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71)
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及護理
王 燕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71)
目的 觀察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其自我效能之間的關系,探討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5年2月~5月我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對其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表現進行回顧分析,總結護理對策。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提高自我效能,完善護理對策有重要意義。結論 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其自我效能之間關系密切,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提升自我效能,對患者的治療康復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腹膜透析;自我管理行為;自我效能;相關性研究;護理措施
居家治療是腹膜透析的主要治療方式,患者的治療行為穿插于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強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效能對正常治療有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數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較差,影響了治療效果。本文結合實驗將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的辯證關系進行分析,對護理方法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5月我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對其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表現進行回顧分析,總結護理對策。其中,男30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60歲;女20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0歲。參與實驗的患者透析治療時間均超過3個月,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次實驗方法以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為主,結合現場問答對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的表現進行調查分析,調查以患者的一般資料、自我效能以及自我管理行為等為主要內容。一般資料又包括患者的基本資料,如患者的年齡、學歷、家庭狀況、性別以及透析時間等多方面內容;自我管理行為主要包括患者的病情監(jiān)測及自我護理,如遵醫(yī)用藥、合理飲食、營養(yǎng)補給,自行檢測血壓和尿量、進行換液以及導管護理等自我護理行為;自我效能調查的主要內容有管理不適癥狀、完成自我管理各項任務以及活動等。
1.2.2 評估標準
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評估標準劃分為:將自我管理行為調查中涉及的多項內容進行分值量化處理,單項得分劃為4級標準(0~3分),即:未做到為0分,偶爾做到為1分,基本做到為2分,全部做到為3分。為提高評價項目間的可比性,分析時進行換算,采用10分制記分,總體自我管理行為取各項的平均分值。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行為表現越好,反之則越差。
自我效能采用美國Stanford大學慢性患者教育研究中心推出的自我效能量表進行調查分析,評估標準為:該量表涉及6項內容,每項均以1分~10分進行測量,其中1分表示毫無信心,10分表示完全有信心,總分為各項的平均分[1-3]。
1.3 護理方法
本次實驗中采用的護理方法有:(1)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看病、治病的觀念,提高患者疾病防治的能力。(2)心理護理干預,腹膜透析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居家治療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負面心理,影響到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持續(xù)性,導致治療困難,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復。因此,應據患者實際情況及時給與心理撫慰,完善心理狀態(tài),促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堅持治療。(3)護理能力培訓,腹膜透析患者居家治療時,患者和家屬均為重要的護理人員,掌握一定的護理知識和技術是提高患者治療質量的重要條件,家庭的全力參與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行為的中喲保障。(4)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行為知識培訓,加深患者及家屬對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行為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一定的提高自我效能的方法以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5)開發(fā)社會支持,通過多種方式為困難患者開通社會支持,一方面減輕患者的負擔,另一方面讓患者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增強治療信心和治療愿望,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6)強化激勵、監(jiān)督機制,對于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表現良好的患者應結合實際情況給與表彰,樹立榜樣。一方面增進其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勵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表現差的患者。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或患者與家屬之間互相監(jiān)督互相提醒,形成一定的制約關系,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總體自我管理行為及各分項與患者自我效能的關系
實驗結果顯示,5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與患者的自我效能之間呈正相關系,自我管理行為與患者的自我效能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總體自我管理行為及各分項與患者自我效能的關系
2.2 患者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和自我效能評分情況比較
患者護理前自我管理行為評分為(4.85±0.98),護理后評分為(8.11±0.55);自我效能評分護理前為(4.55±0.52),護理后評分為(8.12±0.52),護理前后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 < 0.05),表明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提高自我效能,完善護理對策有重要意義。見表2。
表2 患者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和自我效能評分(±s,分)

表2 患者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和自我效能評分(±s,分)
時間 n 自我管理行為評分 自我效能評分護理前 50 4.85±0.98 4.55±0.52護理后 50 8.11±0.55 8.12±0.52 P<0.05 <0.05
3.1 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密切相關呈正向關系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密切相關呈正向關系,兩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良好的自我效能水平,對于自我管理行為有明顯的促進促進作用,反之亦然,是幫助患者提高治療依從性,維持高質量治療的重要保障。
3.2 腹透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整體不高
有研究指出腹透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總體來說基本處于中等水平,從單項自我管理行為來看,遵醫(yī)用藥和操作水平的管理行為均表現良好,病情監(jiān)測的管理則處于中等水平,而營養(yǎng)補給和水鹽控制的管理行為則處于較低的水平,與本次實驗結果基本一致[4-5]。營養(yǎng)補給和水鹽控制是腹透患者管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營養(yǎng)不足是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水鹽不均也是導致心血管并發(fā)癥的重要因素,兩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均有重大影響,是提高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3 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
實驗結果顯示,患者護理前自我管理行為評分為(4.85±0.98),護理后評分為(8.11±0.55);自我效能評分護理前為(4.55±0.52),護理后評分為(8.12±0.52),護理前后數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提高自我效能,完善護理對策有重要意義。
總之,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其自我效能之間關系密切,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提升自我效能,對患者的治療康復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1] 劉鵬飛,汪 濤,王宜芝.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6,20(24):2175-2177.
[2] 王麗鵑,蘇 寧,孫國云.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其自我效能之間的關系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23):117-119.
[3] 楊景明.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分析[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5).
[4] 樓翰琦,楊亞娟,張平麗,陳 霞.自我管理教育對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3):14-16.
[5] 劉鵬飛,駱素萍,LiuPeng-fei,等.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9):1000-100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15.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