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秀蓮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148團職工醫院,新疆 石河子 832048)
·婦產科護理·
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黨秀蓮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148團職工醫院,新疆 石河子 832048)
目的 研究探討對功能性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要點。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所有患者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臨床護理,研究組患者給予優質的綜合護理干預,護理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停止出血時間(4.2±0.8)d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1±0.4)d;研究組的貧血發生率7.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科學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患者止血效果良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貧血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功能性子宮出血;護理;臨床效果
功能性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又稱之為功血。根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功能性出血在婦科疾病中的發生率約占10%~15%,發病的時期大致分為更年期(50%)、生育期(30%)和青春期(20%)[1]。功能性子宮出血疾病不僅會影響患者身體的正常功能運作,嚴重者還會由于出血過多導致休克情況的出現,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有效的治愈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探討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法,我院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給予部分患者綜合護理干預,護理結果可觀,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患者均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40例。研究組40例患者,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29.2±3.6)歲;病程為4個月~2年,平均病程為(1.58±0.42)年。對照組40例患者,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27.3±2.8)歲,病程為4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2.01±0.27)年。
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一般性臨床資料上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40例患者常規的護理,給予研究組40例患者綜合護理干預。
護理方法:(1)心理護理:由于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患者對疾病的本身和自身的病情均缺乏足夠的了解,因此在患病期間,容易對疾病產生恐懼感,引發患者的緊張、焦慮、煩躁等一系列不良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不僅不利于臨床治療和護理的正常進行,還會加重患者本身的病情。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醫護人員應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進行應對。首先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與疾病相關的宣教,可以使用語言交流的方法與患者進行溝通,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以及治療方法等與疾病相關的信息。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恐懼的情緒,樹立治療的自信心和勇氣。也可將與功能性子宮出血疾病的相關內容與信息印制成便攜式小冊子,在入院時發放給患者及其家屬,起到普及知識和宣教的作用。
藥物護理: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治療時多數需要使用性激素類藥物,激素類藥物對用藥頻率和用藥劑量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醫護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仔細說明此類藥物服用過程的注意事項,并在患者服藥時進行監督,直至患者服藥結束后才可以離開病房。同時服用性激素類藥物時易于出現身體乏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應定期監督患者身體狀況,當患者出現上述不良反應時,醫護人員應及時使用維生素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應第一時間上報主管醫生。
飲食護理: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高,日常的飲食應遵循清淡的原則,禁辛辣。主要應包括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食物,同時也應補充充分的含鈣、鐵和礦物質以糾正患者因持續性子宮出血而有可能導致的貧血癥狀。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平均停止出血時間為(4.2±0.8)d,對照組的平均停止出血時間為(9.1±0.4)d,研究組的平均停止出血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研究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發生貧血的患者有3例,貧血發生率為7.5%,對照組發生貧血的患者有13例,貧血發生率為32.5%,研究組貧血發生率7.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2.5%,P<0.05。見表1。

表1 兩組停止出血時間和貧血發生率對比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臨床婦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陰道不規則的出現流血癥,且患者的年齡段分布廣泛,從青春期至更年期均有患病的可能。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患者出現功能性出血疾病主要是由患者的情緒不穩定,精神壓力大,營養不良等一系列情況所導致的內分泌紊亂,進而引起子宮出血的癥狀,臨床癥狀上主要表現為患者月經時間不規則,經血過多等[2]。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治療原則主要是以止血為主要目標,輔以對患者內分泌的調理,通常使用子宮內膜切除術進行手術治療,性激素藥物進行藥物治療等。根據臨床實例表明,由于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缺乏,會導致患者自身精神壓力過大,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不斷加深,不利于患者的正常治療,并且會加重患者的病情[3]。因此,對患者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自信心,有助于治療的正常進行,并且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患者停止出血時間短,貧血發生率低,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縮短患者停止出血時間,并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貧血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朱麗敏,秦俊榮,程亞蒙,等.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1,08(19):101-102.
[2] 孫桂尚.47例功能性子宮出血的臨床護理探討[J].中外醫療,2013,32(26):25-26.
[3] 曾靜平.護理干預對于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并發負性情緒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186-187.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15.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