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芳,張麗雅,劉婕婷,廖 佳,鄧井慶,吳鳳家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廣東 佛山 528000)
手術室行擇期手術患者全程基于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對患者不良情緒和滿意度影響
劉梅芳,張麗雅,劉婕婷,廖 佳,鄧井慶,吳鳳家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討手術室行擇期手術患者全程基于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對患者不良情緒和滿意度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手術室行擇期手術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分組法將患者分為人文組和常規組,分別實施基于人文關懷護理和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人文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5)。人文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 手術室行擇期手術患者全程基于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可有效減輕患者圍手術期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手術室;護理;不良情緒;滿意度
臨床調查發現,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由于擔心手術療效、風險、安全等,可合并不同焦慮、抑郁情緒[1]。不良情緒可影響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增加手術風險,影響手術療效。手術室護理工作對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手術安全性和療效有顯著影響,為探究基于人文關懷護理措施在擇期手術患者中實施對患者不良情緒和滿意度影響,筆者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手術室行擇期手術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分組法將患者分為人文組和常規組,每組50例。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了解患者一般情況、手術方式和可能存在手術風險,積極協助患者完善術前準備,配合醫師完成手術,術后送患者入病房,并于病房護士完成交接。人文組患者全程基于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術中護理干預:患者入室前調節手術室溫度、濕度、燈光適宜,保持手術室整潔,患者入室時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介紹手術室基本情況,交流過程中應語言親切、態度和藹、面帶微笑,消除患者對手術室陌生和恐懼感。(2)術后護理干預:術后及時恭喜患者手術成功,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送患者入普通病房,在普通病房中與護士在床旁進行相繼交班,對患者術后相關注意事項詳細交代。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焦慮: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由護理人員采用交談和觀察兩種方式進行評估,包括對消極情緒、有罪感、自殺、入睡困難、早醒、遲緩、工作和興趣、胃腸道癥狀、全身癥狀等進行評估,<7分為無焦慮,7~17分為可能焦慮,18~24分為肯定焦慮,>24分為嚴重焦慮[2]。抑郁: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對患者悲傷、泄氣、自卑、缺乏自尊、內疚、猶豫、焦躁不安、喪失動機、食欲變化、性欲、睡眠變化等進行評估,<4分為無抑郁,5~10分為偶有抑郁情緒,11~20分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度抑郁,31~45分為嚴重抑郁[3]。(2)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于患者出院時進行評估,對護理質量、護理方法、護理態度等8項內容進行評估,0~80分,0~47分為不滿意,48~63分為滿意,64~80分為非常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用SPSS 22.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表示不良情緒評分,t檢驗,率表示護理滿意度,x2檢驗,設定檢驗標準α=0.05,如P<α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s,分)
組別例數焦慮抑郁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人文組5023.8±5.411.6±3.123.4±6.412.4±3.7常規組5023.5±6.019.9±3.822.9±6.819.6±3.6 t值-0.262811.96760.37869.8621 P值-0.79330.00000.70580.0000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系患者的安危。優質護理以患者為中心,以“優質、舒適、全面、高效、低耗”為護理原則,以患者的實際需要為護理出發點,在注重基礎護理的同時將護理責任更規范化、細致化,為患者提供合格的無菌用品及消毒器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3]。組織消毒中心工作人員學習相關文件,明確優質護理服務內涵,注重語言和儀表,提高工作人員對護理工作的重視度。對工作人員進行集中式管理,規范操作流程,引導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業務技能,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充分發揮自身社會價值,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護士主管帶領、督促護理人員做好護理管理工作,實施獎懲制度,工作人員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主動與臨床科室加強溝通可以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便于改進。同時彈性排班有利于保證了人力、物力的合理安排,減少了醫療糾紛發生率[4]。從而提升護理工作效率,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實現良性循環,提高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的防范意識,推動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拉近醫患關系。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使護理工作更精致、全面,督促護士熟練掌握業務技能,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護士職業修養、道德素質、自身防護,充分發揮自身社會價值,降低醫院感染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值得推廣。
[1] 梁 云.優質護理在提升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中的價值研究[J].飲食保健,2016,3(9):133.
[2] 柳浩然,鄭春萍.優質護理服務模式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精細化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心理醫生,2015,21(18):193-194.
[3] 李惠冰.消毒供應中心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探討[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5):3599-3600.
[4] 劉愛華,劉淑梅.淺談提高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管理質量的重要性[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10):99.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R44
B
ISSN.2096-2479.2017.18.168.02
劉梅芳(1977-),女,廣東佛山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手術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