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華,顧海燕,萬云
(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家屬心理支持對脊髓損傷恢復期患者功能康復及心理的作用分析
田美華,顧海燕,萬云
(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 分析家屬心理支持對脊髓損傷恢復期患者功能康復及心理的作用。方法 脊髓損傷患者62例,按不同的護理干預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在無陪護的情況下給予營養神經的常規藥物治療,研究組在家屬陪護下給予營養神經的常規藥物加之家庭心理支持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IM及HAD評分情況。結果 經6周的治療后,兩組患者干預后FIM及HAD評分均高于干預前,研究組干預后FIM及HAD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脊髓損傷患者實施家屬心理支持,能夠使患者受傷脊髓盡快得到恢復,緩解患者內心的憂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促進治療效果提升。
脊髓損傷;恢復期;家庭成員;輔助干預;功能;心理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的致殘率非常高[1],若在疾病恢復期間未經過良好的治療及康復訓練,不僅會導致患者康復困難甚至會致殘,嚴重影響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發展,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本研究對SCI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及康復訓練,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IM及HAD評分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脊髓損傷患者62例,其中女22例,男40例,平均年齡(40.5±10.9)歲,病程2~6個月;按不同的護理干預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1例;患處部位:腰段25例,胸段15例,頸段損傷22例;排除標準:意識不清,伴有肝臟器官功能損傷,具有嚴重的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在無陪護的情況下給予營養神經的常規藥物治療,并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包括:體位變換,適當的關節活動,坐位平衡訓練等常規的健康訓練,每次訓練30~45 min,每天訓練1次,并由專業的康復訓練師面對面的指導下完成康復訓練。研究組在家屬的陪護下給予營養神經的常規藥物加之家屬心理支持,在患者住院期間由選擇1~2名家屬陪同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及訓練,配合專業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訓練,首先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訓練方案,認真指導患者進行軀體功能訓練,全程監督患者的訓練,使患者體位、運動等均達到訓練標準,從而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在護理過程中主要以自我護理為主,將軀體功能及ADL訓練融入到患者的平常訓練當中;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及家屬要時刻仔細的觀察患者內心的情緒變化,若患者出現不良的情緒變化時護理人員可以好及時幫助患者疏導內心的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全面掌握患者的內心想法,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每天完成常規訓練后要指導患者進行健康護理,注重個人衛生,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等;出院后,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及其家屬定期保持聯系,隨時觀察患者情況,囑患者及時到醫院復查,患者若出現不良癥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有效的處理,并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調整治療計劃。
1.3 觀察指標
經治療6周后,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功能獨立性水平(FIM)和焦慮憂郁量表(HAD)的評分情況。FIM包括ADL能力、移動能力等,無陪護為108~126分;小部分依賴為72~90分;大部分依賴為54~70分;完全依賴為54分以下。
1.4 統計學處理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IM及HAD評分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IM及HAD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IM及HAD評分比較(±s)
注:與研究組比較,aP<0.05
組別時間FIMHAD焦慮憂郁研究組干預前30.2±4.98.763±3.0149.483±2.903干預后75.3±17.0a3.699±2.012a3.854±1.333a對照組干預前29.4±7.47.913±3.1429.023±3.702干預后61.0±15.3a5.363±2.963a5.571±2.212a
SCI患者傷勢較為嚴重,若想盡快使脊髓恢復正常,不僅要認真完成治療期間的短時間訓練,而且還要幫助患者制定一個有效的健康訓練及完整的護理計劃[2],通過相關的健康知識教育及完整的健康訓練方案,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在執行健康訓練方案時需家屬陪同協助患者完成訓練計劃,家屬的陪伴可以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緩解患者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仔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相關健康知識及健康訓練流程,使患者及家屬全面掌握該治療方案,認真指導患者每日的訓練計劃,并且要加強患者個人衛生、飲食等各個方面的護理,本研究結果顯示,經6周的治療后,兩組患者干預后FIM及HAD評分均高于干預前,研究組干預后FIM及HAD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SCI病情發生比較突然[3],往往會給患者帶來沉重的打擊,是患者產生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心理健康。護理人員及家屬要常常關心患者,給予患者關懷和溫暖,家屬的陪伴是患者精神寄托的最重要的部分[4],家屬的陪伴可以滿足患者心理的需求,使患者的內心得到滿足,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使治療達到最佳效果。
[1] 李 韻.脊髓損傷患者家屬心理狀況對患者治療的影響及應對方式[J].中國康復,2015,14(02):147-148.
[2] 吳 華.心理干預結合指導性家庭康復對脊髓損傷患者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3(10):102-103.
[3] 成守珍,李小金.脊髓損傷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對患者心理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6,25(S2):255-256.
[4] 余小梅.頸髓損傷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其心理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6,21(11):126-12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651.2
B
ISSN.2096-2479.2017.2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