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曉蕾
(北京市西城區廣外醫院護理部,北京 100055)
中西醫結合護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評價
華曉蕾
(北京市西城區廣外醫院護理部,北京 100055)
目的 分析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法作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積極作用。方法 將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借助雙盲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50)及對照組(n=50);對照組給予糖尿病基礎護理,觀察組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就兩組的護理效果進行比對。結果 資料匯總提示,100例患者在接受各自方法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則明顯更低;三組數據間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借助并實施中西醫結合理論,可提升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各類不良反應的發生并提升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方法經對比研究證實效果確切,可在臨床中予以應用和推廣。
老年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護理;依從性;不良反應;滿意度
糖尿病是現階段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類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據權威統計報告顯示,近幾年來糖尿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但從臨床來看患者依舊以老年人為主[1]。由于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加之該疾病本身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因而臨床上也給予了比較高的重視。為進一步提升疾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研究將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進行分組研究,試分析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現對研究過程作如下匯報:
1.1 基本資料
將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采用雙盲分組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50),組內包括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67.9±3.2)歲,病程(8.1±2.5)年;對照組(n=50),組內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68.3±3.9)歲,病程(7.8±2.9)年。兩組患者入院檢查均排除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疾病以及溝通交流障礙患者,且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的過程及目的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基本資料比較提示,兩組患者各項數據之間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研究的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糖尿病基礎治療,對照組輔以相應的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治療的基礎上運用并實施中西醫結合理論,方法為:(1)中醫情志護理,中醫情志相勝理論中提及:針對患者在疾病中出現的負面情緒,可引導患者應用一種積極情志予以克制[2],比如:怒勝思、喜勝悲等;在實際操作中,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及普通的溝通交流中,護理人員可有意識的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調動患者的情緒,在提升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時,可有效借助其主觀能動性抑制其由于疾病而引起的負面心理;(2)移情療法,通過溝通交流、看書、讀報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以保證患者在長時間的治療中能夠有一個相對平穩的心態,也能夠保證各項醫護措施能夠順利開展;(3)解郁發泄,由于老年患者的理解能力、新知識接納能力較差,當負面情緒較嚴重或依從性較差時,可引導患者通過正確的方法,將心中的負面情緒予以宣泄,比如向護理人員或家屬傾訴心中的情緒,需要注意的一點時,針對這種患者,護理人員在進行問題解答時,要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或方法;(4)膳食指導,科學有效的飲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礎,借助中醫中五味、四氣等理論[3],指導患者在日常飲食中,要以清淡、易消化、病食相宜的食物為主,對于有吸煙、飲酒習慣的患者要給予明令的禁止,并杜絕食用辛辣、刺激及含糖量高的食物,并叮囑家屬予以監督;(5)運動指導,科學的運動能夠提升血糖的調節能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從中醫的角度而言,糖尿病主癥為消渴,再加上患者的年齡過大,因而康復運動應以太極、慢步、八段錦、五禽戲、快走等程度較輕的有氧運動為主,且必須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進行,鍛煉的時間則要求在飯后1消失左右(以第一口飯計時),每次運動的時間控制在30min左右,運動后的脈搏控制在170-年齡(次/min)左右,并以患者周身出汗、精神愉悅為宜;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運動中還要特別重視對足部的保護,避免足部皮膚破損和感染的情況發生[4-5];(6)防未病,介于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較差,加之病情遷延等因素,因而患者出現糖尿病足、褥瘡等并發癥的可能性較高,這些病癥將對血糖控制及患者的依從性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因而在護理中,要重視對患者的足部保暖,并指導患者每天進行溫水泡腳,日常生活以棉線襪為主;對于臥床時間過長的患者,要定期進行翻身和局部皮膚按摩[6-8]。對于伴有肢體麻木、疼痛、肢冷的患者,可選取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涌泉穴進行按摩,并遵照醫囑實施涌泉穴穴位敷貼;對于伴有倦怠乏力的患者,可選取氣海穴、關元穴、足三里穴進行艾灸以調節臟腑氣血功能;
1.3 評價指標
根據患者在治療中的表現,評估兩組患者的依從性;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另統計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
日常評估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問卷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更高(P<0.05),數據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依從率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對比 [n(%)]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
護理資料匯總提示,觀察組(n=50)治療期間共出現低血糖3例、糖尿病足1例,并發癥率8.00%;對照組(n=50)治療期間共出現低血糖6例、糖尿病足5例、褥瘡1例,并發癥率24.00%。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更低,數據間有統計學差異(x2=9.5238,P=0.0020)。
中醫又將糖尿病成為消渴癥,是一種多食、飲、尿及消瘦為主要表現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受限于醫療水平,現階段還無法根治糖尿病,只有通過藥物和科學的生活方式來控制血糖,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9]。西藥及胰島素的使用能夠直接作用于血糖,對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該疾病患者以老年人為主,該部分患者不僅身體機能差而且大多存在生活習慣,單純的西醫應用效果并不理想[10-12]。在研究中我們借鑒并運用了中醫理論,從情志、膳食、運動、防未病等環節著手,結合患者的個人實際情況,考慮其在治療和康復不同階段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通過相應的護理手段予以干預,在提升患者依從性的同時,也有效的幫助患者樹立了科學健康的生活理念,最終達到控制血糖提升生活質量的目的。研究結果的數據比較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依從性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了中西醫結合護理的運用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問卷調查顯示,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了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法能夠被患者所認可和接受,能夠對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歸納出以下結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運用中西醫結合理論,能夠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并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隨著護理質量的提升及人性化理念的注入,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將有明顯的提升,方法經驗證效果確切,可在臨床上給予運用。
[1] 武 紅,杜 婧.中西醫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評價[J].中醫臨床研究,2014,6(17):131-133.
[2] 伍煥勉.門診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療,2014,33(23):163-165.
[3] 何欣欣,李明陽,李寶軍.中西醫結合護理對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2014,32(11):171-173.
[4] 李麗娟.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02):161-162.
本文編輯:劉帥帥
R587.1
B
ISSN.2095-8803.2017.15.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