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程暉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預防保健科,廣西 南寧 530023)
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影響觀察
劉程暉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預防保健科,廣西 南寧 530023)
目的 分析對初產婦采用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對其分娩結局及自我效能的臨床影響。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來源于我院產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初產婦,隨機分成兩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產科護理,觀察組采用產前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產婦分娩結局及自我效能。結果 兩組干預前、對照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與本組干預前(P<0.05);兩組新生兒窒息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剖宮產率為24.0%,明顯低于對照組56.0%(P<0.05)。結論 對初產婦應用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提升其自我效能,且改善分娩結局,有推廣價值。
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初產婦;自我效能;分娩結局
分娩為胎兒從母體脫離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一般而言產婦具備自主分娩能力,無意外狀態均為自然、健康且正常生產過程。但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臨床逐漸采用剖宮產術幫助產婦分娩,據WHO統計我國46%的初產婦選擇剖宮產,且近年來其發生率不斷提升,遠遠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產婦由于害怕自然分娩誘發的產道裂傷及疼痛,但剖宮產產婦也會面臨大出血、麻醉意外等并發癥,進而對母嬰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因此,國家每年產科質量檢查對采用剖宮產生產產婦都有嚴格要求,并一再倡導降低剖宮產率。臨床上通過自我效能感即控制與主導人類自身行為的增強手段,能使初產婦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從而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以利于順利分娩。為了分析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在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對其分娩結局及自我效能的影響,現選取初產婦100例,進行臨床對照研究取得較好的效果,現詳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來源于我院產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初產婦,均為單胎妊娠,B超檢查顯示無異常,無妊娠綜合征。隨機分成兩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為21~35歲,平均年齡(26.7±3.4)歲,觀察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27.2±3.9)歲。兩組年齡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孕周28周后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與產檢,觀察組基于對照組結合產婦自我效能感來源途徑開展產前綜合干預,具體如下:①產婦待產與產檢時醫生積極溝通交流,對其分娩恐懼心理予以改善,對醫院環境予以介紹,使其快速適應環境,防止產前情緒緊張。②心理疏導:初產婦分娩前均會存在恐懼及緊張情緒,畏懼陰道分娩,因此需開展心理疏導,詳細講解自然分娩的好處,不僅可促進產后產婦自身體力恢復,減少損傷,還可促進胎兒生長發育與智力發育,將產婦自然分娩信心增強。③產前知識培訓:護士要指導產婦開展產前運動與分娩時呼吸配合訓練,多鼓勵與勸說,將其自我效能感提升。可采用直接性經驗方式,即結合使用拉瑪澤呼吸分娩法,有研究顯示稱該方法可有效促進初產婦的自然分娩[1]。為此,護士需進行相關知識普及及教育,前者訓練項目包括呼吸配合、產前運動及控制神經肌肉方法等;后者主要包含產程介紹、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優劣勢及分娩疼痛的應對方法等。結合產婦實際密切訓練個別項目,護士需多鼓勵并積極提供指導。每周三可組織集體練習,時間為0.5 h,第1~4次增加0.5 h理論學習,37孕周時便可干預9次。叮囑產婦每日在家練習1次拉瑪澤呼吸分娩法,指導家屬隨訪監督。④替代性經驗:安排已成功自然分娩的產婦與本組對象溝通交流,相互討論,分享經驗,樹立正面榜樣,讓初產婦獲取替代性效能信息,最終將其自然分娩信心增強。⑤引導性勸說:結合產婦自身生理心理條件開展妥善鼓勵與引導,將關聯產程的恰當性目標構建出來,而后讓產婦按照目標評價自身行為,處理相應問題,且適當交流勸說,增強分娩信心,實現產婦的自我調節、完善及強化。⑥全面性支持:在干預全程要求產婦家屬共同參加,可為產婦爭取更多社會支持,將家庭因素對產婦自我效能產生的消極影響盡量消除,使其在產前保持穩定。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應用簡化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評估兩組初產婦分娩時自我效能,條目共32個,又細分為2個平行量表,分別為自我效能期望(EE-16)與結果期望(OE-16),各條目評分為10分制,完全否定或無任何幫助為1分,非常肯定或非常有幫助為10分,即量表分值均值為16~160分,求和即得總分[2]。同時統計兩組分娩結局。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n=50) 185.9±23.5 189.2±26.7 0.371 >0.05觀察組(n=50) 190.4±25.1 267.5±34.6 11.072 <0.05 t 0.268 12.668 - -P>0.05 <0.05 - -
表2 兩組分娩結局比較[n(%)]
剖宮產作為產科常用術式,因其可以減輕初產婦生產疼痛、生產過程短而受到了初產婦的喜愛,然而剖宮產因為術后大出血、影響乳汁分泌甚至出現術后感染、粘連及休克等并發癥直接影響著母嬰安全,已經成為當前國際廣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我國剖宮產率全球最高,有諸多因素導致我國剖宮產率不斷提升,如初產婦畏懼分娩疼痛或出現錯誤認知,認為剖宮產相較于自然分娩安全性更高等,即使缺乏醫學指征也要求剖宮產;亦有研究稱產婦產前過于焦慮或緊張會明顯降低其疼痛閾,且伴隨生命體征變化與神經內分泌變化,而升高血壓、增加兒茶酚胺釋放量等,增加胎兒窘迫風險[3]。自然分娩不僅對于母親的泌乳反射、母乳的質量以及母乳喂養的時長有正面的影響,而且它所分泌的催產素是愛的荷爾蒙,也將會對孩子的行為和性格有長期的影響[4]。因此,國家為了降低剖宮產帶來的不良后果而制定了相應的產科質量要求標準,以遏制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的勢頭。臨床上初產婦解決分娩壓力的主要途徑為自我效能,因此,該因素可對產婦分娩方式產生影響,有研究顯示初產婦開展產前有效護理干預可將其自我效能感提升,進而促進自然分娩,確保母嬰健康[5]。本組結果表明初產婦通過應用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與本組干預前(P<0.05),觀察組剖宮產率為24.0%,明顯低于對照組56.0%(P<0.05),有統計學意義。本組通過實施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可將臨產前初產婦的心理壓力降低,使其對分娩知識產生科學認知,疏導負性情緒,自主回避負面影響,增加疼痛閾,進而減輕疼痛感與恐懼感,最終促進陰道分娩,將產程時間縮短,降低剖宮產率,減少新生兒窒息現象,保障母嬰安全。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應用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提升其自我效能,且改善分娩結局,有推廣價值。
[1] 房燕娜.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自我效能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71-74.
[2] 李彩虹,李秋俠,李小會,等.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婦自我效能感及分娩情況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0):204-205.
[3] 李曉紅.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婦心理狀態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48-49.
[4] 姜 雯,李 敏.孕婦分娩意愿對分娩方式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3):323-324
[5] 盛 夏,曲學華.產前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過程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212-1213.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17.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