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平
(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1400)
·兒科護理·
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崔建平
(濟南市第七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1400)
目的 研究分析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出生的136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分娩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且各68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優質護理管理。對照兩種護理模式臨床應用效果。結果 對比兩組新生兒臨床護理缺陷發生率和家屬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有著顯著的優越性(P<0.05);依據醫院感染管理控制、安全管理、人員配備以及布局設施評分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觀察組要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為新生兒提供優質護理管理,對降低護理缺陷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同時還可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可推廣應用。
優質護理管理;新生兒護理;應用效果
在醫療體制改革中,護理模式不斷完善。為滿足現代臨床發展需要,優質護理服務已經成為當前新型護理方法[1]。該種護理方法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舒適、滿意的護理服務。而新生兒作為特殊的服務對象,在缺乏語言交流的情況下,家屬非常重視新生兒的臨床護理質量。將優質護理應用于新生兒臨床護理中,可預防護患糾紛的產生,提高護理質量。本文研究分析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出生的136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分娩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且各68例。觀察組男42例,女26例,出生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為(38.4±0.4)周。自然分娩40例,剖宮產28例。其中腹瀉16例,濕疹10例,生理性黃疸21例,肺炎17例,臍炎4例.對照組男43例,女25例,出生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為(38.7±0.7)周。自然分娩41例,剖宮產27周。腹瀉17例,濕疹11例,生理性黃疸20例,肺炎15例,臍炎5例。對照組和觀察組新生兒一般性資料無實質性差異,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方法,即環境護理、體位護理、清潔護理、喂養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優質護理管理。具體操作如下:
(1)組織學習優質護理知識。向所有護理人員發放關于優質護理的知識手冊,并由護士長組織培訓學習[2]。通過培訓理解優質護理內涵,制定優質護理計劃。實現以家庭為中心的新生兒優質護理模式。(2)優化排班模式。實施層級管理分組責任排班。在現有的護理人力資源下,分成不同的艾粄模式,減少傳統排班繁瑣的弊端,并保證各個排班護理人員資源均衡。(3)細化基礎性護理。在提供優質護理管理期間應保證床單清潔平整,暖箱清潔,加強晨晚間護理工作,確保新生兒眼部、臍部無分泌物,無紅腫情況[3]。加強對新生兒全身皮膚清潔護理,并及時更換尿布,預防新生兒出現臀紅。飲食護理中開展母乳庫。指導產婦擠奶,如何保存母乳,保障新生兒住院期間能夠吃上母乳。并觀察注意預防出現嗆奶、吐奶與溢奶現象。做好新生兒標識,隨時檢查,及時補充。護理操作中需嚴格遵照三查八對原則。(4)舒適護理。對足月的新生兒展開發展性照顧,采取鳥巢式的體位護理。同時注意避光,預防非營養性吮吸。如患兒采取呼吸機治療,需每隔2 h翻身,為預防出現壓瘡,需對其枕后部進行按摩護理。滿足新生兒舒適度需要。如在護理中需進行靜脈穿刺,應提前3 min使用濃度為24%的蔗糖水安撫奶嘴置于患兒口中吮吸,以此減輕新生兒疼痛。在合理情況下可將儀器設備調為靜音,加強安靜環境維護,減少噪音對新生兒刺激[4]。并注意觀察新生兒病情變化。(5)撫觸護理。護理人員可加強撫觸護理,以此鎮靜新生兒情緒,促進神經發育。預防新生兒皮膚干燥、紅臀與濕疹的出現。如護理中發現不良反應,應及時查找原因,檢測衣物、被面的柔軟性,病房環境濕度與溫度是否適宜。針對具體的病發原因采取有效措施。(6)臍部護理。為新生兒制定臍部優化護理流程。在護理中應加強監督。對新生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5]。宣教的主要內容為臍部護理的重要性、操作流程與臍部保健等。每天使用75%的酒精對新生兒臍部進行消毒,直至臍部脫落1周,使用4根棉簽護理操作。臨床護理操作中,需密切觀察新生兒臍部狀態,觀察是否由感染、滲血、臍窩潮濕等。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生兒護理缺陷與家屬滿意度對比
對比兩組新生兒臨床護理缺陷發生率和家屬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有著顯著的優越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護理缺陷與家屬滿意度對比 [n(%)]
2.2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
依據醫院感染管理控制、安全管理、人員配備以及布局設施評分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觀察組要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s,分)
組別 感染管理控制 安全管理 人員配備 布局設施對照組(n=68) 85.4±1.2 80.4±1.3 83.6±1.4 83.5±1.4觀察組(n=68) 99.3±0.5 98.9±1.4 98.6±1.1 98.4±0.3
從實踐的效果來看,優質護理管理可從根本上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在實行優質護理管理的過程中,采用分組責任排班模式,改變了傳統排班的弊端。在日常新生兒護理工作中,整合現有的護理人力資源,能夠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作用。利用優質護理管理方法,可提高家屬對新生兒護理滿意度。優質護理管理重視新生兒的舒適度、強化細節護理內容,以此提升新生兒護理的舒適度,保障護理安全性[6]。對于新生兒護理工作量大,護理難度高,容易發生護理缺陷問題,通過應用優質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改善此種臨床現象,提高護理質量。相對于常規護理模式,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從各方面改善了新生兒護理工作內容,從根本上完善了新生兒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為新生兒提供優質護理管理,對降低護理缺陷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同時還可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可推廣應用。
[1] 姬玉嬌.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6,26(4):00027.
[2] 季東平.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4(4):229-230.
[3] 盧文娟.優質護理管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66):289.
[4] 海春芳.新生兒護理中優質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94):876.
[5] 林 琳.分析新生兒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管理的效果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6(40):240.
[6] 尹沁蕾,潘冬梅,肖國連,等.分析新生兒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管理的效果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8):24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2
B
ISSN.2095-8803.2017.15.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