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紅
(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供應室,江蘇 東臺 224200)
醫院供應室不同清洗方法對器械的清洗效果分析
金少紅
(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供應室,江蘇 東臺 224200)
目的 探討醫院供應室采用不同清洗方法對器械的清洗效果,以提高器械清洗效率,保障手術順利進行。方法 跟蹤400件供應室內不同污染程度的醫療器械的清洗情況,包括手術剪、止血鉗、治療碗等,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0件,觀察組使用含氯消毒液結合多酶清洗劑浸泡法,對照組僅使用常規含氯消毒液清洗法進行清洗。通過目測和5倍放大鏡來觀察清洗后的醫療器械合格率,進行隱血檢查并比較結果。結果 使用含氯消毒液結合多酶清洗劑浸泡法的觀察組器械清洗效果更好,潔凈率更高,隱血檢測陽性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醫院供應室使用含氯消毒液結合多酶清洗劑對器械進行清洗的效果更好。
醫院供應室;不同清洗方法;效果分析
很多醫療器械都需要重復使用,如剪刀、止血鉗、治療碗等,種類繁多且結構精細,醫療器械的清洗是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將器械的病原微生物、有機物和無機物盡可能地降低到相對安全的水平以下,只有經過徹底清洗和消毒滅菌的醫療器械才可以重復使用[1]。醫院供應室承擔著各科室所有醫療器械的清洗、滅菌工作,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醫療器械,工作量龐大[2]。經過使用后的器械存在著大量的病菌和血液殘留,器械滅菌的質量與是否發生醫院污染直接相關,只有做好對器械的清洗才能避免發生感染事故以保障醫院各項手術的實施[3]。傳統的清洗方法是用清水和和含氯消毒液浸泡刷洗器械,這樣的方法難以完全、徹底地將器械上殘留的血漬和病菌污染物清除;在常規清洗的基礎上配合多酶清洗劑對器械進行浸泡和刷洗,目前已經普及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進一步深入探討應用不同清洗方法對器械清洗的不同效果,避免醫院感染,我科對清洗效果進行了跟蹤研究,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內經過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400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0件,各包括手術剪86件、止血鉗75件、治療碗39件,均已被污染,需要進行徹底地清洗和滅菌處理,兩組器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觀察組的200件器械,先使用含氯消毒劑(含有效氯2000 mg/L)進行浸泡30 min,再使用多酶清洗消毒劑(由3M公司生產,按1:150比例進行配置)進行浸泡,打開器械的金屬關節充分清洗,要使用毛刷將有縫隙的器械刷凈,最后用純凈蒸餾水進行沖洗、烘干并高壓滅菌。對照組的200件器械使用常規含氯消毒液清洗法進行清洗,使用含氯消毒液(含有效氯2000 mg/L)進行充分浸泡30 min,隨后充分清洗、刷凈器械的金屬關節和縫隙處,最后使用純凈蒸餾水進行沖洗、烘干并高壓滅菌。在多酶清洗劑的使用中要盡可能地現配現用,配置時間過長的清洗劑容易失效。
1.3 評價指標
經過清洗后,使用帶燈放大鏡檢測或目測的標準即醫療器械表面合格:器械表面整潔干凈,不存在任何可見污漬;一般:器械表面存在少量的、細微的污漬,污染面積<40%;不合格:器械表面存在明顯污漬,污染面積>40%;對器械進行隱血實驗,用紙片法檢測清洗后的醫療器械的隱血情況,先用測試窗內的試紙A和試紙B擦拭器械,注意金屬關節和有縫隙處的擦拭,然后于試紙背面的橙色窗內各滴加兩滴橙色液,30 min后觀察試紙反應,出現紫色即為陽性反應,為不合格醫療器械;無顏色變化即為陰性反應,為合格醫療器械,可以重復使用。統計兩組器械清洗后的合格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所用軟件為SPSS17.0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計算百分數(%)表示,應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較
兩組分別應用兩種不同方法進行清洗,觀察組和對照組醫療器械的清洗均取得了明顯效果,其中觀察組器械的隱血試驗合格率和5倍放大鏡合格率顯然更高,不合格的器械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器械的清洗效果更好,見表1。

表1 兩組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較[n(%)]
2.2 兩組器械消毒后隱血檢測合格率比較
經過對兩組所有器械進行隱血檢測,觀察組器械的隱血檢測陽性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器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器械清理效果更好,見表2。

表2 兩種器械隱血檢測合格率比較[n(%)]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逐漸提高和醫院設施的逐步完善,對醫療后勤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醫院供應室醫療器械的清洗效果、加強對器械的消毒與分類管理成為醫院一項更加重要的日常工作。供應室器械清洗效果不達標容易引起熱源和微粒危害,重復使用過的手術剪、止血鉗等醫療器械常攜帶大量的致病細菌和血漬殘留[4],如何提高醫療器械的清理效果、確保滅菌和消毒成為避免術后感染事故和醫療糾紛的一項重要課題。
選用正確的清洗方法是提高醫療器械清洗效果的關鍵[5]。以往通常使用常規含氯消毒液對醫療器械進行浸泡和清洗,刺激性和腐蝕性較強,有一定毒性,單獨使用含氯消毒液清洗器械工作量大且難以完全清洗器械關節和接縫處等死角,無法分解血漬等人體產生的分泌物,清洗效果不夠理想[6]。多酶清洗劑是一種新型清洗劑,在各大醫院供應室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清洗效果[7]。多酶清洗劑中的酶可快速地分解和去除各種血漬和病菌殘留,其中的酶分為單酶和多酶,單酶只能分解污物中的蛋白質,多酶可分解所有的有機污物[8]。蛋白質水解酶作為含酶清洗劑中的重要成分,能有效地分解人體的各種分泌物即蛋白質黏多糖、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它能接觸到器械的各金屬關節處和接縫處等難以接近的部位,快速清洗頑固性的殘留病菌,對血跡污跡有顯著效果,去污程度高,尤其是帶齒的器械,不受水質的影響,容易漂洗,洗后器械清潔光亮,使器械不容易報廢,不僅有效地減少器械清洗時間,還有利于延長器械使用年限[9]。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也要注意由于多酶的毒性較大,醫護人員也要注意避免與皮膚和黏膜進行接觸,以免造成皮膚損傷。同時醫院供應室的工作人員也要提高對器械清洗重要性的認識,部分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沒有做到充分清洗和滅菌;沒有做好自我防護而無法認真清洗,一定要佩戴好口罩、眼鏡、手套等防護工具;及時、合理地清理清洗器械后產生的廢水和廢液,避免對環境造成損害;對器械的清洗不及時,造成血漬變干難以清洗,應在手術結束之后及時用自來水沖干凈新鮮血跡再送至供應室清洗;要加強對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定期宣傳衛生行業標準,工作人員對待器械清洗的態度和操作方法也會嚴重影響器械清洗的效果[10]。
在本次研究中,應用含氯消毒液結合多酶清洗劑浸泡清洗的觀察組器械在目測和5倍放大鏡檢測下的清洗效果才更好,金屬器械關節處和縫隙處均清理干凈,合格率顯著高于使用常規含氯消毒液的對照組器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器械的隱血檢測合格率也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含氯消毒液結合多酶清洗劑浸泡清洗法對隱血的清洗更徹底。
綜上所述,含氯消毒液結合多酶清洗劑浸泡清洗法是一種更理想的清洗方法。
[1] 潘 娟.加強供應室器械清洗質量管理控制醫院感[J].組織與管理,2015,9(18):284-287.
[2] 周衛霞.不同清洗方法對供應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5(3):168-170.
[3] 王 靜.不同清洗方法對供應室器械清洗效果對比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5,4(5):119-121.
[4] 張玉花.手術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比較[J].當代護士,2014,2(3):110-113.
[5] 彭玉龍.不同清洗介質用于醫療器械清洗的效果對比[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8):1122-1124.
[6] 蔣玲華.消毒供應室器械清洗的缺陷和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5,27(103):103-105.
[7] 文 霞,文 梅,江 靖.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管理的體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5(12):266-266.
[8] 李煥平.多酶洗液在消毒供應室中的護理應用效果探討[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5,22(24):133-134.
[9] 張淑榮.消毒供應室器械清洗質量缺陷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3,6(8):263-265.
[10] 王琴華.醫療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3,12(3):115-117.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4
B
ISSN.2096-2479.2017.20.142.02
金少紅(1978年1月-),女,江蘇東臺人,大學本科,學士學位,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從事醫院供應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