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珺
(江蘇省靖江市第二人民醫院肝病科,江蘇 泰州 214500)
探討無縫隙護理管理在肝硬化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吳 珺
(江蘇省靖江市第二人民醫院肝病科,江蘇 泰州 214500)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運用無縫隙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來我院治療的肝硬化患者60例,根據自愿原則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應用無縫隙護理管理和常規護理護理。對兩組護理滿意度和治療依從性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6.7%)相比,觀察組(93.3%)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平均住院治療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完全依從率(70.0%)比觀察組(86.7%)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硬化患者運用無縫隙護理管理后,可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平均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無縫隙護理管理;肝硬化;臨床價值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臟疾病,是指在一種或多種致病因素的長期作用下,使患者出現彌漫性肝損害的癥狀[1],對患者危害性較大,需予以積極護理。本文對2016年1月~2017年1月來我院治療的60例肝硬化患者運用無縫隙護理管理的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來我院治療的肝硬化患者60例,根據自愿原則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5~85歲,平均年齡(70.62±2.13)歲;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5.43±2.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兩組均經腹部超聲、CT及肝功能檢查確診為肝硬化;(2)兩組均同意參加本研究;(3)排除交流障礙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實施入院介紹、健康教育、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等常規護理措施。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運用無縫隙護理管理,具體如下。
1.3.2.1 無縫隙護理小組的成立。根據本科室實際情況,在對護理人員的性格、工作水平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對護理人員科學分組;責任制護理為主要的護理模式,量化分析護理人員的職責范圍,對其日常工作職責進行有效明確。在護理過程中,對于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護士長應進行有效監督,對病房管理工作全面安排,并及時指導糾正在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心理護理、用藥指導及健康宣教等工作,實現對患者的無縫隙護理。
1.3.2.2 科學排班。護士長在排班過程中,實行人員分配模式,護理人員進行24小時負責制。有效運用彈性排班制度,護理人員的在崗數量按照患者的實際需求決定。在安排班次過程中,充分考慮護理人員的能力及工作年限。護理人員需要調班時,應提前進行申請。同時在排班過程中,充分考慮新老搭配的情況,從而良好的開展護理工作。其中護理干預內容具體為:(1)飲食干預。肝硬化患者宜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飲食,囑患者嚴格限制鈉鹽和水的攝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食多餐,囑患者嚴格禁煙禁酒,合理膳食。此外,按照患者病情狀況對飲食方案進行調整,若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應指導患者盡量減少進食量,飲食次數增加,禁止食用粗糙堅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有較小出血量時,可食用少量牛奶、米湯,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逐漸過渡為普食,患者一旦出現大出血情況,應囑患者禁飲禁食。若患者合并肝性腦病,應禁止食用蛋白質,維生素和熱量應充足,依據病情恢復,可攝入適量的蛋白質,一般為0.8~1.0 g(kg?d),且植物蛋白為首選蛋白。(2)用藥指導。囑患者嚴格按醫囑用藥,不可隨意更改藥物的用量、用法和時間,以免因不合理用藥加重患者病情。對于服用利尿劑的患者,囑其服用藥物的時間應選擇在白天,避免影響夜間睡眠。若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乏力、心悸等癥狀,應及時告知醫生,給予有效處理。(3)排便干預。對患者的排便情況每日仔細詢問并記錄,囑患者多食水果蔬菜,促進大便通暢,每晚睡前,可對腹部進行順時針按摩,有利于腸道蠕動。便秘嚴重者,可遵醫囑進行灌腸或導瀉處理,使其將大便及時排盡,從而有效預防肝性腦病的發生。
1.4 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平均住院治療時間及治療依從性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 16.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情況
對照組滿意度(76.7%)明顯比觀察組(93.3%)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2.2 平均住院治療時間
觀察組住院治療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治療時間對比 (±s,d)

表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治療時間對比 (±s,d)
組別 n 平均住院治療時間觀察組 30 12.31±3.81對照組 30 19.27±2.91 t 9.025 P<0.05
2.3 治療依從性
對照組完全依從率(70.0%)明顯比觀察組(86.7%)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n,%)
導致肝硬化發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病毒性肝炎、營養障礙、工業毒物或藥物、循環障礙、寄生蟲感染、代謝障礙及膽汁淤積等,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肝功能損害和門靜脈高壓癥,甚者出現繼發性感染、肝性腦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嚴重并發癥[2],肝硬化病情發展較快,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對患者危害較大,加強積極護理十分關鍵。
無縫隙護理管理是指在護理活動中,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管理護理管理中分離出來的質量縫隙,對于傳統護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質量間隙問題,該模式能夠有效彌補,使醫院整體質量管理明顯提高。此外,無縫隙護理管理對護理人員工作的規范性和目的性具有增強作用,可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有利于患者舒適度的增強,改善患者服藥依從性,縮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數,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的顯著提升,最終使患者的護理需求有效滿足,減少或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3]。
本文通過對肝硬化患者運用無縫隙護理管理的價值進行分析,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滿意度(76.7%)相比,觀察組滿意度(93.3%)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陳兆霞報道的觀察組滿意度(92%)高于對照組(80%)的結果一致[4];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治療完全依從率(70.0%)相比,觀察組治療完全依從率(86.7%)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肝硬化患者運用無縫隙護理管理后,除改善患者治療依從率以外,同時可以改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具有較高的護理滿意度,其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1]金 俐,王 麗,蔣 錦,等.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肝硬化并發肝性腦病患者預后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1):132-134.
[2]岳 爽,吳桂芳,于曉燕,等.延續性護理對肝硬化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5,27(1):147-150.
[3]孫邦艷.優質護理服務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護理效果[J].安徽醫學,2013,34(10):1558-1559.
[4]陳兆霞.全程優質護理在肝硬化護理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8):233-23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
B
ISSN.2096-2479.2017.33.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