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芳娟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三區,廣西 欽州 535000)
PICC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
葉芳娟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三區,廣西 欽州 535000)
目的對于腫瘤化療患者置入PICC后分析其應用及護理。方法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腫瘤化療置入PICC的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對照組)和優質護理(護理組),分析其護理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舒適度評分。結果 護理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腫瘤化療患者實施PICC有利于減少對淺表血管的刺激,在置入PICC后實施有效的護理則可以減少有關PICC的不良反應事件,同時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PICC;腫瘤化療;應用;護理效果
腫瘤對患者的影響較大,惡性腫瘤其癌細胞擴散,常常威脅患者的生命。臨床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在手術根治的基礎上實行放化療,有利于控制癌細胞的擴散,延長患者的生命。而放化療藥物則對身體和血管存在較大的刺激,因此常常選擇留置中心靜脈導管(PICC)進行持續治療,但是PICC也會產生較多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身體存在較大的影響。在置管后給予有效的護理能夠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文選取腫瘤化療置入PICC的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應用和護理進行分析,研究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腫瘤化療置入PICC的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兩組,護理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52.5±2.5)歲;對照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3.5±1.5)歲;分析其基礎資料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PICC應用方法:選定位置,讓患者頭部偏向穿刺點同側并貼近肩膀,對靜脈穿刺點和第三肋之間的距離進行測量,確定PICC置入血管中的長度,然后常規無菌準備,取出PICC置管包后用生理鹽水對導管進行預沖;然后保持穿刺針的位置,將置管鞘向前推入血管,將穿刺針從置管鞘撤回后即刻將導管沿著置管鞘推入,到達準確位置后將置管鞘從靜脈內撤出,在離靜脈穿刺點1 cm的位置處給予機翼卡子,然后用膠布貼將導管進行固定;在x線下確定置管的位置,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1]。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在置管前向患者解釋置管的目的,置管后則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如何進行常規護理,防止穿刺側的壓迫,在輸液完成后則立即進行正壓封管,防止導管堵塞。
護理組給予優質護理:(1)知識宣教:向患者講解PICC相關的知識,然后將患者錯誤的認知進行糾正,在置管前,向患者講解置管的原因和目的,同時告知其操作的簡單過程,消除患者的緊張感和焦慮感;然后可以每2周進行一次PICC的專題講座,向患者及家屬普及相關知識,讓其了解到PICC在放化療中的重要作用,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與信任[2]。(2)置管后則告知其注意事項,防止穿刺部位的壓迫,預防靜脈導管的污染造成的感染,然后指導患者平時進行簡單的肢體活動,可以握拳、旋轉等,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在住院期間教會患者在輸液后用熱毛巾對導管和穿刺部位熱敷,以做好日常維護,減少并發癥。(3)改變固定方法:在傳統的規定中穿刺使用膠布貼進行固定,在下次使用時需要將膠布貼撕開,對患者皮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壞,同時當患者出汗時則膠布貼難以固定,需要勤加更換,會增加感染的幾率,使用思樂扣固定,將延長管固定孔扣在思樂扣上,并粘貼在患者的皮膚,減少對皮膚的損害。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其護理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舒適度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百分數(%)表示兩組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情況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析護理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護理后,護理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分析護理后患者不良反的發生率[n(%)]
2.2 分析護理后其舒適度的評分
護理后,護理組患者舒適度評分為(9.02±0.41)分,對照組為(7.28±0.2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腫瘤對人體的威脅較大,臨床治療常常以手術切除和放化療進行治療,在化療中由于化療藥物對人體的刺激性較大,且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因此常常采用中心深靜脈置管進行治療,但是置管后其由于直接放入血管中,因此會引起一些不良反應,而置管后實施相應的有效護理則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在置入PICC后給予患者優質護理,在置管前進行充分的準備,置管中嚴格無菌操作,置管后向患者講解相關的知識和注意事項,有利于患者及技術對PICC的了解,從而更好的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指導患者盡早進行穿刺側肢體的活動,同時囑咐其防治壓迫穿刺部位,輸液治療后則用毛巾熱敷,防止靜脈炎和血栓的發生,封管前應將管內的液體沖洗干凈,用稀釋后的肝素鈉進行封管[3]。通過實施相應的護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5.40%明顯低于對照組24.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腫瘤化療的患者在置入PICC后實施有效的護理則可以顯著提高其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1]原美娟.PICC置管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1):3017-3018.
[2]吳 奕.PICC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措施初步分析[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02(06):193-195.
[3]蔣海蘭.PICC導管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要點探討[J].中外醫療,2015,19(16):138-139+14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3.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