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弘
(廣西醫科大學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綠色通道中胸痛患者護理特點的研究
李 弘
(廣西醫科大學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目的 探討綠色通道對胸痛患者護理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胸痛患者298例,用隨機數字法分為二組,每組149例。對照組為非綠色通道中的胸痛患者,包括呼吸科、心胸內科、急診科等科室。觀察組為綠色通道中的胸痛患者。結果 通過胸痛中心綠色通道管理,胸痛患者搶救成功率得到提高以及改善預后得到促進,其中觀察組患者滿意率、搶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都要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為10.00%,對照組為30.00%,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綠色通道中護理流程得到優化,有效的縮短胸痛患者在急診科的滯留時間。其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患者住院時間縮短,疾病惡化得到控制,減輕患者醫療費用負擔以及對改善患者長遠預后有積極意義。
綠色通道;胸痛;護理
胸痛[1-2]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不僅是冠心病[3]的主要表現,同時也是抑郁和焦慮等情緒障礙的常見癥狀,是急診科中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4]胸痛患者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性很大,以往研究表明,心源性胸痛在各種原因的急性胸痛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院采取綠色通道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和有效的治療方案,有效的縮短胸痛患者在急診科的滯留時間。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胸痛患者298例,用隨機數字法分為二組,每組149例。對照組為非綠色通道中的胸痛患者,包括呼吸科、心胸內科、急診科等科室。觀察組為綠色通道中的胸痛患者。對照組平均年齡(50.13±4.38)歲;平均病程(4.13±1.82)年。觀察組平均年齡(52.27±3.18)歲;平均病程(3.42±2.63)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均無太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5]為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胸痛為主訴到我院就診的非外傷性胸痛并且年齡≦14歲的患者。排除標準為胸痛不明確者,外傷性胸痛,就診及隨訪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采取隨機雙盲對照法,記錄患者診療過程(含院前、院內診治以及急診科內全程)的護理情況,首先進行垂直對比和組內分層分析,下一步進行組間比較分析,總結綠色通道中胸痛患者的護理特點。護理內容有急診胸痛患者預警、接警護理情況、急診胸痛患者分診環節護理情況、院前胸痛患者現場護理情況、院前、院內轉運護理情況等。
1.3 評價指標
將兩組搶救時間、平均住院日、搶救成功率、開始治療時間、死亡率、不良事件(休克、心衰、心律失常、中風、再次急性發作等)發生率和患者滿意度進行比較,對兩組不同病因胸痛患者診療時間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基本信息比較
兩組癌患者基本信息在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信息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基本信息比較(±s)
組別n平均年齡(歲)病程(年)對照組14950.13±4.384.13±1.82觀察組14952.27±3.183.42±2.63 t -1.3211.562 P -0.0570.062
2.2 兩組計數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滿意率、搶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都要低于對照組,其中以不良事件發生率最為顯著,觀察組為6.71%,對照組為17.45%,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計數指標對比[n(%)]
表3 兩組對不同病因胸痛患者診療時間的比較(±s)

表3 兩組對不同病因胸痛患者診療時間的比較(±s)
組別AMI/min不穩定型心絞痛/h非心源性胸痛對照組113.4±41.24.2±1.92.2±1.3觀察組71.1±30.33.8±0.21.7±1.6 t 0.0171.0020.083 P 0.0030.0320.029
2.3 兩組對不同病因胸痛患者診療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綠色通道的運行使AMI和不穩定型心絞痛以及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就診時間相對于對照組顯著縮短。見表3。
胸痛是危急重癥的常見主訴之一,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不僅是冠心病的主要表現,同時也是抑郁和焦慮等情緒障礙的常見癥狀,是急診科中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近年來呈增長趨勢。其中缺血性胸痛患者發生心血管[6-7]不良事件的危險性很大,以往研究表明,心源性[8-9]胸痛在各種原因的急性胸痛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并且胸痛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每例患者表現不盡相同,危險性存在很大差別。我院為提高胸痛患者搶救成功率和促進改善其預后處理,特意探討對綠色通道中胸痛患者于非綠色通道中胸痛患者的護理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其護理特點。
胸痛是肺栓塞、主動脈夾層、氣胸、心肌梗塞等多種急危重癥的常見癥狀,甚至是首發癥狀,本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是“為臨床患者制定針對綠色通道中胸痛患者的護理規范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以此來提高搶救率和改善預后處理”,其中“綠色通道”既是醫院為社會提供優秀高效服務的重要前沿陣地又是救治急危重癥患者的虛擬的空間,更是醫療為急危重癥患者提供的高效服務的必備體系和核心系統,也是考核和評價醫療救援體系效率的重要內容,其時效性也是衡量救援體系運行效率的重要內容和指標。雖然綠色通道的診療環節相對于非綠色通道的診療環節較多,按常理,其診療時間應會延長,但由臨床數據可知,觀察組中綠色通道中的胸痛患者其AMI(71.1±30.3)、不穩定型心絞痛(3.8±0.2)和非心源性胸痛(1.7±1.6)患者的就診時間比對照組胸痛患者的AMI(113.4±41.2)、不穩定型心絞痛(4.2±1.9)和非心源性胸痛(2.2±1.3)患者的就診時間顯著縮短,有利于改善胸痛患者的就診時間,其誤診和漏診的情況得到大大的改善。除了診療時間得到提高之外,由于我院優化護理流程且注重培養護士對疾病理論知識掌握能力和專業技能,盡一切可能提高患者對胸痛的準確認知,掌握一些可引起胸痛的常見病病因、臨床表現和基本處理情況等,有助于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由表2兩組計數指標可看出,觀察組患者搶救成功率95.30%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6.71%都要低于對照組搶救成功率88.59%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17.45%,其中以不良事件發生率最為顯著,其次對照組中的滿意率(81.21%)遠低于觀察組的滿意率93.29%,而死亡率9.40%高于觀察組中的死亡率2.68%,由此可見,觀察組綠色通道中的患者對于該研究的滿意程度是很高的,同時患者自身也是受益無窮的,該護理方案能夠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益處。
故該課題的研究具有相當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成果將會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無疑有著廣闊的前景,值得推廣應用。
[1] 王玉蘭,王甲莉,鄭 雯,等.急性胸痛患者使用院前急救醫療服務的影響因素探討[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6,25(9):1114-1118.
[2] 文新強,鄭 冰,唐映利,等.不同性別急診非創傷性胸痛患者的臨床特點及病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9):3607-3610.
[3] 張尉華,孫健,佟 倩,等.胸痛患者的區域協同救治體系--中國“胸痛中心”建設[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5):4412-4414.
[4]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胸痛規范化評估與診斷共識專家組.胸痛規范化評估與診斷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8):627-632.
[5] 楊 揚,張 偉,彭 明,等.急診預防致死性胸痛患者誤診措施的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5):423-425.
[6] 江慧琳,陳曉輝.重視急性胸痛的危險分層,優化急性胸痛管理流程[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5,24(7):700-703.
[7] 趙樹娟,孫 曄,張 華,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綠色通道運行現狀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4,(7):57-60.
[8] 黃 宇,楊向軍,林 剛,等.優化的始自院前急救綠色通道對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醫療接觸至球囊擴張時間以及急診冠脈介入治療預后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4):2280-2283.
[9] 郭瑞威,楊麗霞,齊 峰,等.綠色通道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的臨床分析[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20(3):297-299.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2.71.02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自籌經費科研課題(合同號:20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