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凌
(江蘇省南通市老年康復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PDCA循環法在急診科護理質量管理應用的價值
張 凌
(江蘇省南通市老年康復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探討PDCA循環法在急診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2015年1月1日起,我院急診科在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PDCA循環法,選取2014年1月~12月急診科接收的患者180例作為對照組;另選取2015年1月~12月急診科接收的患者180例作為觀察組,應用我院制定的調查表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在醫生及時接診、護理人員著裝、環境衛生、護士熱情接待、護理技術等方面的滿意度分別為98.9%(178/180)、100%(180/180)、97.2%(175/180)、99.4%(179/180)、97.8%(176/180);對照組在上述各方面的滿意度分別為69.4%(125/180)、75.6%(136/180)、78.9%(142/180)、67.2%(121/180)、71.1%(128/180)(P<0.05)。結論 將PDCA循環法全面實施于急診科的護理質量管理中,有助于增進護患感情、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因此科室環境衛生、消毒隔離等方面均得到明顯改善。
PDCA循環法;急診科;護理質量;管理
PDCA循環法最顯著的特點是細節的量化、環節的監控以及全程的互動[1]。PDCA循環法共包含4個方面:P—計劃(plan)、D—實施(do)、C—檢查(check)、A—處理(action),早在60多年前,由美國知名的管理學家戴明(W.E.Deming)最先提出,因此又被稱之為“戴明環”[2]。護理安全則不難理解,是指臨床護理中杜絕違反法律法規、對患者造成嚴重身體、心理、精神方面的傷害的護理操作,不允許出現嚴重損害患者機體功能、破壞組織結構,甚至導致患者死亡的行為[3]。安全是臨床護理的底線,也是評估護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更是護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4]。急診科的護理人員工作量大、工作任務重,隨時承擔著各種危重患者的急救任務,因此提高了護理風險性,很容易埋下安全隱患。為此,我院自2015年1月1日起將PDCA循環法應用于急診科的護理質量管理,并取得了理想效果,現作出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我院急診科護理人員共計30名,全部為女性,年齡20~34歲,平均年齡(28.6±1.1)歲;大專及以上學歷21名、中專及以下學歷9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士8名、護師12名、護士9名。2015年1月1日起,我院急診科在臨床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PDCA循環法,選取2014年1月~12月急診科接收的患者180例作為對照組,男98例、女82例;年齡17~72歲,平均年齡(58.2±7.6)歲。另選取2015年1月~12月急診科接收的患者180例作為觀察組,男101例、女79例;年齡16~78歲,平均年齡(60.3±5.7)歲。綜合比較兩組急診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PDCA循環法,觀察組措施如下:
①P—計劃:根據急診科護理質量管理要求,開通急救綠色通道,24 h輪流安排值班人員,要求人力資源的配備能夠滿足急診科的實際護理工作。制定護理滿意度的考核目標,要求各項急診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成立質量管理小組,負責監督急診科的所有護理環節、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等;
②D—執行:急診科定期舉辦以“塑造形象、改善服務”為主題的會議,鼓勵護理人員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對臨床護理服務提出要求,真實體驗患者的心理與精神狀態;酌情增加中、晚兩班的護理人員,委派急診醫師坐診;
③C—檢查:質量管理小組以1次/月的力度定期檢查急診患者,護士長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全面了解護理人員的實際工作;急診科每月組織一次會議,討論急診護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
④A—處理:分析、探討、歸納急診科臨床護理的檢查結果,制定完善的制度,詳細記錄未解決問題,為第二次的PDCA循環做好準備。
1.3 觀察評定標準
應用我院制定的調查表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包括醫生及時接診、護理人員著裝、環境衛生、護士熱情接待、護理技術等方面[5]。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急診患者年齡跨度較大,病情通常較為嚴重,且發病急、疾病類型復雜,因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如焦慮、忐忑、緊張、悲觀等,給臨床護理增加了困難[6]。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7],PDCA循環法不僅適用于醫院各科室,同時還適用于各行各業,PDCA理論以其管理層次的多樣化、運行程序的科學性深受大眾認可,已被證實為有效、嚴謹的一種質量管理模式[8]。
PDCA循環法包括以下階段:①P—計劃(plan):分析急診科護理管理現狀,總結常見的問題并找出原因,以此為基礎制定出可行的計劃;②D—實施(do):全面落實第一階段制定出的計劃;③C—檢查(check):通過各種方式調查計劃的實施情況;④A—處理(action):總結遺留問題,準備進入下一次PDCA的循環[9]。上述各階段循環往復地運行,每個循環都會解決一些護理問題,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將進入下一個循環,PDCA的每一次循環都是一個解決新問題的過程,所以每循環一次,急診科的臨床護理的問題就會得以糾正,護理水平得到相應的改善,在周而復始的循環中,臨床護理計劃越來越完善,各項制度層層落實,不斷地解決護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因此護理質量越來越高[10]。
本研究結果:觀察組在醫生及時接診、護理人員著裝、環境衛生、護士熱情接待、護理技術等方面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將PDCA循環法全面實施于急診科的護理質量管理中,有助于增進護患感情、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因此科室環境衛生、消毒隔離等方面均得到明顯改善。
[1]黃雪梅.PDCA循環在急診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3,(24):3213-3214.
[2]李 妍,崔鳳英.PDCA循環法在急診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5,(19):3017-3019.
[3]龔玉蘭.PDCA循環法用于急診科日間護理安全管理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6,29(19):246-246.
[4]甘白水,葉麗宜,梁肇霞,等.PDCA循環法在急診科護士交接班質控管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2):1604-1606.
[5]江 艷.PDCA循環法在急診科護士交接班質控管理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20):3579-3580,3575.
[6]彭早玲,梁 芬,柳 琴.PDCA循環法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01):109-110.
[7]孫麗萍,黃俊榮.PDCA循環法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23):81-82.
[8]唐永仙,李 悅.PDCA循環在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的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10):117-118.
[9]王 英.PDCA循環在急診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6,22(30):238.
[10]黃 瓊.9S管理結合PDCA循環法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6,(03):154-15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3.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