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金燕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多發性骨髓瘤并發外周神經病變的護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瞿金燕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 研究分析多發性骨髓瘤合并外周神經病變的臨床護理方法及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并發外周神經病變17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給予患者常規的藥物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對外周神經病變進行加強護理。應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機構的評價標準,患者在經過臨床治療和護理后進行療效評價。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全面的評估方法,可及早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并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緩解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多發性骨髓瘤;外周神經病變;護理方法;臨床效果
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漿細胞發生的一種惡性腫瘤,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的10%~15%,臨床表現為對稱性、進行性的四肢遠端感覺異常或運動障礙為主的周圍神經病變。相關報道顯示[1],淀粉樣變性和骨髓瘤細胞轉移浸潤所致的周圍神經損傷在3%左右,在應用神經毒性藥物治療過程中機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周圍神經病變是臨床中最嚴重也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2]。本次研究對我院治療的多發性骨髓瘤合并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措施,現在對效果進行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并發外周神經病變17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3例,女87例,年齡37~83歲,平均年齡53.6歲,疾病分期情況:I期59例,II期52例,III期59例,首次治療患者132例,難治復發患者38例,以往治療用藥史為:長春新堿、地塞米松、表柔比星進行標準化療。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5例,對照組男46例,女39例,年齡38~82歲,平均年齡54.3歲,疾病分期:I期28例,II期26例,III期31例,其中首次治療患者65例,難治復發性患者20例;觀察組男45例,女40例,年齡37~83歲,平均年齡52.9歲,疾病分期:I期患者31例,II期患者26例,III期患者28例,其中首次治療患者67例,難治復發性患者18例。比較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在性別、年齡、疾病分級等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方法[3]:在治療第1、4、8、11天給予硼替佐米1.75 mg/m皮下注射,每治療2周為一個療程。硼替佐米聯合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療方法:在治療第1、4、8、11天分別給硼替佐米1.75 mg/m皮下注射,在第1~4天給予吡柔比星9 mg/m靜脈注射。對于在治療過程中并發外周神經病變患者給予治療方案、藥物調節[4]。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給予患者常規的藥物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對外周神經病變進行加強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從皮膚護理、藥物治療護理、康復訓練、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出院及延后延續護理幾個方面進行。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并發外周神經病變患者的皮膚感覺主要表現為手指、腳趾末端出現刺痛和麻木作用,對皮膚的敏感性較差,在泡腳或使用熱水袋時應注意溫度,避免皮膚低溫燙傷情況的發生,每次溫水浸泡后應局部涂擦扶他林乳膠劑來緩解皮膚疼痛,四肢應注意保暖,避免接觸金屬物品[5]。
患者應遵守醫囑使用硼替佐米進行皮下注射,并給予彌可保進行營養神經治療,同時給予口服營養神經藥、非甾體抗炎藥、維生素、鎮痛藥物等進行治療,根據治療效果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或終止。
通過按摩和針灸的方法對患者康復進行訓練,減少患者刺痛感覺,幫助恢復患者肢體感覺,在康復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相關的康復訓練,有選擇性的增加訓練時間、項目和強度,注意穿著鞋子的大小要合腳,防止腳部發生擠壓。在運動鍛煉時要做好安全防護,避免運動受傷,同時應避免燙傷和外傷盡量保護患者安全。
在飲食上應多食用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菠菜、馬鈴薯、紅蘿卜、核桃仁、蛋類等食物。與患者家屬溝通制定個性的食譜,保證品種的更替,增加患者食欲,保證患者各種營養的均衡攝入,飲食上應少食多餐,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盡量減少服用冷食或冷飲。
心理上應告知患者藥物可能產生的毒副作用,向患者介紹我院治療的成功病例,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對戰勝疾病樹立信心。根據患者不同的情緒狀態,臨床護士應有針對性的鼓勵和安慰患者,對患者應多關心、多詢問,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和緊張的心理壓力,使患者保持樂觀的治療心態。
在患者出院后,責任護士應建立患者健康檔案[6],詳細記錄患者個人及疾病的基本信息,出院后對患者的治療情況、身體情況、心理狀況進行評價,并督促患者與主治醫生共同制定康復訓練計劃,讓患者加強自我疾病管理,了解自我疾病管理的重要性,并對患者進行相應培訓指導,幫助患者建立康復訓練的相關知識。患者在出院后責任護士應每周進行電話回訪,并積極接受患者及家屬的咨詢,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并及時給予全面的康復指導,保證患者達到最佳的康復狀態。
1.4 療效評價
對患者進行外周神經毒性癥狀程度等級評價,應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機構的評價標準,由同一位臨床醫生進行評價:1級標準:深層肌腱反射消失,感覺存在異常,但不影響身體功能;2級標準:患者存在嚴重感覺異常,會有針刺感,肢體無力,但不影響患者日常活動;3級標準:患者異常感覺無法耐受,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活動;4級標準:患者癱瘓無法行動。患者在經過臨床治療和護理后進行療效評價,患者原外周神經毒性癥狀評級減少1級即為有效,級別無變化的即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組間數據分別進行ffffa3和百分數(%)表示,并進行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n(%)]
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漿細胞發生的一種惡性腫瘤,占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很高比例,臨床表現為對稱性、進行性的四肢遠端感覺異常或運動障礙為主的周圍神經病變。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被認為是一種無法根治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在治療期間會發生多種并發癥,其中外周神經病變是較為多見的一種,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方案的繼續進行,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十分痛苦。在并發外周神經病變后患者多發生功能障礙、感覺喪失,對于外周神經病變的治療臨床上還沒有有效的干預措施和治療藥物。臨床護理工作這應對外周神經病變的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評估,發現外周神經毒性癥狀及發展趨勢,給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我國在多發性骨髓瘤并發外周神經病變患者的測評工具還在進一步研究,如何提供更為科學、有效、系統的評估對于疾病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在治療前應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評估患者基本資料如姓名、性別、職業、年齡、陰式、睡眠、自理能力、活動能力、健康意識等相關內容,根據患者病情和之前的藥物治療情況,身體營養情況進行評估,判斷患者是否存在除外周神經系統疾病意外的其他基礎疾病,是否存在肢體活動物理的情況。對于老年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因其伴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會造成微循環障礙,使外周神經病變不易被發現。其他患者因營養不良、感染HIV、患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酗酒等俊輝影響對外周神經病變的診斷[7]。在詳細評估化療藥物的種類、使用頻次、劑量、給藥方式等情況,均會影響外周神經病變的的嚴重程度和診斷時間。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并發外周神經病變170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給予患者常規的藥物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對外周神經病變進行加強護理。應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機構的評價標準,患者在經過臨床治療和護理后進行療效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多發性骨髓瘤并發外周神經病變的患者采用全面的評估方法,可急躁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并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緩解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 徐仁菊,傅 榮.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外周神經病變的綜合評估及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2):2063-2064.
[2] 陳麗娟.老年多發性骨髓瘤周圍神經病變防治[J].實用老年醫學,2013,27(9):719-722.
[3] 林 霞.硼替佐米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誘發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1,18(5A):51-52.
[4] 石昊天.多發性骨髓瘤相關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J].白血病·淋巴瘤,2012,22(3):188-189.
[5] 柯 燕,莫敏敏,陳楚楚,等.經驗外洗方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化療后周圍神經病變20例[J].2016,39(1):56-57.
[6] 曾 茹,陳莉林.神經生長因子治療化療所致周圍神經毒性35例臨床觀察[J].福建中醫藥雜志,2013,35(3):87-88.
[7] 閆昱江,何春玲,董昌虎.針刺治療化療所致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8):230-23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0.121.02
瞿金燕(1985.11.-),女,漢,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