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銀霞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125)
個性化護理聯合常規護理在腸梗阻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效果
潘銀霞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125)
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聯合常規護理在腸梗阻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于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1日期間收治的86例腸梗阻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43例,在此基礎上聯合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結果 實施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評分基本一致(P>0.05),然而自護理一周后,直至護理六周期間,觀察組治療效果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個性化護理與常規護理聯合的護理模式,可盡快緩解患者痛苦,促進其康復出院,具備推廣價值。
腸梗阻;個性化護理;常規護理;應用效果
腸梗阻起病急、病因復雜,是發病率較高的,給患者身心造成嚴重困擾的一種外科疾病[1]。發生腸梗阻后,患者無論是腸壁功能還是形態均會產生病變,最終引起全身性生理功能的紊亂。手術是治療腸梗阻的有效手段,而術后恰當、科學的護理方案則決定了患者是否能夠盡快康復,重新回歸正常生活與工作[2]。為此,我院對腸梗阻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個性化護理,取得了理想的護理效果,現作出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1日期間收治的86例腸梗阻患者,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案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齡28~83歲,平均年齡(58.6±7.2)歲;其中有33例患者為不完全腸梗阻,10例患者為完全性腸梗阻。觀察組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27~81歲,平均年齡(59.4±8.5)歲;其中有35例患者為不完全腸梗阻,8例患者為完全性腸梗阻。綜合比較兩組腸梗阻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主要從三方面給予患者常規護理:①禁食;②調整患者的酸堿及電解質的平衡;③酌情使用抗生素預防術后感染。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個性化護理:①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病情與臨床表現,通過深入淺出地方式向其講解腸梗阻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叮囑其糾正不良行為;②針對患者因疾病產生的緊張、消極、焦慮甚至抑郁等負性心理,護理人員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積極主動地與患者交流,構建相互理解與信任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堅定治療信念;③針對治療期間伴隨患者的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嚴格遵醫囑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動態監測其各項生命指征,觀察病情的發展與變化,若出現異常情況應在第一時間內通知醫生;④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飲食習慣為其制定健康飲食方案,鼓勵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術后早期盡量食用流質、易消化、對腸道刺激性小的食物,循序漸進地過渡到半流質、粗纖維食物,以促進消化。
1.3 觀察評定標準
根據我院自制問卷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總分20分,評分越低,提示治療效果越好,護理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治療效果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治療效果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治療效果評分比較(±s)
分組護理前護理1周護理3周護理5周護理6周觀察組(n=43)19.37±0.5417.29±1.4114.32±1.0511.33±0.9810.53±0.74對照組(n=43)19.22±0.6318.96±0.9317.47±1.8315.46±1.5714.85±1.12 P>0.05<0.05<0.05<0.05<0.05
腸梗阻患者通常伴有難以忍受的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排氣排便困難等癥狀,從病因上可將疾病分為機械性腸梗阻與非機械性腸梗阻兩種[3];從病情上又可分為急性腸梗阻與慢性腸梗阻,前者大多需要手術治療,而后者通常無需手術,僅需要為患者提供腸胃減壓、輸液、營養支持、抗生素等治療。無論是哪種疾病類型與治療方式,臨床都離不開恰當、科學、人性化的護理措施,這也是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回歸正常工作與生活的重要手段。
住院期間,腸梗阻患者需要長時間的臥床休息,護理人員需要從患者的體溫、血壓、脈搏、心律、呼吸、尿量等方面監測其生命體征;需要針對患者的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排便困難等并發癥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又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動向與精神狀態。常規護理的弊端在于:護理人員無法兼顧到每位患者的個體需求、病情變化與臨床特征[4],無法在第一時間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及個人訴求,更無法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出前瞻性的預防措施,因此最終的護理效果難以盡如人意。
個性化護理給予患者的是身體與心靈的雙重關注[5],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為其指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因此更容易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護理人員在插管、更換藥液等每個細節中均考慮到患者的切身感受,并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來為其指定飲食方案與康復計劃,向患者講解治療方案及必要性,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難問題,使之更了解自身病情發展,從根本上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本研究中,觀察組各階段的治療效果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在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個性化護理與常規護理聯合的護理模式,可盡快緩解患者痛苦,促進其康復出院,具備推廣價值。
[1] 王艷華.個性化護理聯合常規護理在腸梗阻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5):242-244.
[2] 史彩霞,何淑紅.個性化護理和常規護理在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對比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274-275.
[3] 德窮卓嘎.探析個性化護理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西藏科技,2016,(4):39-40.
[4] 吾吉提·海沙爾,海夢.個性化護理在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9):129-130.
[5] 曹 艷,馬穎麗.1例胃大部切除畢Ⅱ式吻合術后不完全性腸梗阻伴復雜腸瘺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2):132-133.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