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紅娟
(上海市青浦區徐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702)
?護理管理?
社區護士職業防護現狀調查分析
邊紅娟
(上海市青浦區徐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702)
目的 針對社區護士職業防護方面的調查,了解社區護士職業防護現狀。并提出實施有效的職業防護措施。方法 選擇全區社區護士400名進行調查,發放自行設計的職業防護問卷調查表。結果 社區護士參加職業防護知識培訓占比例18.75%,發生過銳器刺傷所占比例達到81.25%,相對上報率低下。結論 初級護士及護師、主管護師及以上調查出結果有明顯差異,職稱越高在工作中所承擔的職責和任務更多經驗越足,發生事故相對減少。
社區;護士;防護;調查;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的進步,我國護理服務也由醫院成功的轉向社區。從宣傳健康到預防疾病再到配合疾病治療,從服務個體到服務人群的發展,作為醫療前沿工作人員,每天的暴露可能會因操作不當導致與職業相關性疾病的發生,或被感染或被傷害等,直接影響社區護士的健康和安全。因此,社區護士不但具備扎實的職業理論知識,同時還需必備自我防護能力、人際交往、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在諸多相關人士調查研究中發現,社區護士在實施操作中被銳器刺傷是最為常見的職業性傷害,其最大危害是導致血行感染,其次為生物感染。因此對社區護士實施有效的職業防護措施至關重要。本文針對全區400名社區護士進行職業防護方面的調查,了解社區護士職業防護現狀,并提出實施有效的職業防護措施。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上海市青浦區2015年4月~2016年4月全區在職社區護士400名,均為女性,其中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50歲;工作年限最短為1年,最長31年;未婚178名,已婚203名,離異19名;中專學歷47名,大專學歷124名,本科及以上學歷229名;初級護士146名,初級護師172名,主管護師及以上82名。
納入標準:具備有護士資格證書并已注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正式聘用并連續工作1年以上,對本次調查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不在崗的已注冊護士及在崗的非本機構護士;排除進修、實習護士。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問答卷
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婚否,最高學歷,主要研究,現職稱,工作年限,是否參加崗位培訓基本資料等。
1.2.2 職業防護問答卷
參照2016年《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新版和2008年5月實施的《護士條例》內容,并結合全區社區護士工作中的自身安全問題,通過我區相關護理專家的意見,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將問卷分為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學性因素、心理社會性因素4個方面設計。發放400份,填寫好后現場全部收回并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40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可見,社區護士參加過職業防護知識培訓占比例18.75%,發生銳器傷社區護士所占比例為81.25%。見表1。

表1 社區護士職業防護現狀調查情況[n(%)]
社區護士因工作性質,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潛在的危險因素,對社區護士的身心健康有著嚴重的威脅性,直接的接觸,比其行業更容易導致職業病。本次調查問卷中,參加過職業防護知識培訓的社區護士只占了18.75%,表明社區護士在其他方式獲得更多的相關知識機會或次數較少,對防護標準預防概念不透徹。因此,加強社區護士職業防護能力,提高防護意識,避免職業暴露,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建議結合全區社區工作站情況,采取專題講座,發現新知識、新技術,提高職業防護知識以及護理技能規范操作。
社區護士防護知識缺乏,主要體現在銳器刺傷發生率高、操作不規范等,導致血行感染后上報率低。本次研究中,發生過銳器刺傷達81.25%,其中多因徒手掰安瓿、注射器針頭回套等不規范操作較為普遍。其次是直接接觸患者防護,如操作中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時應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有部分社區工作站為了節約成本,或培訓不到位等原因,造成防護意識低和落實不到位。有相關研究:社區護士每年因銳器刺傷且受到感染約占86%,嚴重威脅社區護士人員身體健康。因此,加大護理管理、防護培訓極為重要。再次:加強應急能力培訓。社區護士多為女性,人身安全倍受重視。主要在出診前應告知同事出診線路情況,避免單行及偏僻地方,出診時嚴格遵守交通安全規則,出診時間最好在計劃好的時間內進行。
本次研究可見:社區護士職業防護知識與年齡、工作時間及職稱有關。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社區護士年齡的增高,工作時間和社區工作時間的延長,防護常識更豐富,工作中發生事故率越低。
[1] 胡奇惠.社區護士的職業危害及防護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9):298.
[2] 黃聚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急診護士銳器傷后處理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0):125-126.
[3] 何劍萍.社區護士針刺傷4 1例原因分析[J].上海醫藥,2013,34(14):35-37.
[4] 胡艷坤,宋正武,房愛武,王 娜.社區衛生服務站護士針刺傷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1,9(24):38.
[5] 李艷玲,謝麗燕,張燕華,等.社區護士職業心理素質狀況調查分析及對策[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3,(4):169-171.
[6] 章奇珍,鄭敏芳,朱蓮鳳.社區醫護人員醫院感染認知與管理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281-2383.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2
B
ISSN.2096-2479.2017.22.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