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培
(江蘇省邳州市中醫院急診科,江蘇 徐州 221300)
探究針刺治療患兒高熱驚厥的護理方法和效果
劉 培
(江蘇省邳州市中醫院急診科,江蘇 徐州 221300)
目的 探討針刺治療患兒高熱驚厥的有效護理方法及其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到我院接受診治的60例高熱驚厥患兒,并將其納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應用針刺治療措施。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高熱驚厥患兒分為實驗組、對照組2組,各30例。實驗組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比較2組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的退熱時間(5.32±0.85)小時、住院時間(5.69±1.13)小時,明顯少于對照組的退熱時間(8.11±1.62)小時、住院時間(8.56±1.88)小時;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3.33%(非常滿意17例,滿意11例,不滿意2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73.33%(非常滿意12例,滿意10例,不滿意8例)],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高熱驚厥患兒進行針刺治療的過程中,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予以配合,有利于縮短患兒的退熱時間、減少患兒的住院時間,也有利于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針刺治療;高熱驚厥;護理;效果
及時給予高熱驚厥患兒以有效的治療與護理干預,對于保障患兒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本研究通過對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的60例高熱驚厥患兒進行分組實驗,旨在探討針刺治療患兒高熱驚厥的有效護理方法及其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到我院接受診治的60例高熱驚厥患兒,并將其納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應用針刺治療措施。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高熱驚厥患兒分為實驗組、對照組2組,各30例。實驗組:女12例,男18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3.05±0.32)歲;入院時體溫38.5~41攝氏度。對照組:女13例,男17例;年齡8個月~5歲,平均(3.07±0.28)歲;入院時體溫38.5~41.5攝氏度。對比分析2組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應用針刺治療措施,具體如下:對針進行消毒處理后,取人中穴、少商穴、十宣穴進針,人中穴給予較強刺激,患兒清醒后即可出針,同時,少商穴、十宣穴需少許放血。
對照組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如常規健康宣教、常規心理護理等。常規護理基礎上,實驗組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健康宣教。應用恰當的溝通方式加強與患兒家長的交流,做好解釋,對疾病相關知識、針刺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及護理知識進行詳細講解,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為患兒實施良好的護理干預,促進患兒盡快恢復;②心理護理。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手段,如觀看動畫片、講笑話、玩游戲、玩玩具等方法,轉移患兒的注意力,緩解患兒因針刺治療產生的不適感、恐懼感[2];③高熱護理。使用物理降溫方式,如用酒精擦拭全身或者是在頸旁等大血管所在位置用冰袋、濕毛巾冷敷等[3],以有效控制患兒的體溫,有必要時可應用布洛芬混懸滴劑、退熱肚臍貼等退熱藥物治療,盡快達到降溫的治療效果;④抗驚厥護理[4]。嚴格遵醫囑應用止驚劑,避免患兒出現抽搐,同時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不良反應,一旦出現異常及時上報給醫生處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退熱時間與住院時間
實驗組的退熱時間(5.32±0.85)小時、住院時間(5.69±1.13)小時,明顯少于對照組的退熱時間(8.11±1.62)小時、住院時間(8.56±1.88)小時,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x± s,h)
2.2 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3.33%(非常滿意17例,滿意11例,不滿意2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73.33%(非常滿意12例,滿意10例,不滿意8例),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高熱驚厥是小兒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急癥,年齡在6個月至3歲之間的小兒較為多發,體溫驟然升高是高熱驚厥患兒的主要癥狀[5]。如果沒有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很有可能繼發癲癇、缺氧性腦損傷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6]?;谶@樣的原因,必須及時給予高熱驚厥患兒以有效的治療與護理干預措施。
本研究中,實驗組的30例患兒在接受針刺治療的過程中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高熱護理以及抗驚厥護理等,對照組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結果發現:實驗組的退熱時間(5.32±0.85)小時、住院時間(5.69±1.13)小時,明顯少于對照組的退熱時間(8.11±1.62)小時、住院時間(8.56±1.88)小時;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3.33%(非常滿意17例,滿意11例,不滿意2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73.33%(非常滿意12例,滿意10例,不滿意8例)]。這與徐艷麗[7]、鞠淑美[8]等人的研究報道結果具有一致性。這一研究結果說明,本研究中實驗組采取的綜合護理干預方案切實有效,可以有效提高高熱驚厥患兒的臨床效果。
因此,筆者認為,在對高熱驚厥患兒進行針刺治療的過程中,給予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高熱護理以及抗驚厥護理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予以配合,有利于縮短患兒的退熱時間、減少患兒的住院時間,也有利于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1] 周貴萍,曾曉清.健康教育應用于小兒高熱驚厥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05):160-161.
[2] 翟明媚,邱 爽,周紅艷.小兒高熱驚厥危險因素的探討及門診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0):134-135.
[3] 管香林,徐麗,李 晨.針刺治療患兒高熱驚厥23例護理體會[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6,(04):568-569.
[4] 陳國珠.淺論小兒高熱驚厥的發病原因及急救護理方法[J].當代醫藥論叢,2016,(04):40-41.
[5] 王紅霞.現代模式護理在小兒高熱驚厥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01):152-153.
[6] 陳燕丹,謝澤漫,黃楚芝.護理干預措施在小兒高熱驚厥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4,(35):287-288.
[7] 徐艷麗.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高熱驚厥患兒中的臨床效果及原發病因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S1):532-533.
[8] 鞠淑美.小兒高熱驚厥應用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1):276-277.
本文編輯:劉帥帥
R729
B
ISSN.2095-8803.2017.15.117.02