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太和縣人民醫院,安徽 阜陽 236600)
護理干預對助產質量和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
王曉娟
(太和縣人民醫院,安徽 阜陽 236600)
目的 探討觀察護理干預對助產質量和產后出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1月~6月入我院住院分娩的初產婦30例作為觀察組,對孕產婦實施護理干預;選取2016年7月~12月入我院住院分娩的初產婦30例作為對照組,對孕產婦實施常規護理。比較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長、產后2 h出血量。結果 觀察組孕產婦總產程時長6~10 h,平均產程(5.5±1.5)h;對照組孕產婦總產程8~13.5 h,平均產程(7.5±2.0)h;觀察組產后出血2例,對照組產后出血6例,觀察組取得的護理滿意評分也高于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產程時間、滿意評分與產后出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 對孕產婦實施護理干預,可增強其自信心,縮短產程時間,使分娩更加順利,提高助產質量。
護理干預;助產質量;產后出血;影響
產科是醫療事業最重要的分支組成,產科入住對象較為特殊,產科護理服務質量關系著母嬰健康,關乎家庭幸福。產科的服務應該以“有效護理,最小傷害”為原則,重視母嬰保健與安全,鼓勵產婦自然分娩[1]。本次研究為探討觀察護理干預對助產質量和產后出血的影響,全文見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6月入我院住院分娩的初產婦30例作為觀察組,觀察組產婦年齡22~3 1歲,平均年齡(25±1.5)歲;孕周38~40周。選取2016年7月~12月入我院住院分娩的初產婦30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產婦21~32歲,平均年齡(25±2.5)歲;孕周38~40周。年齡、孕周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孕產婦實施常規產科分娩護理,主要是在分娩前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等。對觀察組孕產婦實施助產護理干預,包括:(1)入院干預,孕婦入院后,由產科助產士與其接觸,詳細告知患者產程知識、分娩注意事項以及分娩疼痛等相關知識,幫助患者盡快熟悉分娩事宜;(2)環境護理,最大程度的減少環境對孕婦心理負面影響,注意保持環境清潔、安靜、溫暖,保持室內環境適宜溫度;(3)心理干預,孕婦心理對分娩有重要影響,對孕婦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極為重要,根據孕婦的心理、行為、情緒等給予恰當心理疏導,安撫情緒,增加分娩信心,囑咐孕婦家屬關心、疏導孕婦情緒,減輕分娩壓力以及對分娩疼痛的恐懼心理,在分娩途中對其進行腹部按摩,發揮鎮痛效果[2];(4)行為干預,采用“一對一”助產責任制幫助產婦分娩,減輕產婦分娩疼痛,鼓勵產婦在宮縮期間適當飲食,增加體力,有助于分娩順利,當分娩后,進行會陰沖洗,烤燈照射或者熱敷,防止產后出血。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孕產婦的總產程時間、產后出血情況,當產婦出院后,發放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100分,85~100為非常滿意,60~85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其中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孕產婦總產程時長6~1 0 h,平均產程(5.5±1.5)h;對照組孕產婦總產程8~13.5 h,平均產程(7.5±2.0)h;觀察組產后出血2例,對照組產后出血6例,觀察組取得的護理滿意評分也高于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產程時間、滿意評分與產后出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孕婦產程時間、產后出血與護理滿意度
目前,醫療服務越來越重視母嬰安全及保健。分娩是臨床特殊生理現象,對母嬰安全及預后影響較為直接。分娩對孕婦而言是心理與生理的強烈應激過程,通過對孕婦進行干預護理,通過環境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疏導孕婦一場心理,降低分娩不良影響,讓孕婦以最佳的狀態進行分娩,確保分娩結局的圓滿[3]。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的孕婦采用護理干預,對對照組孕婦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孕平均產程(5.5±1.5)h,對照組孕產婦平均產程(7.5±2.0)h;觀察組產后出血2例,對照組產后出血6例,觀察組取得的護理滿意評分也高于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產程時間、滿意評分與產后出血,證實對孕婦實施干預護理,可提高助產質量,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在產科推廣與應用[4]。
綜上所述,對孕產婦實施護理干預,可增強其自信心,最大程度的縮短產程時間,使分娩更加順利,提高助產質量,適合產科臨床應用。
[1] 汪紅巖.護理干預對助產質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0:243-244.
[2] 胡惠榮,王迎春.護理干預對助產質量和產后出血的效果評價[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7:101+100.
[3] 關 鑫,吳 艷,王秀媛,單付樂,李薇薇,齊 月.護理干預對助產質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4:247-24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2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