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春
(通遼市蒙醫整骨醫院,內蒙古 通遼 028100)
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運用
王香春
(通遼市蒙醫整骨醫院,內蒙古 通遼 028100)
目的討論研究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效。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130例,對其未進行風險管理,將其設定為參照組;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者130例,對其進行風險管理,將其設定為研究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數據。結果 相比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的臨床護理各項目合格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其進行風險管理,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對于患者身體恢復及預后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
護理質量;風險管理;護理項目合格率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進步,臨床護理質量管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這與患者身體恢復及臨床治療效果存在直接關系[1]。近年來,醫護人員多倡導將風險管理應用到臨床護理質量管理當中,其最大程度提高了醫院整體的臨床護理質量,對患者予以最大保障[2]。本文就此展開實驗討論。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130例作為參照組;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者130例作為研究組。參照組男65例,女65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44.5±1.3)歲;研究組男64例,女66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5.5±1.5)歲。對于本實驗所有患者均知曉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所有患者家屬均予以支持。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如性別、平均年齡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本實驗參照組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未進行風險管理,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的生命體征指標均檢查及臨床癥狀檢查,并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安撫患者情緒,避免其過度擔憂害怕;同時還要每天定時定點為患者病房進行打掃消毒等,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休息患者。本實驗研究組患者進行風險管理,下文為具體管理操作內容。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其中患者臨床護理各項指標合格率均用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予以不同護理方法管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臨床護理各項指標合格率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各指標項目合格率對比分析[n(%)]
根據臨床實踐發現[3],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除了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要想達到預期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質量的話,醫護人員還要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管理。傳統的臨床護理管理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患者及醫護人員的要求,風險管理逐漸被應用其中,這種管理方法能夠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臨床效果及預后質量,對于患者身體恢復具有重要予以。下文為具體風險管理操作內容。
首先,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風險管理過程中,首要任務是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護士長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分配護理風險管理小組成員,其中包括風險管理組長、護理小組組長及各科室護理人員。為了保證醫院能夠全面系統的落實護理風險管理,根據不同方面成立相應小組,其中包括病區管理檢查小組、護理文件書寫檢查小組、分級護理檢查小組、優質護理檢查小組、護理組織檢查小組、操作考核檢查小組和護理組織管理檢查小組。醫院在落實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成立的各個小組組織結構相互配合,共同配合,以此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及護理工作效率。
其次,識別影響護理質量風險因素。在落實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有不同類型風險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三種,其一是管理因素,其二是護理行為因素,其三是患者自身因素。要想提高臨床護理管理質量要對醫護人員設定相應規章制度,要保證每一位醫護人員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護理操作,醫院要對醫護人員予以監督管理。一般要從醫護人員的臨床護理操作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同時還要對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行監督管理,保證醫護人員能夠時刻謹記自身崗位職責,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護理操作,同時加強與同事溝通合作,嚴格實現交接班,另外還要履行自身的護理職責,要對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指標密切觀察并詳細準確記錄,以此為主治醫生治療方案的調整與完善提供支持。另外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也會嚴重影響臨床護理質量,根據當前臨床實踐發現有很多護理人員護理相關理論知識框架缺乏、自身臨床護理操作技術不規范,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同類型犯規行為。部分護理人員剛剛走出校門步入工作崗位,嚴重缺乏臨床護理實踐經驗,這難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過程中不能夠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不能夠安撫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這不但不能夠達到預期臨床護理效果甚至還會因為溝通不暢引起患者及家屬不滿,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影響護患關系。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患者自身原因也會影響臨床護理質量。部分患者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不好會影響臨床護理下過,同時部分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過敏情況,屬于易過敏體質,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臨床護理效果。另外特殊疾病患者或者年齡較小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較低,不能夠與醫護人員全面配合,影響臨床護理效果。
第三,護理風險管理措施。醫院要想在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要從醫院的相關規章制度入手,其中包括“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各種護理風險緊急預案”等制度根據當前醫院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與完善,要求醫護人員按照相應制度進行護理操作,通過約束的角度保證醫院護理操作的規范性和正確性,進一步提高臨床整體護理質量。另外醫院還要對各科室藥品進行規定和約束,保證藥品進行類型分類并且規范擺放。與此同時還要從醫護人員角度入手,醫院要定期或不定期為其提供培訓機會,進一步豐富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理論知識及臨床操作水平,還要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風險防范意識等,醫院通過不同方面調整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最后,風險管理效果評價。醫院在落實風險管理之后要進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主要針對患者臨床護理各指標項目合格率進行對比分析。
本實驗參照組患者未進行風險管理,研究組患者落實風險管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臨床護理各指標項目合格率均更高(P<0.05),臨床護理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各指標項目合格率,對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達到預期臨場效果和預后質量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1]朱燕飛,李云鵬.圍產期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5):10999-11000.
[2]趙禮梅.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5):185-185,187.
[3]楊菊平.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7):194-19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3.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