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芳
(蘇州市吳江區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215200)
基層醫院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的成效體會
金雪芳
(蘇州市吳江區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215200)
目的 探討加強基層醫院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方法,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方法 總結分析我院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并落實各項針對性的有效的管理措施,隨機抽取改進前后各患者500例作為改進前組和改進后組,對比改進前后兩組患者的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切口愈合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日數、醫療糾紛發生率和患者的滿意度。結果 改進后患者的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切口愈合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日數均顯著低于改進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進后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274,P<0.05);改進后醫療糾紛發生率顯著低于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0914,P<0.05)。結論 加強基層醫院手術室感染控制和管理,能有效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日數。
手術室;手術部位感染率;切口;感染;管理
隨著各種的手術治療的增加,手術室感染管理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預防和降低手術部位感染,減少切口愈合時間,確保手術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院是2003年收工建成的基層衛生院,2012年開始創建二級醫院,2013年9月正式掛牌,基層衛生院時期的手術室感染管理控制措施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高,患者切口愈合時間長發生率高,已經不符合二級醫院發展的需要。為了控制手術室醫院感染,確保手術安全,本研究分析了我院手術室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制定和落實各項針對性的有效的管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隨機抽取改進前后各患者500例作為改進前組和改進后組,改進前組男237例,女263例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23.3±2.1)歲,體重40~75 kg,平均體重(53.3±0.8)kg,Ⅰ類切口300例,Ⅱ類切口200例;改進后組男231例,女269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22.6±1.3)歲,平均體重(54.3±1.7)kg,Ⅰ類切口300例,Ⅱ類切口20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及切口類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探討我院手術室感染管理控制中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布局流程欠合理、標識不明顯,相關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未上墻。②手術室無污物通道。③清潔衛生不到位,層流設備無維護,空調濾網未定期清洗,物表清潔不夠,死角處有積灰。④醫生洗手普遍馬虎,時間、流程不正確,四樓熱水供應壓力不夠,水流過細。⑤術中沖洗液無加溫設施,病人寒戰 ,增加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⑥滅菌器械存在本院鍋爐滅菌時壓力控制不好,有濕包現象,缺生物監測,包布、器械清潔不夠。⑦器械預處理與抹布、拖把共用一水池,潔污不分開。
針對以上管理控制中的不足,制定并落實以下改進措施:①制作分區標識,劃分醫護人員、病人、物流通道,遵守潔污分開的原則。②修訂入室制度及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上墻。③手術室的格局很難更改,另建污物通道不現實,醫療廢物專用醫療廢物袋扎緊密閉轉運。④與外面設備公司簽訂層流維護協議,按要求更換初、中、高效過濾器。更換高效過濾器后,由疾控部門專業檢測后開放使用。層流回風口豎條每天清潔,回風口濾網每周清洗。空調翻板每天清潔,濾網每月專人清洗。⑤更換可脫卸式拖把,低細纖維的抹布,濕式打掃,加強工人的清潔流程培訓、督促,無明顯污染時清潔擦拭,發生血液、體液污染時,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清潔。⑥張貼標準外科洗手流程圖,加強培訓、考核,申請加壓泵,提高手衛生依從性。⑦申請保溫箱,術中沖洗液保證恒溫37℃,增添棉被。⑧取締自我消毒現象,所有滅菌器械集中送盛澤供應中心消毒。可復用喉鏡、螺紋管、面罩一用一消毒。⑨在天臺上搭建陽光房,配置小型脫水機,拖把、抹布池、晾曬的地方,保證潔具的清潔、干燥。
1.3 觀察指標
統計和對比改進前、后患者醫院感染相關指標: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切口愈合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日數。統計對比患者的滿意度和醫療糾紛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改進前、后醫院感染指標對比
改進后患者的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切口愈合時間、患者平均住院日數均顯著低于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改進前、后醫院感染指標對比
2.2 改進前、后患者滿意度和醫療糾紛發生率對比
改進后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274,P<0.05);改進后醫療糾紛發生率顯著低于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0914,P<0.05)。見表2。

表2 改進前、后患者滿意度和醫療糾紛發生率對比[n(%)]
手術室在醫院內屬于一個高危險的科室,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多數身體免疫力比較低,容易出現感染的情況,影響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增大患者醫療費用,也容易引發醫療糾紛[2-3],所以預防及控制患者手術部位的感染,已經成為當前醫院臨床手術室管理工作中一個重要的課題[4]。我院是由基層衛生院創建的二級醫院,基層衛生院時期的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創建二級醫院的發展需要。因此,本研究中對我院管理制度和設施中的不足進行分析探討,在此基礎上制定并落實各項針對性的有效的改進措施,研究表明,改進后,我院手術室患者的醫院感染指標相較于改進前,數值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表明,我院對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的制度和設施整改有效,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手術部位感染率和患者平均住院日數,能夠滿足創建二級醫院的需要。此外,本研究也表明,患者的滿意度和醫療糾紛發生率也得到了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視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管理、健全行管制度、引進相關設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避免醫療糾紛,有利于醫院的生存發展。
[1] 馬利濤.淺談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50-51.
[2] 陳曉紅.淺談二級醫院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4):2895-2896.
[3] 阮志英,范瑞娟,阮秀娟,李俊豪.強化手術室管理控制醫院感染臨床體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0):177-178.
[4] 潘春林.手術室醫院感染的管理與控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1):51-5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2
B
ISSN.2096-2479.2017.2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