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珂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22)
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康復效果研究
鄧 珂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22)
目的 研究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康復效果研究。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實行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4周康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HDMA評分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實行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措施是能夠有效改善心理情緒及神經功能狀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急性腦梗死;抑郁癥狀;康復效果研究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率比較高,多發于老年人群。通常腦梗死患者會伴有抑郁癥發生,嚴重影響患者治療,導致不配合,進而患者病情加重[1]。于此同時,腦梗死患者死亡率及致殘率都極高,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為針對腦梗死患者更好的進行護理治療,降低抑郁癥發生,我院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實行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取得滿意效果,降低了患者心理情緒,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神經功能狀況,提高了患者康復效果[2],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齡62~87歲,平均年齡(74.2±2.1)歲;觀察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73.8±2.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措施,內容涉及常規基礎護理、飲食指導、藥物指導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實行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措施。詳情如下:
1.2.1 心理護理
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指導溝通,讓患者了解其護理的科學性及有效性,促使患者改掉錯誤的觀念,并對患者康復治療有序進行操作。對患者病情采取的康復措施要具有針對性,以加強患者對護理治療的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要多鼓勵患者,支持患者;對腦梗死病情發展、治療措施、預防方法等宣教給患者及其家屬,增加治療配合度,并定期對患者肢體康復進行監測,對異常狀況進行開會討論,并做好解釋工作,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以來緩解患者焦慮情緒,促使患者建立治病信心。
1.2.2 康復指導
患者入院后幫助患者肢體擺舒適體位,并指導患者多進行翻身練習,并按摩患者軟組織,每天2次。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當穩定后,可采取適宜的活動,比如:彎彎手指、自行穿衣等。為強化患者步行練習,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下肢進行坐位練習。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攙扶,幫助患者站立平衡并進行跨步練習,如練習過程中患者有頭暈、頭痛等情況要立即停止。患者治療一周后要進行語言練習,指導患者伸伸舌頭,并鼓勵患者發音,進行順利2周可進行基本交流,否則要進一步強化練習過程。
1.3 療效標準
護理治療4周后,患者抑郁狀況選取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分;患者神經功能缺失采用全國第四次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進行評分,兩種評分標準,得分越高情況越嚴重[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
觀察組HDMA評分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HDMA評分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HDMA評分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s)
組別 例數 HDMA 神經功能缺損觀察組對照組44 44 10.2±2.9 13.7±3.5 9.2±2.8 11.4±5.7 t P 5.108<0.05 2.298<0.05
腦梗死發病率高,對患者語言功能及肢體功能等造成嚴重影響,對患者生活影響甚大,增加家庭經濟負擔。腦梗死患者一般會伴有抑郁癥狀,因此,科學合理的康復練習及心理護理對病情緩解意義重大[5]。因此早期的系統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康復作用很大。腦梗死病造成腦組織發生損傷以及神經功能造成缺失,促使患者心理發生障礙,抑郁情緒較高,影響治療配合,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是治療的首沖條件。因此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宣導、心理康復鍛煉、肢體功能練習等早期系統化康復訓練是能夠促進患者康復,增強患者機體最大程度恢復。通過本次研究得出,觀察組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證實,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病恢復是非常重要的[6]。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實行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措施是能夠有效改善心理情緒及神經功能狀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黃間娣,謝美瓊,林映紅,等.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155-156.
[2] 陳惠英.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20):137-137,138.
[3] 楊麗鳳,楊麗琳.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9):72-73.
[4] 刁 靜,余 芳.早期系統化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伴抑郁癥狀患者康復效果研究[J].醫學信息,2016,29(25):90-91.
[5] 黃波霞.早期康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0):1367-1368.
[6] 巫梅嵐,陳楚君,梁玉玲,等.康復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效果探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437-438.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4
B
ISSN.2095-8803.2017.15.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