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巧
(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胸外科,云南 文山 663700)
人性化護理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劉加巧
(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胸外科,云南 文山 663700)
目的 研究人性化護理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科進行治療的老年腦出血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其中,一組患者實施常規神經外科護理干預(對照組),另一組采用人性化護理(觀察組)。對比兩組老年腦出血患者的FMA評分、FIM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 觀察組老年腦出血患者的FMA評分(60.55±12.42分)、FIM評分(74.13±12.85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6.87±1.57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老年腦出血;人性化護理;應用效果
腦出血發病突然且病情進展快,會導致患者死亡[1]。老年群體由于身體素質差且血管彈性差,出現腦出血的幾率大且并發癥發生率高,在其入院治療期間需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預后的改善。從我科收治的老年腦出血患者中抽取86例作為對象展開研究,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科進行治療的老年腦出血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86例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MRI或顱腦CT)確診為腦出血,且臨床癥狀及體征與《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有關腦出血的診斷標準相符合。將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精神障礙以及依從性差的患者排除。
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61~78歲,平均(68.46±3.75)歲。
觀察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62~80歲,平均(68.52±3.78)歲。
兩組老年腦出血患者之間對比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為老年腦出血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對照組),實時觀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做好記錄,監測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態,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及時將發現的異常情況向醫生匯報,并實施科學的應對措施,遵醫囑實施各項護理操作。
對老年腦出血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觀察組),具體操作如下:
(1)心理疏導:護理人員應保持積極、熱情的態度接待患者,掌握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出現的影響因素,針對性的予以心理疏導,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能使患者建立起對疾病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2)健康教育: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通過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向患者普及腦出血方面的健康知識,使患者了解到腦出血的發病機制、危害性、治療相關情況等信息,掌握腦出血的預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3)環境護理:在病區配備完善的便民設施,使病區環境保持溫馨、整潔和舒適,在大廳放置文化讀物,使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豐富。
(4)飲食及排便護理:昏迷及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通過鼻飼予以營養支持,以流質食物為主。能經口進食的患者,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禁食高脂、高鹽、油膩和干硬的食物。予以潤腸類藥物或灌腸治療防止便秘,防止因排便用力過度導致血壓升高,引發再出血。
(5)早期康復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進行安排其進行功能康復訓練。指導及幫助患者多翻身,安排患者先進行日常活動鍛煉,在床上訓練伸臂、抬腿等動作,在患者下床進行活動時注意防護;訓練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的單音節發音,向完整句子過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在兩組老年腦出血患者入院時以及住院4周后采用Fugl-Meyer(FMA)運動功能評價量表評定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采用百分制,上肢積分和下肢積分分別為66分、34分,以得分高為優勢。
(2)采用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FIM)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分值18~126分,完全依賴為18分,19~35分為極重度依賴,36~53分為重度依賴,54~71分為中度依賴,72~89分為輕度依賴,90~107分為有條件的獨立,108~125分為基本獨立,126分為完全獨立,分值越高越好。
(3)應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估兩組老年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總分為45分,以得分低為優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FMA評分、FIM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老年腦出血患者在入院時的FMA評分、FIM評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經過護理后,兩組老年腦出血患者住院四周后的FMA評分、FIM評分均有明顯改善,但觀察組的改善程度明顯更大(P<0.05)。見表1。觀察組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后的NIHSS評分為(6.87±1.57)分,對照組的NIHSS評分為(15.08±2.13)分,觀察組的分值明顯比對照組更低(P<0.05)。
表1 對比兩組老年腦出血患者的FMA評分和FIM評分分)

表1 對比兩組老年腦出血患者的FMA評分和FIM評分分)
組別nFMA評分FIM評分入院時住院四周后入院時住院四周后觀察組4331.42±10.6560.55±12.4231.75±11.2574.13±12.85對照組4331.48±10.7141.73±11.2831.82±11.3454.32±11.47
老齡化社會的發展提高了腦出血的發病率[2],手術是治療老年腦出血的有效手段,但受老年人身體素質的影響,容易出現后遺癥和較多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因此需對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
常規神經外科護理能夠有效監測老年腦出血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并進行治療,但患者受疾病的影響,不良情緒較多,會對治療及康復工作的順利進行造成負面影響,其護理效果不佳。
人性化護理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實施護理服務,能夠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計劃,使患者享受到細致、完善的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通過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能夠提高老年腦出血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率[3],使其正確認知、對待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參與到治療和康復鍛煉中;環境護理能夠使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予以人文關懷能夠使患者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飲食及排便護理能夠在改善患者營養狀況的同時避免再次發生腦出血[4];早期康復指導有利于患者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等功能的恢復。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老年腦出血患者的FMA評分、FIM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適合推廣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其效果優越。
[1] 李新月.人性化護理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14):180-181.
[2] 趙春苗.人性化護理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3):240-241.
[3] 史小琴,童 希,丁 玲.全面護理對老年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9):122-124.
[4] 王淑芳.早期康復護理在老年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3(55):10979-1097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0.25.02
劉加巧(1982-),女,云南文山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神經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