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潔玲
(泰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江蘇 泰州 225300)
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潰瘍性結腸炎伴焦慮患者50例分析
顧潔玲
(泰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潰瘍性結腸炎伴焦慮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臨床護理的重要意義。方法 選取本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5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給予實驗組循證護理,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焦慮評分、醫治滿意度進行分析。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醫治滿意度較對照組高,焦慮評分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明顯。結論 循證護理可以使患有潰瘍性結腸炎伴焦慮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提高、焦慮癥狀緩解,在臨床護理上具有積極意義。
循證護理;潰瘍性結腸炎;焦慮自評量表;治療有效率
潰瘍性結腸炎是炎癥性腸病的一種,該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1]。本病呈慢性,大部分患者易復發,病程一般較長。這些患者在患有身體疾病的同時,也易引發相應的心理疾病,如焦慮、抑郁等。這些不良情緒會隨著疾病的治愈而消失,但是其在患者治療期間給患者帶來的影響已經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因此,為了降低這些負面情緒對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我院選取了兩組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來分析循證護理對減輕潰瘍性結腸炎伴焦慮患者情緒的影響。
1.1 數據來源
本次研究的數據來自于本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共50例,隨機分為兩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包括男性15人,女性10人,平均年齡為(31.6±5.5)歲。對照組包括男性15人,女性10人,平均年齡為(31.7±3.2)歲。50例研究對象現均已被治愈。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的方法。告知患者和家屬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疾病的相關知識。實驗組患者在治療當中采用循證護理的方法,具體如下:(1)告知患者和家屬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注意事項,從而幫助其減輕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2)以問題為導向,查找與患者疾病相關的文獻,并詳細記錄文獻中的護理方法及措施(3)將查找到的方法與醫院實際與患者自身患病特點進行有機結合,以患者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實施臨床護理(4)增加對患者的巡視次數。急性期應予以流食或半流食,調味不可過于辛辣,嚴重時應禁食,并予完全腸外營養。同時,不宜長期飲酒。(5)對待患者在醫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將患者的生存質量最大限度的提高,防止因情緒而影響治療效果。(6)患者在治療前需填寫焦慮評分量表,治療后填寫焦慮評分量表與醫治滿意度調查表,責任護士需根據患者的治療情況,統計患者的治療有效率。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焦慮評分、醫治滿意度與治療情況三項指標間的差異。焦慮評分量表均包括20個題目,將各個題目分數相加,得到粗分,粗分成1.25即為總分。在焦慮自評表中,輕度焦慮分數為50~59,中度焦慮分數為60~69,重度焦慮分數為70以上。
1.4 統計學方法
2.1 患者在治療前后焦慮評分變化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均伴有輕度焦慮癥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循證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評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治療前后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焦慮評分下降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焦慮評分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發現,bP<0.05,差異顯著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實驗組2554.2±4.5635.7±3.12b對照組2553.2±5.8950.2±1.25
2.2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為96%,對照組為76%,說明循證護理在提高治療有效率方面有積極作用。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2.3 患者醫治滿意度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經過循證護理后,對醫治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醫治滿意度為100%,對照組醫治滿意度為80%。
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近年來在我國逐漸升高,雖病情多較輕,但是重癥患者也經常在臨床上出現,且易復發。因此,如何有效地徹底治療成為臨床上面臨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題之一。一直以來,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均認為與環境、遺傳、感染與免疫幾方面有關,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潰瘍性結腸炎病的發生與復發均與精神因素有著密切關系[2]。這一發現無疑為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帶來了曙光。因此,只要能夠從患者的精神方面入手,定能夠提高疾病的治療有效率。
循證護理是通過查找疾病的有關文獻,將患者的情況與查到的資料相結合,充分運用到臨床護理中的一種護理方法。同時,通過告知患者疾病的臨床表現、病因及發病因素等,讓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有一個清醒、客觀、理智的認識[3]。與傳統的常規護理相比,循證護理更加重視患者的心理因素與精神因素,在面對患者的負面情緒時,能幫助患者及時排解,避免一切不利于疾病預后的情況發生,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這些優點使得在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對自身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不再因害怕而產生焦慮情緒。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促進其身體健康及疾病的恢復[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經過循證護理及治療后,患者的焦慮程度較治療前下降,治療有效率也較高,對醫治滿意度也表現出較高水平。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循證護理運用于潰瘍性結腸炎伴焦慮患者的治療當中,對于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治療有效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1] 賀倩倩.護理干預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焦慮心理影響的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32:130+132.
[2] 任 莉,王 健,王 曉.循證護理在潰瘍性結腸炎伴焦慮患者的應用[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04:107-108.
[3] 徐向迎.循證護理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4,(09)18:246.
[4] 張建萍,王菊英.循證護理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4,(20):99-100+102.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