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霞
(山東省菏澤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冠心病監護病房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研究
劉紅霞
(山東省菏澤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目的探討冠心病監護病房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我院冠心病監護病房收治的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各35例,其中常規組采用常規監護病房護理管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管理基礎之上采用護理風險管理,統計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以及護理風險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風險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監護病房應用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建議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冠心病;監護病房;護理風險管理;效果
護理風險管理,指的是對醫務人員、患者、藥物、醫療護理操作、設備、醫療環境、醫療護理過程以及相關護理制度等風險因素,實施管理的一種活動[1]。冠心病監護病房的患者,大部分病情重、變化快,護理工作繁瑣且工作量大,臨床護理期間極易發生諸多的風險,加上患者家屬以及患者本人的焦慮不安,極易誘發護理糾紛和護理差錯[2]。基于此,在護理過程中,有效處理和及時識別各類護理風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以我院冠心病監護病房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探討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我院冠心病監護病房收治的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疾病類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壓急癥、心源性休克、肺水腫、肺栓塞以及主動脈夾層等。采用電腦隨機的方式,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各35例,其中,研究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5~78歲,平均(63.02±15.77)歲;常規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44~75歲,平均(62.76±15.33)歲。兩組的基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辦法,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管理辦法基礎之上,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具體為:(1)完善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增強監控力度。護理風險管理機制的完善和健全,有利于貫徹落實護理風險管理,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基礎。按照潛藏的風險或是發生的護理糾紛,構建相應的搶救過程管理、安全管理機制以及其他應急方案。與工作中各個環節進行對照檢查,糾正護理缺陷,組織科室人員積極探討,實時呈報。警示并教育違反規則的人員和行為。(2)增強護理人員法律意識。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強化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面對法律意識淡薄的護理人員,以及對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的護理人員,在構建護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時候,全方位組織培訓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等,依據法律及其相關制度,對待護理風險,合理保障護患權益。(3)強化護理人員防范、識別風險的能力。要求護理人員系統學習冠心病患者病理、生理以及心理知識,掌握患者疾病變化特征,動態觀察心電圖、心肌酶的變化,耐心傾聽患者主訴,掌握冠心病常用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理作用以及注意事項。對可能會發生或是潛在的風險因素予以分析,并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好用藥指導和健康宣教,用藥期間注意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比如出血、低血壓等。(4)健全防范策略和安全管理。如避免患者摔傷、墜床,在馬桶旁安裝扶手,在病床旁安裝防護欄,在醒目的位置貼上防滑標志,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對其講述防范策略,患者上廁所、下床活動時,必須有人陪伴在側,排便時告知患者不可過度用力,避免誘發心衰等。(5)促進護患雙方良好交流、溝通。掌握患者心理特點,按照疾病輕重、病種、患者接受程度,與患者交流、進行健康宣教,利用支持、疏導、幫助、安慰等措施,體現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尊重患者知情權,比如治療方法、護理方法、治療儀器、藥物應用、預后等,醫務人員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贏得信任。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以問卷形式調查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并予以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均高于常規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護理效果[n(%)]
冠心病監護病房患者病情變化快,病情重,涉及諸多的醫療設備,護理工作量又大,故而對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業務素質的要求比較高,為防范患者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對護理風險因素加強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護理風險管理需要不斷培養護理人員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將“怕出錯”轉變為“哪里會出錯”,變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有關調查發現,醫療糾紛中,醫療事故約為3%,大部分的醫療糾紛都是因為醫患、護患交流出現問題而引起的[3]。基于此,強化護患交流,尊重患者知情權,贏取患者信任,是良好解決護患矛盾的最重要途徑。扎實的護理操作技能以及過硬的業務素養,能夠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組織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和規范化培訓,促使其增強法律意識、誠信度、職責感,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防范護理風險的能力和意識。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組,護理風險發生率低于常規組,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定結果均高于常規組(P<0.05),說明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減低冠心病監護病房患者的護理風險,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 娜.探討冠心病患者監護病房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可行性[J].中國衛生產業,2016,11:164-166.
[2]張素蓉.護理風險管理在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721.
[3]楊 玲.冠心病監護病房(CCU)護理風險分析與防范[J].中國衛生產業,2014,03:82+84.
本文編輯:劉欣悅
Effect of applying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coronary care unit
LIU Hong-xia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Heze 274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coronary care unit.Methods Using the computer randomly, our hospital admitted to the coronary care unit in 2016 04 months -2017 years 04 months among the 70 patients,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35 cases,the conventional group
routine care ward nursing management,the research group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care and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Results The score of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 i 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 i cance(P<0.05);the study group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is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 i cance(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oronary care un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improv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nursing,and suggest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ICU;Nursing risk management;Effect
R473.5
A
ISSN.2096-2479.2017.3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