中,蕰藻浜以南圩區面積達到了100.36 km2。
這些圩區的建成將在嘉定區防洪除澇中發揮極大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對這些圩區的水情監測存在缺失,造成現有的圩區調度方案主要依靠人員經驗判斷。在一般的暴雨情況下,各自為陣尚能夠確保單個圩區的防汛安全。但在極端情況下,限于嘉定區的整體除澇能力不強,全區域面臨內澇危險的情況下,如何科學、有效、有序地進行圩區除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在已建及規劃圩區進行水文站點的布設,為判斷圩區除澇效果、圩區水環境監測、制定科學調度方案提供依據。本文著眼于此,對圩區水文站網規劃進行一定的研究。

圖1 嘉定區現狀圩區分布圖
水文站網是指在流域或區域內,由適當數量的各類水文測站構成的水文監測資料收集系統。按觀測功能可分為流量站網、水位站網、雨量站網等。站網規劃的主要原則是根據需要和可能,著眼于依靠站網的結構,發揮站網整體功能,提高站網產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站網結構是指不同的觀測項目、設站位置、觀測年限和觀測精度的水文站之間的有機結合,協調運作方式[1]。
不同觀測項目的站網布設應綜合考慮,如平原地區的流量站點的布設應按照水量平衡和區域代表相結合的原則進行;雨量站點的布設要求應能控制月年降水量和暴雨特征值在大范圍內的分布規律,而配套雨量站則可與小河站及區域代表站同步配套觀測;水質站網則因其功能特點要求布置于特定的河道位置。水文測站的選擇應達到建站目的和滿足觀測精度的要求,應選在岸線平順穩定,代表性好的位置,避開回水和受水工建筑物影響的地方。
水文站網規劃的主要原則是“根據需要和可能,著眼于依靠站網的結構,發揮站網的整體功能,提高站網產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具體原則主要是點、線、面三個原則。點的原則即站址選擇要有代表性,主要設置在重要地區,如重要城鎮、河流分汊處、重要支流入流處等;線的原則即在干流沿線的任何地點,以滿足流量遞變率所需的精度來考量設計布站數目;面的原則即在設計時要考慮水文分區,考慮水量平衡和合理的站網密度。
水文站網布設的理想狀態是“最優站網”,即在一定精度標準和財政約束條件下,整體功能達到最強的水文站網,或在一定投入下,產出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最高的水文站網。站網規劃的目的就是要使站網達到最優,最優站網就是一個處于不斷完善過程的站網。一個理想的站網,應該是在符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水資源開發利用對水文信息在量上及質上的要求;滿足遠景規劃及近期開發的需要,并對水文預報及水文分析計算提供足夠精度的水文依據,使資料收集的重復程度最小化。
隨著站網布設的不斷優化,以最優站網為高度,國內外很多專家學者對水文站網的布設做了各種研究,提出了很多布設方法。目前水文站網布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卡拉謝夫法、最優內插法、模糊數學法、克里格法、測站間測法、NARI法、方格法等[2-4]。
卡拉謝夫法用于確定一個流量站網中測站的數量范圍。其最優站網規劃準則分為臨界最小面積準則、梯度準則和相關準則。主要采用梯度準則和相關準則來確定區域代表站最佳控制面積。最優內插法是以結構函數為基礎的站網布局優化方法,用于確定一個水文站網的觀測站點的最小空間密度。克里格法是根據水文過程的空間相關結構,來確定最優站點位置的方法。模糊數學法主要是采用模糊數學中的聚類分析和貼近度方法,對區域代表站的設置進行分析。NARI法又名區域性資料站網分析法,是用流量特征值與自然地理特征值的回歸關系作為區域化的劃分手段。測站間測法是利用兩個流量站記錄的相關關系,將保留的測站的資料轉換到中斷的測站。方格法是利用降雨徑流的分布模型,考慮了時間、空間和測量的誤差來控制區域化的精度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多種水文站網布設方法中,最優內插法、克里格法、測站間測法等都需計算年徑流深。由于圩區的特性,其產匯流特性與單受洪水影響的地區不同,河流主要受到上游來水、降雨和水利控制工程的多重影響,水流條件復雜,河流流態屬于非穩定流態。其集水面積和徑流深也難以進行準確的估算,因此這些方法就無法適用。
而模糊數學法、方格法、NARI法都屬于需要結合自然地理特征進行分析的方法,主要適合于面積較大、站網布設密度稀少的內陸地區,適用性也顯不足。可以說,目前尚沒有系統的完全適用于圩區水文站網的分析方法。
(1)圩區控制面積小。
嘉定區已建成圩區13個,控制面積69 210畝。其中江橋西片圩區和望新圩區面積為34 308畝,占到了全部已建圩區的49.6%。其余很多是控制面積僅幾百畝的小圩區。這些小型圩區通過圈圩筑堤有效抵抗了洪水的侵害,但是從生態系統上看,這種做法破壞了河網水系的完整性,阻斷了自然水域生態系統和水體自然流動的交換,水體無法更新,水體的富營養化加劇,水質下降,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此外,圩區內的耕地使用化肥農藥,導致氮、鉀、磷等元素增多,這些元素不僅在圩區農田中的數量增加,在水域中的含量也是急速增長,對流域水體造成了污染。
(2)圩區控制工程多。
由于嘉定區地處平原河網地區,河道縱橫交錯,為了封閉圩區建設了大量的泵、閘水利控制工程,如外岡望新圩區共設置泵閘11座。在排澇期間,通過這些泵閘向圩外河道進行排水,造成了河道的無序流動,水體流動的方向受到水利控制工程的排水效率影響,流速方向不定,傳統的流量測驗在此失去作用。
(3)圩區與骨干河道的聯系緊密。
圩區與圩外河道的空間拓撲關系是關聯關系,表現為圩區與圩外河道之間的水量交換關系。圩區與一條或多條圩外河道相關聯,多個圩區也可關聯同一條河流,所以圩區與河道可以是“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的關系,圩堤上的涵、閘、泵站則是使圩區與好外河道發生關聯的媒介。
而泵站強排會對行洪河道造成額外防洪壓力,可能威脅到按現有防洪標準設計的堤防安全。由于河道水流的相互頂托,通過泵站強排方式行洪的河道水位高于自由排水的河道,并且水位變化幅度明顯增大,并且如果多個圩區同時向一條河道行洪,水位抬升幅度從上游至下游會呈現出逐漸增大的趨勢,對下游的防洪壓力也逐步增大。行洪河道的洪峰到來時間也會相對自由排水河道有所提前,這給下游河道行洪排澇造成了壓力。
(1)水文站網規劃觀測要素側重于水位、降雨量、水質。
由于現有圩區往往是原區域地勢較低經常發生內澇、該區域又是重要的經濟生產或居民生活區,人民群眾比較關注。由于圩區的特殊性,即控制面積小,容易產生水環境問題;水利控制工程多,無法采用流量測驗;與圩外河道聯系緊密;所以,站網規劃上要側重于水位、降雨量、水質的觀測要素。水質的布設要有利于對圩區水環境進行監測,及時進行圩內圩外水體溝通。水位站點的布設主要是對圩區整體水位進行監測,判斷圩區的內澇情況,為有效調度提供依據。降雨量作為水位觀測項目的配套,主要是為研究圩區產匯流提供數據。由于本地區內圩區控制面積較小,這些觀測可以統一規劃建設。
(2)站網規劃的方法主要采用基于水平衡原則的調查法[5]。
調查法是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并據此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
圩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水體,可以基于采用水量平衡的原則對水體進行調查研究,采用的主要步驟主要為:首先根據目的確定布設范圍:再通過所定范圍內的河道進行分析,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布設合理的臨時水位、流量調查斷面進行調查;接著根據所測得的各河道水位、水量、流量等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最后根據實際需求,對測站進行合理布設。
(3)圩內圩外水文站網規劃相結合。
由于內澇時,圩區的強排會造成圩外行洪河道的水位抬升,因此在圩外行洪河道需要建立水位監測點。另一方面,雖然可以通過圩內的水位監測,結合圩區庫容曲線計算得到一個近似的外排水量,但由于平原產匯流的復雜性,該數據的準確性不高,對制定科學的圩區調度方案參考意義有限,因此有必要建立圩外河道流量監控站點。綜上,為實現水資源管理需要,涉及圩區行洪的主要河道應當布設相關站點,起到河道水量控制功能,實現從外周界的水量平衡轉向內部配置的轉變。這些站點規劃應與全區域的水文站點規劃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
(1)本文通過對現有水文站網規范方法的分析,發現現有水文站網布設的研究方法在圩區不適用,提出了采用基于水量平衡原則的調查法對圩區水文站網規劃進行分析研究。
(2)針對圩區的特殊性,本文建議在圩區水文站網規劃時重點考慮水位、水質、降雨量的觀測項目。
(3)由于圩區排水對圩外行洪河道的影響,建議在圩區水文站網規劃時與全區域水文站網規劃相結合。
[1]SL 34-2013,水文站網規劃技術導則[S].
[2]錢學偉.關于卡拉謝夫法相準則的分析論證[J].水文,1994(5): 23-28
[3]肖益民,梅匯海.站網規劃的隨機模型方法應用探討[J].水文, 2006(1):76-68
[4]水利部水文司.水文站網規劃技術導則實用方法[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3.
[5]丘汀萌,胡鳳彬,廖勁紅,等.流量測次精簡對現有小河站網度的檢驗[J].水文,1997(增):46-50.
P336
B
1009-7716(2017)08-0119-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8.037
2017-06-01
唐曉梅(1987-),女,江蘇高淳人,工程師,從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