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敏,白一淼,任潔潔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體驗式學習在護理本科生早期接觸臨床中的應用
趙志敏,白一淼,任潔潔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目的對體驗式學習在護理本科生早期接觸臨床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本校2013級護理本科生100名作為研究對象,學生利用課余和假期時間開展5周的體驗式學習,對其學習前后的護理能力進行比較。結果 體驗式學習后護理本科生的臨床關懷能力(耐心、勇氣、理解)評分均較學習前高,學習后的護患溝通能力各項評分以及健康教育能力各項評分同學習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體驗式學習在護理本科生早期接觸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實施。
體驗式學習;護理本科生;早期接觸臨床
近年來,我國高校護理本科專業課程的設置當中,通常在最后一年安排護理實習,將學生的臨床實習與理論教學分開[1]。該課程設置使得多數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對疾病的感性認知缺乏,無法同實際操作相結合,到臨床實習后容易理論脫離實際,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實習質量。多數護理本科生在實習的過程中表現出溝通能力欠佳、思維能力局限等情況[2]。本研究為分析體驗式學習應用于護理本科生早期接觸臨床當中的效果,特抽選部分學生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內容見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校2014級護理本科生100名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性別可將其分為3名男性與97名女性,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1.19±0.84)歲。
1.2 方法
所有護理本科生在早期接觸臨床中均接受體驗式學習,主要包括組織教學、學生工作與實踐、實施體驗式學習前的準備等。
1.3 觀察指標
對上述所有護理本科生接受學習前后的護理能力改善情況進行觀察與統計。
學生的臨床關懷能力通過關愛能力評價量表進行評估,主要涉及耐心、勇氣及理解三維度內容,分值為37~256分,其中耐心的分值為10~70分,若得分在65分以上,則表示學生具有較好的耐心,若得分低于65分則表示學生的耐心較差;理解的分值為14~98分,若得分高于84分,即表示學生具有較高的理解能力,低于84分則理解能力欠佳;勇氣的分值為13~91分,得分越高則表示越優異。
用護理學專業護患溝通能力量表對學生的溝通能力進行評估,量表主要涉及收集信息、護患溝通啟動、溝通計劃與準備、給予信息、獲得與理解患者觀點以及溝通結束等內容,均為得分越高則表示溝通能力越強。
利用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能力測評量表對學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進行評估,改良表主要涉及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等維度,得分越高則表示學生的健康教育能力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學習后,學生的臨床關懷能力、護患溝通能力以及健康教育能力各項評分相比于學習前均明顯較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本科護理學生學習前后的護理能力情況(±s,分)

表1 對比本科護理學生學習前后的護理能力情況(±s,分)
健康教育能力耐心 勇氣 理解 評估 計劃 實施 評價學習前(n=100) 46.63±2.09 60.72±4.61 65.58±5.43 22.37±2.12 30.06±3.19 41.18±5.75 22.96±2.73學習后(n=100) 62.28±5.53 74.87±5.11 77.95±6.32 41.59±4.08 34.27±3.36 48.64±4.08 25.59±2.62時間 臨床關懷能力溝通能力收集信息 護患溝通啟動 溝通計劃與準備 給予信息 獲得與理解患者觀點 溝通結束學習前(n=100) 45.08±4.62 25.81±2.56 24.68±2.96 21.72±2.93 24.09±2.31 23.83±2.08學習后(n=100) 51.03±3.31 33.09±2.74 27.35±2.07 29.35±2.66 29.54±2.72 26.15±2.14時間
護理教學當中,臨床護理實踐屬于一項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實踐不僅可以全面掌握護理技能,而且可以對醫德與醫風進行培養,此外可以將其綜合素養提升[3]。給予護理本科生早期接觸臨床的教學,可以使得學生受帶教老師工作精神的感染,對自身的職責與使命有深刻的體會,有利于將其社會責任感提升[4];可以幫助學生盡早與患者接觸,掌握患者的需求同時可以對其同情心進行培養。本次研究在護理本科生早期接觸臨床中實施體驗式學習,獲得的效果理想,其具體內容如下:
(1)由學院將學習計劃及教學大綱制定好,同時將《早期接觸臨床見習手冊》制作好。針對實踐前的內容為學生開展培訓,每周抽取半天時間或者對假期進行利用,學生安排至各大附屬醫院開展實踐學習,在醫院的每個科室當中抽選1~2名帶教老師,每個帶教老師帶3個左右學生,學生結束科室學習以后,應當將見習的心得與收獲進行總結,并對教研室所制作的見習手冊進行填寫,隨后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出勤情況、尊師及守紀情況由帶教老師進行評估與考核。將學生所寫的學習心得與體會、見習手冊以及帶教老師的評價等收入其檔案當中進行妥善管理。
(2)學生在見習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對醫院工作的環境、科室內的相關設備、醫院管理制度等內容熟悉;掌握臨床與導診護士的工作流程及職責;對常見的護理操作流程熟練掌握;將護理記錄單當中所書寫的內容以及晨間護理交接班具體的內容詳細掌握,對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同時將溝通技巧與能力提升。
(3)實施體驗式學習之前應當將教學專家指導委員會成立,并將預實習管理人指定好;對帶教老師進行培訓,結合預實習內容的相關要求,對帶教老師進行選擇的同時將培訓工作完善[5];對預實習的護理本科生開展培訓,在預實習前組織學生開展講座,詳細介紹學生所在實習醫院的規章管理制度、護理職責、溝通技巧、行為規范等。
本次研究中,護理本科生學習后的護理能力各項評分同學習前比較,均明顯提升,且均較學習前高(P<0.05)。表明體驗式學習在護理本科生早期接觸臨床中應用,可以明顯改善學生的關懷與溝通能力,改善其健康教育能力,對其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1]董超群,吳永琴,陳海燕,等.早期接觸臨床結合體驗式教學對溫州市某醫學院護理本科生共情能力及專業承諾的影響[J].醫學與社會,2016,29(10):105-107.
[2]陳乾雄,談益芬.國內護理專業學生早期接觸臨床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29):4167-4169.
[3]姜 新,Jennifer Kaiser,李春卉,等.中美護理學早期接觸臨床教育的對比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10):1249-1251.
[4]彭 巧,李 婧,李 行,等.本科護生早期接觸臨床職業防護知信行的調查與分析[J].全科護理,2016,14(16):1621-1624.
[5]徐利華,沈愛平,宋保蘭,等.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對早期接觸臨床的反饋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90-9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3.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