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劉東升,韓海莉,孟杰杰,曹廣林
(滄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河北 滄州 061001)
ACS患者MPV與PDW與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
劉 娜,劉東升,韓海莉,孟杰杰,曹廣林
(滄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河北 滄州 061001)
目的研究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與患者PDW以及MPV的關系。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診的ACS患者118例,對其進行空腹采血和血小板參數的測定。同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用冠脈造影進行檢測并利用syntax評分,通過評分來評估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結果 NSTEMI組及STEMI組在年齡、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分布寬度這些血小板參數水平上,都明顯較UA組高(P<0.05);NSTEMI組在MPV和PDW水平上顯著比STEMI組低(P<0.05);在MPV以及PDW水平上,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均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及syntax評分呈現出正相關線性關系。結論 此次研究顯示,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來說,在MPV及PDW水平上越高,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越嚴重,因此,對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可以將MPV及PDW水平這兩個血小板參數作為這個疾病的一個預測因素。
MPV;ACS;PDW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一種在眾多疾病中無論是發病率還是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生及發展過程中,血小板活化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診的ACS患者118例,通過對不同臨床類型的ACS患者MPV及PDW水平進行比較,以期能為以后臨床上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判斷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診的ACS患者118例,其中男70例,女48例,平均年齡60.28歲。其中患有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4例,不穩定型心絞痛(UA)組84例。其中單支病變18例,雙支55例,三支45例。排除標準:近期血小板發生異常或患有其他關于血液系統的疾病患者;在近1個月內因為有外傷或者輸血的患者;服用對血小板的功能產生影響的藥物。
1.2 方法
1.2.1 血樣采集。所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在開始治療后第2天清晨進行空腹采集血樣,并對血糖、血脂、心肌酶水平以及血小板參數水平進行測定,并且同時進行12導聯體表心電圖檢測。
1.2.2 測定血小板參數的方法。在富含EDTA的抗凝血真空試瓶中,將收集的冠脈病變患者血樣放入其中,利用血液自動分析器對血樣進行分析,測得血小板參數。
1.2.3 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評分。通過醫護人員記錄每位患者冠狀動脈病變支數,通過syntax評分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說明病變的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ACS患者血小板參數水平對比
NSTEMI組及STEMI組在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分布寬度(PDW)水平明顯較UA組高(P<0.05);NSTEMI組在MPV和PDW水平上顯著比STEMI組低(P<0.05)。見表1。
2.2 MPV、PDW與syntax評分及病變支數的相關性比較
ACS患者MPV及PDW水平均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及syntax評分呈現正相關線性關系。見表2。
表1 ACS患者血小板參數水平對比(±s)

表1 ACS患者血小板參數水平對比(±s)
組別 MPV(f l ) PDW(%) UA組 8.005±1.52 16.88±1.52 NSTEMI組 9.64±1.60 17.05±1.65 STEMI組 10.23±1.88 17.66±1.01

表2 MPV、PDW與syntax評分及病變支數的相關性
近幾年來,對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分布密度及血小板計數等血小板活化參數與冠心病關系的研究比較多。伴隨著血小板的激活,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平均血小板體積以及血小板分布密度水平顯著升高[2],但是目前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冠脈病變嚴重程度與平均血小板體積以及血小板分布密度的關系卻很少有報道[3]。
為了解MPV以及PDW水平與ACS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本次研究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診的ACS患者118例,進行空腹采血和血小板參數的測定。同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用冠脈造影進行檢測并利用syntax評分,通過評分來評估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本次研究通過對不同臨床類型的ACS患者MPV以及PDW水平進行比較,并且通過syntax評分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進行評分。隨著MPV和PDW上升,syntax評分升高,即冠狀動脈疾病的嚴重程度加深,呈現出正相關線性關系,其中病理生理機制也十分復雜。相同的,冠狀動脈疾病的的加重可能會導致MPV及PDW增高,進一步使血小板產生增多,而血小板匯集形成斑塊加深ACS的發展。
綜上所述,此次研究顯示,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來說,MPV及PDW水平越高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則越嚴重,因此,對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可以將MPV及PDW水平這兩個血小板參數作為疾病的預測因素。
[1]楊玉輝,羅助榮,黃明方,等.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J].心臟雜志,2013,25(6):661-664.
[2]陳 航,張育民,李 峰.尼可地爾對慢性穩定性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術后血管內皮功能及炎性反應的影響[J].中南藥學,2015,13(1):108-112.
[3]全文超,楊承健,徐 欣,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疾病的嚴重程度與平均血小板體積的關系探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98-100.
本文編輯:張 鈺
R541.4
B
ISSN.2096-2479.2017.33.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