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仙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科,天津 300000)
個性化健康教育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負性心理的干預效果
宋彩仙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科,天津 300000)
目的 探討個性化健康教育對肝硬化患者負性心理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肝膽科收治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健康教育進行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結合患者個人特征進行針對性、個性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負性心理水平(焦慮、抑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個性化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改善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焦慮、抑郁水平,緩解患者的負性心理,促進患者身心健康。
個性化健康教育;代償期肝硬化;負性心理
肝硬化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主要是因為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導致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再生結節形成,繼而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 ]。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由于剛臟功能代償性較強,可無明顯的癥狀,病情繼續發展,到了失代償期,患者可表現為肝功能損害,門靜脈高壓,出現多系統受累的臨床癥狀,晚期患者臨床表現為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激發感染、腹水、癌變等癥狀,最終危及生命[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由于長期經受病痛的折磨,導致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患者往往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引發機體免疫應激反應,影響患者的進一步治療和康復[ ]。為了促使肝硬化患者正確配合治療,穩定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的康復,本研究通過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50例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額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肝膽科收治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順序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者各25例。干預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65.34±5.32)歲;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63.47±6.9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確診為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意識清楚,能夠配合研究者;小學及以上文化水平者;既往沒有嚴重精神病史疾患者。排除標準:合并有嚴重的心、肺或腎臟疾患者;存在認知或溝通障礙者。
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肝膽科常規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干預組患者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結合患者個人疾病、心理、性格等特征驚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個性化健康教育內容主要由科室主任、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共同討論,并結合患者自身的疾病情況,性格特征,健康需求等內容進行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心理教育: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性格、心理承受能力等,與患者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每日與患者固定交流時長在15~30 min,建立良好的呼喚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2)飲食指導:根據患者個人的營養狀況,機體免疫能力和病情特征,合理的指導患者進行正確有效的飲食,選擇清淡、少油少鹽飲食,忌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飲食,保證飲食的衛生,減少誘發肝硬化復發的因素,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3)服藥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飲食指導,養成遵醫囑定時服藥的習慣,不可私自加量或減量,以免造成對肝臟的損害,對患者提出的健康問題及時解答,使患者早日掌握肝硬化的用藥原則。
1.4 評價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指導患者正確填寫問卷。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
對兩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干預前后進行量表比較,干預組患者焦慮得分情況、抑郁得分情況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水平的得分情況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抑郁得分情況比較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由于疾病遷延不愈,反反復復的影響和治療的長期化,再加上治療所帶來的家庭經濟負擔,患者往往會出現煩躁、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身心疲憊[ ]。消極的情緒和不健康的心理則會進一步引起患者機體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下降,加重病情,增加疾病的惡性循環,繼而陷入失望、不配合治療、自卑自棄的漩渦之中,影響患者的健康恢復[ ]。個性化健康教育要求醫護工作者從患者整體護理的角度出發,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年齡性別、的病情發展、心理改變、性格特征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實施動態化、全程化、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內容,指導臨床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少和消除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掌握有效的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有關知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的心理狀態和影響,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水平[ ]。
在本研究發現,在實施個性化健康管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負性心理水平沒有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對兩組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后,兩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和優化,其中干預組患者的焦慮水平得分為(50.03±2.07)分,較對照組患者的(54.82±1.48)分具有明顯改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個性化健康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焦慮水平。干預后患者的抑郁情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干預組患者(43.09±2.1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7.88±2.7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個性化健康教育能夠減輕患者的抑郁水平,使患者打開心扉,排解不良的心理情緒,從而促進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通過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能夠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發生,提示護理人員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整體情況,采用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促進患者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1] 林明芳,朱曉燕,康春妹.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當代護士旬刊,2011(10):101-103.
[2] 周燕春.健康教育改善肝硬化患者生活方式的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9):139-140.
[3] 陳 聰.“321”健康教育模式對代償期肝硬化住院患者焦慮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64-65.
[4] 趙迎風.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對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4(2):106-107.
[5] 何建秀,郭雪花,陳君程.健康教育在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作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1(4):525-52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