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院,江蘇 常熟 215500)
親情照護在促進腦梗塞患者康復的探索和研究
周曉燕
(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院,江蘇 常熟 215500)
目的 對運用親情照護促進腦梗塞患者的康復進行探索和研究。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腦梗塞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護理時予以親情照護,對照組則予以常規的護理方法。比較兩組的護理結果。結果 比較組間患者的FMA積分、Barthel指數,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實施護理后將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對比,且試驗組比對照組降低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對腦梗塞患者的康復進行護理時,予以親情照護的方法,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各項生命質量,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效果好,值得推廣。
腦梗塞;親情照護;康復;探索;研究
腦梗塞的患者基本都存在病程較長且并發癥較多的問題,需要多次住院來將病情的進展進一步控制[1]。這些患者在生活方面常常不可以自理,為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進而致使患者發生心理的問題,對放棄治療,特別是曾經產生自殺想法的患者而言,護理工作就更為重要。所以,關注患者的情緒,為其落實心理的護理,實施親情照護,是患者真正需要的,同樣也是護士努力的目標[2]。為了評價親情照護對促進腦梗塞患者康復的療效,我院進行了深入探究。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腦梗塞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經患者同意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年齡46~78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各36例,其中,試驗組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齡(63.27±4.31)歲。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齡(65.06±2.16)歲。所有患者的年齡組成、性別分布及病情的嚴重幅度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患有其他心、肝及腎等器官的功能性障礙,檢測及診斷資料不全且有血液類疾病或惡性腫瘤的患者[3]。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常規方法護理,觀察各項生命體征,進行一般藥物護理、心里疏導。
1.2.2 試驗組
該組的患者予以親情照護的方法,具體的方法:①加強基礎方面的護理工作,責任護士需要積極的為生活不可以自理又或沒有陪護的患者提供幫助,如洗臉,擦身,修剪指甲,刮胡須,洗頭,梳頭,入廁以及喂飯等,使護士與患者之間存在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將患者的陌生感消除,讓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更親切,進而使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增加。②心理護理。在患者剛入院實施治療時,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講解有關腦梗塞疾病的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措施等有初步的認知,以此降低患者緊張的心理壓力。囑咐患者的家屬要對患者進行鼓勵與安慰,理解患者的心情,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讓患者感到溫暖,講解康復成功的案例,讓患者有戰勝疾病的信心與信念。③為患者構建親情卡片。親情卡可以分成親情提示卡以及親情互動卡。親情提示卡的大小為長15 cm,寬15 cm一個彩色的心形的卡片,其上為較為醒目的“護士提示您”,家屬和患者解釋以后將其粘貼至小黑板上,即能夠使患者欣賞到的美麗卡片又能夠隨時的為家屬與患者提醒。親情互動卡片的大小為長l0 cm,寬l0 cm的一個彩色的卡片,其上有和疾病的有關的資料與康復鍛煉的動作。4.每天連同家屬與患者聊天30 min,協助功能鍛煉1 h,給以專業指導,在患者有進步時及時給以肯定和鼓勵。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下肢運動的功能的評價:采取FMA積分對患者肢體的運動的功能進行評價,總分是100分,如果患者的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運動的功能的越好。Barthel指數的評價:以此來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進行評價,總的評分是100分,如果患者的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的自理的能力越強。對組間患者護理之后生命質量進行比較,其中生命質量包含軀體、認知、社會、心理、角色等方面的功能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2.1 比較組間患者護理之后FMA積分以及Barthel指數
實施護理后,比較試驗組對照組的FMA積分以及Barthel指數,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患者護理之后FMA積分以及Barthel指數比較(±s)

表1 組間患者護理之后FMA積分以及Barthel指數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發現,bP<0.05,差異顯著
組別 FMA積分 Barthel指數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 29.01±7.68 51.27±13.01b 29.15±8.35 69.26±19.87b對照組 29.35±7.72 42.31±13.98 29.65±8.65 51.27±18.52
2.2 比較組間患者干預前后的各評分指標的變化
在實施護理后將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對比,且試驗組比對照組降低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組間患者干預前后的各評分指標的變化比較(±s)

表2 組間患者干預前后的各評分指標的變化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發現,bP<0.05 ,差異顯著
組別 軀體功能 認知功能 社會功能 心理功能 角色功能對照組 57.32±8.56 58.56±7.24 59.25±7.98 60.24±7.54 58.63±8.52試驗組 79.24±12.32b 80.31±11.21b 78.5±11.65b 79.64±11.62b 78.25±12.63b
親情照護可以讓患者和家屬與護士之間可以面對面的實施有效的交流與溝通,進一步可以為患者提供較為專業化有關康復的指導,使患者康復的效果進一步提高;為患者制備親情卡,能夠時刻提醒患者要遵守醫囑,使患者疾病的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此外,親情照護能夠使患者將被動康復的訓練轉變成主動的訓練過程,使患者康復訓練的積極度提升,使患者肢體的運動的功能不斷提高,進而使得患者生活的質量提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比較組間患者的FMA積分、Barthel指數,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在實施護理后將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對比,且試驗組比對照組降低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臨床對腦梗塞患者的康復進行護理,予以親情照護的方法,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各項生命質量,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效果好,值得推廣。
[1] 王翠珍,馬立敏,郝麗霞.護士和患者對護患關系所持態度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0(5):68-69.
[2] 張久霞.延續護理方案在腦卒中患者中的建立和應用效果臨床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584-2586.
[3] 袁修瓊,崔明華.心理干預及健康指導對老午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小良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8):1215-1217.
[4] 程 波,袁 芳.對腦卒中康復期患者實施延續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4,29(4):84-85.
[5] 孫麗凱,李麗萍,何華英.以人文關懷為導向的生活護理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5):21-23.
[6] 張 婷,錢曉玲,韓 瑋.個性化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甘肅醫藥,2015,34(12):956-957.
[7] 袁修銀,任俊翠,劉 暢,等.腦卒中患者醫院社區家庭延續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4,27(31):3853-3855.
本文編輯:劉欣悅
Family care is in the study of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ZHOU Xiao-yan
(Changshu fi rst people's hospital/suzhou university aff i liated changshu hospital, Jiangsu Changshu 215500,China)
R47
B
ISSN.2095-8803.2017.15.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