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中醫院急診科,江蘇 連云港 222200)
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急診護理流程的價值評析
李 艷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中醫院急診科,江蘇 連云港 222200)
目的分析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急診護理流程的價值。方法 將2015年3月~2016年6月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組,分別3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優化流程組應用急診護理流程。比較兩組急性腦梗死治療效果;醫生到位時間、影像學監測時間、接診至給藥時間、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患者再次梗死率、死亡率。結果 優化流程組急性腦梗死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優化流程組醫生到位時間、影像學監測時間、接診至給藥時間、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優化流程組再次梗死率、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急診護理流程的價值高,可縮短搶救時間,改善患者預后,穩定病情,降低再次梗死率、死亡率,值得推廣。
急性腦梗死患者;急診護理流程;價值
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危重,早期溶栓是治療的關鍵和提高搶救效果的關鍵。但傳統急診護理流程繁雜,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時溶栓治療,容易影響預后引發醫療糾紛,可見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必要性[1]。本研究探討了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急診護理流程的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3月~2016年6月7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組,分別30例。所有患者發病時間6小時內,除外近期大手術史、動脈穿刺、大面積梗死病灶、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優化流程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4~79歲,平均(59.25±2.78)歲。發病時間1~4小時,平均(1.56±0.29)小時。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5~79歲,平均(58.34±2.23)歲。發病時間1~4小時,平均(1.53±0.32)小時。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優化流程組應用急診護理流程。(1)急診護理小組。由急診科護理人員根據年資、經驗等組成急診護理小組,劃分明確責任,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入院后進行全程急救護理。(2)接診后護理。接診后責任護士進行問診評估,3分鐘內完成病情初步評估并將患者分到急診搶救室。急診醫生5分鐘內到位,啟動綠色通道,密切聯系腦卒中救治單位、神經內科和影像學科室等,確保患者在短時間內完成診斷、CT檢查和救治治療。(3)治療準備。為患者實施生命體征監測、靜脈通道建立和床旁影像學監測,將患者送至相關科室完成心臟超聲檢查,遵醫囑給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治療,并做好溶栓治療準備,將患者檢查結果帶到溶栓治療室,和溶栓治療室醫護人員做好工作交接,進行溶栓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急性腦梗死治療效果;醫生到位時間、影像學監測時間、接診至給藥時間、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患者再次梗死率、死亡率。
顯效:癥狀消失,搶救成功,影像學恢復正常,無再梗;有效:癥狀改善,搶救成功,影像學好轉;無效:癥狀、影像學等無改善。急性腦梗死治療效果為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統計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x2檢驗,結果以P<0.05說明差異顯著。
2.1 兩組急性腦梗死治療效果相比較
優化流程組急性腦梗死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其中,對照組顯效有15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3.33%;優化流程組顯效有20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67%。
2.2 再次梗死率、死亡率相比較
優化流程組再次梗死率3.33%、死亡率3.33%低于對照組20.00%、16.67%,P<0.05。
2.3 兩組醫生到位時間、影像學監測時間、接診至給藥時間、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相比較
優化流程組醫生到位時間、影像學監測時間、接診至給藥時間、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見表1。
表1 兩組醫生到位時間、影像學監測時間、接診至給藥時間、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相比較(±s,min)

表1 兩組醫生到位時間、影像學監測時間、接診至給藥時間、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相比較(±s,min)
組別 例數 醫生到位時間 影像學監測時間 接診至給藥時間 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對照組 30 7.51±1.41 15.51±2.61 35.62±2.21 56.51±4.61優化流程組 30 4.31±0.77 10.30±1.57 22.61±2.59 47.30±2.57 t 8.271 9.555 10.720 12.861 P 0.000 0.000 0.000 0.000
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給予超早期溶栓治療,以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預后。急診護理流程的實施可有效提高超早期溶栓率,縮短溶栓前等候時間[3]。超早期溶栓是急性腦梗死搶救重點和關鍵,其治療效果和溶栓時間窗之間有密切關系,而良好合理的急診護理流程也是確保超早期溶栓效果的關鍵。傳統急診護理流程多包括掛號、候診和等候檢查等,各種流程繁雜,耗時長,導致多數患者錯過最佳溶栓時間而死亡。有研究顯示,溶栓時間越早,在最佳治療時間窗內,則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恢復越好[4-5]。急診護理流程的優化,可通過制定合理急診護理流程規范和成立專業護理小組,確保醫生和護士在短時間內到位,確保醫院各個科室之間相互合作和聯系,并啟動綠色通道,可有效縮短搶救時間,及早實現對患者的準確評估和影像學檢查,早期進行溶栓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提高家屬對搶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優化急診護理流程之后,可高效利用時間,開通綠色通道,減少治療等候時間、病情評估時間和分診時間,可確保患者在短時間內得到高效救治,且急診護理流程更加細致和規范化,可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搶救護理質量[6-7]。
本研究中,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優化流程組應用急診護理流程。結果顯示,優化流程組急性腦梗死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優化流程組醫生到位時間、影像學監測時間、接診至給藥時間、接診至溶栓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優化流程組再次梗死率、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急診護理流程的價值高,可縮短搶救時間,改善患者預后,穩定病情,降低再次梗死率、死亡率,值得推廣。
[1]薛雅瑜,徐瓊英.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4(32):3637-3638.
[2]魏寶英.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4):811-812.
[3]趙 靜.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7):1919-1921.
[4]楊 華,黃貴祥,曾 俊,等.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6,14(2):83-85.
[5]朱秀芬.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0,09(6):13-15.
[6]劉紅麗.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14(3):236-237.
[7]吳耀利.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22(25):261-262.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3.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