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鎮第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436)
社區護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價值研究
張 琴
(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鎮第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436)
目的 觀察社區護理用于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方面的價值研究作用。方法 選擇社區中糖尿病患者92例進行觀察,利用隨機綜合平衡序貫法分成兩組。對照組(n=46)進行常規用藥指導,觀察組(n=46)在用藥指導的基礎上實施社區護理。觀察指標是患者的血糖狀況、生活質量等。結果 觀察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前者治療后的認知能力、情緒能力明顯提升。組間上述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不良反應。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在藥物治理的基礎上運用綜合的社區護理,能夠使患者享受到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
社區護理;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價值研究
糖尿病屬于內科常見的臨床疾病,其發病原因多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的異常分泌,或是生物功能遭受損壞造成的[1]。因此在臨床中的常見癥狀為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等。這種病的發病頻率較高、病程較長、危害性也很大。如果患者血糖沒有進行有效的定期控制,很可能造成眼、腦、腎、心等多臟器官的并發癥。嚴重情況下還會造成患者的下肢截止、腎衰竭、失明等問題,進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生活質量產生很大危害[2]。所以,向患者提供更具全面性的社區護理,保證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已經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是對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社區護理作用進行觀察,將使用常規用藥的患者同常規用藥基礎上進行社區護理的患者進行效果比對,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治療方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12月醫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并確認左右均符合糖尿病的診斷結果。所有人員均簽署知情協議書,并排除糖尿病中的腦卒中、毒性腫瘤等軀體類疾病嚴重的患者;排除具有認知功能障礙、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以及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者,拒簽同意書者。通過綜合隨機序貫法將所有人員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齡28~78歲,平均年齡(54.6±5.2)。觀察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31~80歲,平均年齡(61.9±6.4)。臨床資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降糖藥物的用藥治療,通過糖尿病基本知識的普及對患者進行定期的血糖檢查。觀察組要再此基礎上展開綜合的社區護理,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進行開解。社區護理人員主要通過飲食干預、心理護理、運動指導、血糖監控等方式,對患者展開血糖檢查,從而實現患者病情的長期跟蹤。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狀況,使用QOL-30量表,并挑選其中的維度功能當做測評項目,包含認識能力、情緒功能、社會功能。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在社區護理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通過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可以得知觀察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對比(±s)
組別n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4658.2±4.178.5±5.154.3±3.979.3±5.256.4±4.679.6±5.3對照組4657.9±4.371.2±4.956.2±4.169.8±4.557.8±4.772.2±4.6 t 0.3427.0012.0589.2810.5167.285 P 0.7330.0000.0430.0000.6070.000
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在人們生活質量逐步改善的過程中,人們也對當前的醫療服務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隨著醫療模式的逐步發展,護理人員也更加關注對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需求等方面的心理滿足,進而使患者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質量[3]。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上述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表明對患者的社區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身體現狀,幫助患者提升基本的生活質量,進而增強醫患之間的信任度,并能夠用于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提升。
[1] 李 青,何朝珠,付凌敏,等.南昌市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與社區護理需求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34):7-12.
[2] 張鳳君.社區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及依從性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75-176.
[3] 朱云玲,李江紅,曹煜凌.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的價值初步研究[J].心理醫生,2016,22(8).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
B
ISSN.2096-2479.2017.2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