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云云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125)
臨床路徑在膽囊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湯云云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125)
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在膽囊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近年來收治的膽囊炎患者78例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39例,采用臨床路徑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非常滿意21例、滿意10例、基本滿意8例,總滿意度100%;對照組非常滿意12例、滿意9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6例,總滿意度84.6%(P<0.05)。結論 在膽囊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可明顯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與重視程度,糾正其不良的生活習慣,緩解其負性心理,最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應在臨床大力推廣。
膽囊炎;臨床護理;圍手術期
在腹部外科疾病中,膽囊炎的發病率僅略低于闌尾炎,多發于35~55歲之間的中年群體,該病是由化學性刺激或者細菌感染引起的膽囊炎性病變[1],除了積極恰當的治療,科學的護理措施同樣對患者的康復有積極意義。臨床路徑是在現代醫學理念指導下,將患者作為護理中心的一種高效護理模式,為此,我院將臨床路徑落實于膽囊炎患者的護理服務中,現作出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我院近年來收治的膽囊炎患者78例,經病理檢查,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上腹部疼痛等現象,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高于正常水平。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案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齡49~73歲,平均年齡(62.4±7.1)歲;其中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者31例、接受膽總管探查切開取石術者8例。觀察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60.6±8.2)歲;其中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者33例、接受膽總管探查切開取石術者6例。綜合比較兩組膽囊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①全程監測患者的脈搏、心律、血壓、呼吸等基本生命體征的變化與腹部疼痛情況,若患者疼痛難忍,護理人員應立即通知醫生對癥處理,必要時可給予阿托品與非那根等鎮痛藥物;根據患者的病情病況來確定保守治療或者外科手術,應格外重視將要接受手術的患者,做好手術部位的衛生,術后注意引流管的通暢;②飲食:為患者提供清淡、有助于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低膽固醇的飲食為主,向患者強調切勿食用油膩食物;若患者伴有腹脹、嘔吐等癥狀且相對嚴重,則給予患者針對性的營養支持與靜脈輸液;③皮膚:在膽鹽的刺激下,很多急性膽囊炎患者通常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現象[2],鑒于此,護理人員應仔細詢問患者的瘙癢程度,結合情況為其擦拭止癢藥膏,抑或使用熱水清洗皮膚,對于病情較重,必須臥床休息的患者應做好壓瘡的預防護理。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臨床路徑護理模式:①入院第1 d:結合患者的臨床檢查結果,主管醫生、責任護士、護士長共同商討并制定出患者的治療與護理計劃;②住院期間:責任護士負責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與之溝通,了解患者的個人訴求,向其建議科學、健康的飲食方案,鼓勵患者主動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助其樹立勇敢面對疾病的信心;③出院當天:護理人員反復向患者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使之從思想上重視生活習慣,糾正以往不良的飲食方式;詳細告知患者離開醫院后的注意事宜,向其建議少吃油膩食物,多食用少鹽、清淡的食物,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運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并及時來院復診。
1.3 觀察評定標準
應用我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四個等級,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膽囊炎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常見病,從臨床癥狀方面可將其分為兩種類型:急性膽囊炎與慢性膽囊炎[3]。患者上腹普遍伴有突發性的劇烈疼痛或絞痛,疼痛多因結石或寄生蟲所致。很多患者是由于長時間的飲食不規律,經常性的情緒激動引發了膽囊炎,尤其是中年群體,工作與生活壓力較大,更容易患上膽囊炎[4]。很多患者因為對疾病缺乏了解,沒有明確積極治療對預后的重要性,常因為難以忍受的疼痛而使用藥依從性降低,導致病情纏綿不愈。考慮到膽囊炎患者劇烈疼痛這一臨床癥狀,在護理工作中必須對每位患者有詳細的了解,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患者能夠接受的方式與之溝通,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臨床路徑正是這樣一種重視護患關系,以患者為本的護理模式[5],良好的交流更便于護理人員洞察到患者的心理,從而及時地給予開導、安慰,使之在住院期間保持堅強樂觀的心態,最終提高了治療依從性。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達100%,而對照組僅為84.6%(P<0.05)。由此可見:在膽囊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可明顯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與重視程度,糾正其不良的生活習慣,緩解其負性心理,最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應在臨床大力推廣。
[1] 謝文芝.膽囊炎患者在圍手術期開展臨床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3,(26):553-554.
[2] 馮瑩杰.膽囊炎患者在圍手術期開展臨床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民康醫學,2014,(20):124-125.
[3] 劉 莉.膽囊炎患者在圍手術期開展臨床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傷殘醫學,2015,(6):169-170.
[4] 劉鵬鵬,沈 越,馬傳榮,等.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老年膽囊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0):58-60.
[5] 孫 靜,劉 聰.膽囊炎患者護理的臨床路徑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3):234-235.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